首頁>娛樂>

《寄生蟲》不僅為南韓拿下了第一座金棕櫚,還在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上拿下了最佳影片、導演、國際影片、原創劇本四項獎項,成為了本屆奧斯卡最大贏家。作為奧斯卡有史以來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的非英語電影,《寄生蟲》乃至導演身後的製作團隊自然而然受到了全球電影愛好者的關注與議論。在經歷了朋友圈、社交平臺一輪刷屏之後,我也基於好奇心去看了這部備受讚譽和爭議的影片。

有人說看《寄生蟲》會很容易想到《小偷家族》,因為它們同樣是來自社會底層的真實寫照。前者將上層人與下層人之間的交融、生活差異為故事核心,整部片子的“起承轉合”有序、妥當,順暢的反客為主及黑色幽默之後,再一步步向觀眾掀起“血淋淋”的階級對比。

後者更接近真實生活,沒有動盪的情節,只是安安靜靜地在講6個被社會拋棄人士互相抱團取暖的故事,既有溫情但更多的是無奈的現實問題。因此,在首次觀看之後,《寄生蟲》給我最大的感覺是荒誕又殘酷,談不上擁有非常深刻的思考空間,更像是一場啼笑皆非的悲劇。

影中的一家四口均是失業人士,居住在侷促的地下室,只能做一些疊披薩紙盒的散工勉強維持生計。影片一開頭就描述了這家人捉襟見肘的生活條件,沒有錢交話費,只能蹭隔壁咖啡館的Wi-Fi與外界聯絡。甚至就算家裡常常出現蟲子,為了省錢也能坦然地“蹭”社群環衛人士的殺蟲噴霧。

當然,這只是外在的生活景象,貧窮不光是物質上的缺失,它也能讓人底氣不足。面對在窗邊撒尿的醉漢,這一家人也不敢正面反擊。領地遭到“侵犯”而去聲討個人權益,在大多數看來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更何況只是警告一名醉漢?而這也是導演刻畫“人窮氣短”非常細膩的地方,任憑女兒如何催促家中兩位男人(爸爸和兒子)去解決問題,爸爸和兒子依然視而不見,甚至理所當然認為這種“氣勢”是大學生僅有。

儘管基宇(兒子)不相信自己能當一名家教老師,但在好友敏赫舉薦下,還是順利通過了女主人的面試,併成為大小姐的英語家教。劇中有錢女主人頭腦簡單,也正是因為這種單純,才得以推動後面的劇情發展,讓基宇一家有機可趁,如同寄生蟲般進入樸社長的家裡工作。

如果說基宇通過偽造學歷證明和高情商表現,而順利得到家教工作也算是合理之事,那麼接下來這一家人的“騷操作”就令人感到愕然。本以為這場騙局只是圍繞著基宇、基婷順利得到高薪家教工作就已截停,可不管是貧窮還是富有,貪念都是人最基本的慾望,只是道德和原則讓大部分人類能夠在是非下約束自己。

“這些錢要是都是我的,我肯定會很善良”,利用詭計踢走原本的司機和女管家並沒有讓他們感到愧疚,反而使他們心安理得的寄生在樸社長家中。

劇情發展到這裡,心中的正義感難免讓我對他們的所作所為“咬牙切齒”,然而即使樸社長一家沒做錯任何事,在階級矛盾面前,又有多少人陷入了沉思?

看似通情達理的有錢人也會暗中耍小心機(樸社長在基澤行駛時特意用咖啡杯測試其駕駛技術、女主人在第一次付基宇薪水前抽走了幾張紙幣,但說多給了報酬),即使簡歷、工作背景的故事編造得再專業,在他們眼裡階級的區別依然根深蒂固。

“氣味”就是這場戲劇將觀眾拉回現實的關鍵,一開始是樸社長小兒子敏銳地聞到基澤一家人身上的味道相似,這裡也許可以姑且把它當作只是使用香皂的味道相似。但這種“味道”在樸社長看來是“越線”,是繞不開上層與下層的對立分界。

有錢人有條件過上精緻、條理的生活,幫忙洗衣的傭人、昂貴的香水以及散落在家中各處的香薰都是他們日常生活裡的基本附屬品。而基宇一家是居住在半地下室潮溼、發黴的氣味,即使寄生在明亮、華麗的房子裡,也是突顯他們格格不入的象徵。

發現前女管家夫妻的祕密、經歷了樸社長突然返家的潛伏和冷漠話語,還不足以擊垮他們內心自卑的最後一道防線。一場暴雨將他們家徹底淹沒,整條街都浸滿了汙水,無一倖免。一步一下階梯回到住所彷彿在提醒他們“這才是你的世界”,也將故事主體的對立面徹底明化,一邊是暴雨下依然從容的花園露營,一邊是措手不及的自然災區。

看到這裡,我一度以為這家人在經歷了以上這些事情後,會徹底洗心革面,或會在第二天做出不一樣事情試圖將這場鬧劇“掰正”。但它們並沒有,基澤一句“沒有計劃就是最好的計劃”,在我看來其實就是他們的內心已經被貧窮和自卑徹底麻木。

第二天,他們照常如同沒有發生任何事情一樣出現在樸社長小兒子的生日派對上,一家人還惦記著將前女管家夫妻的祕密趕緊蓋下。

等到真相暴露在Sunny底下那一刻,矛盾和憤怒變成了手上的利刃,等待他們的只有殘殺和毀滅。結尾部分的高潮給了整部電影一個宿命般的結局,寄生蟲還是寄生在華麗的房子底下,上層和下層階級依然是兩種極端的對立面,不會有互相理解,甚至任何美化故事的轉折。

影片最後,導演還殘酷得將窮人最美好的結局場景放出,當然最後的最後,也僅僅只是一場幻想罷了。

結語

《寄生蟲》劇本架構設計得很精妙,故事異常不真實,但所呈現的階級分化、場景、情感以及觀念和真實世界卻有很多共識,它所反映的不僅是南韓的社會現狀,更是各個國家社會的一種普遍現象。個人並不是一位專業影評人,看完之後依然會點燃內心的“槓精”血液,為何他們要選擇苟且的生存方式?可那又怎麼樣呢,這只是一部電影,但是引伸到現實生活的情緒又是真實的。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41歲劉濤“括號臀”出名了!曾胖到146斤,現身材如20歲少女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