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福 編輯|樸芳
再過一天,全面停工大半個月的橫店影視城就要逐步復工了。
儘管疫情之戰還遠未結束,那些頂著巨大資金壓力中止拍攝的劇組們終究是盼來了一個好訊息。
遺憾的是,這次復工僅涉及了影視行業上游的少數人,片方、宣發、後期,還有處於行業末端的無數影院,疫情一日不止,頭上的焦慮便不會散去。更何況,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影視人,恐怕根本等不到復工的那一天,就已經成了被裁員的一份子。
在這樣嚴苛的生存環境下,各地影院也紛紛開始“求救”。日前,北京電影協會、貴州電影放映行業協會、福建省電影家協會等機構,釋出宣告呼籲疫情當前,物業減免電影院房屋租金。
宣告稱,疫情期間,電影院屬於人群密集場所,隨著春節檔多部影片撤檔,影院已經暫停放映活動,佔電影院全年營收三分之一的第一季度損失巨大,希望大家守望相助,共渡難關。
影協所言損失並非誇張,對於電影行業而言,每年的春節檔稱得上是全年最重要的檔期之一。此次春節檔電影全面撤檔和全國影院暫停放映所造成的影響,少則損失影院全年近三分之一的營收,而對於一些三四線及以下城市的小影院而言,單是春節檔收入歸零的損失已經佔了原來全年營收的大半。經此一役,恐怕難逃倒閉二字。
以2019年春節檔為例,根據燈塔專業版資料,2019年除夕至初六總票房達到59.05億元,佔全年票房641.49億元的超過9%。2019年第一季度總票房約為186.19億元,而截至發稿前,2020年累計票房僅有22.43億元。
目前,繼春節檔影片撤檔後,2月計劃上映的所有影片也均已撤檔,即便疫情能夠在3月得到良好控制,電影復映的可能性仍非常渺茫。另一個不確定因素是,在電影市場恢復正常運轉後,觀眾仍可能會心有餘悸,電影市場最快也要在4-5月完全復原。
此次與03年非典最大的區別,便是在於影響範圍的廣泛。2003年僅是以廣東、北京為代表的疫情重災區影院受到較大沖擊,其餘大部分地區的影院能夠基本保障正常營業。且當年尚處於電影廠制度和產業化的過渡階段,並未全面開啟電影市場化,沒有春節檔這種頭部影片集中上映的大檔期,全國影院數量也相對有限。
這次的疫情卻直接導致整個電影市場的運作被中止,特別是還趕上了決定一些影院全年生存狀況的春節檔。可以肯定的是,今年這場疫情對電影市場的衝擊程度,絕對遠超03年非典。
大部分影院難扛疫情“寒潮”
對於這幾份呼籲減租的宣告,儘管大部分人都在同情影院的境遇,一些網友卻有不同意見,我們在相關微博的評論中看到了不少像“票房十幾億的時候也沒見分紅給租主”、“那房東損失的錢誰出,電影協會出麼?慷他人之慨有意思麼”、“為啥要降租金?有大熱電影上映時也不見影院降低票錢啊,大熱電影的票錢不都是蹭蹭往上漲麼,也不見他們給房東分錢啊”之類的回覆。
影院真像部分網友眼中那樣“血厚”嗎?我們不妨來算一筆賬。
根據中國現行的電影票房分賬規則,刨除5%的國家電影發展專項基金和3.3%的營業稅這兩項固定支出後,在剩餘91.7%的淨票房中院線和影院可共同獲得50%-57%的票房收益,其中影院方最多可佔到50%左右的收益,但大多情況下基本沒有影院能夠達到這一標準。
雖然收入微薄,影院的固定投入卻不能少。此前,我們曾在文章中估算過全國影院的硬性支出,此處暫且拋開人工成本,只看租金部分。
由於萬達院線依託萬達廣場而建設,租金計算方式特殊,可將國內院線分為萬達院線和非萬達院線兩類來計算。根據萬達電影2018年年報資料顯示,其租金+物業全年費用為4733.61萬元,這樣算下來單季度的租金及物業費用約為1200萬元。
非萬達院線以金逸院線的資料為例,其2018年的租賃費+物業費為6223萬元,這意味著一個季度的相關費用約為1555萬元;按照金逸影視直營店的票房佔比2.5%計算,非萬達影院的租賃費+物業費估算為5.35億元。
兩者相加,初步計算出僅全國影院單季度的租賃費+物業費開支就高達約5.47億元。加上高昂的人工、裝置租賃和水電、物料等成本壓力,對特殊時期零收入的影院無疑是雙重打擊。除了少數高營收的影院外,大部分影院都面臨著鉅額虧損。
我們發現,在燈塔APP的資料中,2020年的影院數量出現了自2014年以來的首次下滑,數字變為11060家,較2019年下降了301家。或許在我們還沒意識到的時候,影院倒閉潮已經悄悄開始了。
誰能救影院?
事實上,對於各地影協呼籲的減租,已經有部分企業做出了減租、免租讓步。其中,萬達廣場將對全國323個購物中心實行從1月25日至2月29日,為期36天的租金及物業費全免政策。
保利商業、大悅城控股、紅星美凱龍、龍湖集團、新城控股、華潤置地等購物中心的地產房東,也先後推出了階段性減租、免租、免物業費的政策。
不過對於很多影城來說,現階段的有限減免優惠仍是杯水車薪,因此部分宣告中特別強調了希望廣大物業業主給予影城第一季度租金減免的優惠。
部分網友對此感到有些不滿,去年春節檔和《復仇者聯盟4》的高票價事件已經引發過網友眾怒,當時很多觀眾都表示票價難以承受。無難時影院賺得盆滿缽滿,有難時影院又希望房東幫忙,那麼房東的損失又由誰來承擔?有網友調侃道“物業也犯嘀咕了,啥時候也能有福同享,別隻災難臨頭才想起要共克時艱患難與共啊。”
而另一邊,各地影院也在儘自己所能積極自救。如某地區的萬達影院推出了內含3張電影票和一份零食套餐的限量“觀影套組包”,用提前銷售電影兌換券的方式來渡過難關。還有多家影院開啟了線上銷售賣品減庫存的活動,盡力降低損失。更有甚者,據我們了解,現在不少影城經理都當起了微商,提前“轉行”。
不過,雖說辦法總比困難多,對於那些本就是負債經營的影城而言,即便解決了租金問題,仍有銀行貸款壓在肩頭。疫情在這些影城面前,不過是一根導火索,恰好引爆了懸在它們頭頂多日的那顆炸彈。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國內影院的生存危機也是老生常談的一件事了。經歷了幾年的盲目擴張潮後,國內影院、銀幕增速明顯放緩。與此同時,儘管市場大盤在穩步攀升,觀影人數卻沒有顯著上漲,全憑抬升的電影票價吊住一口氣,各地影城虧損率居高不下。
2018年,完美世界宣佈以約16.65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剝離院線板塊的業務,曾經的院線巨頭星美因債務危機遭遇大規模閉店潮。同年年末,國家電影局下發《關於加快電影院建設促進電影市場繁榮發展的意見》,宣佈放開成立電影院線的申請資質。
在併購潮退去後,中國產院線也進入了等待洗牌整合的“後競爭時代”。而眾多苟延殘喘的影院乃至院線,等待他們的,無非是被合併或是等待消亡。
這場疫情,最終會成為那些影院走向既定結局的一針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