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片去年在丹麥上映,重新整理了丹麥中國產片票房紀錄。
影片由但曼小說家尤西·阿德勒·奧爾森的《懸疑密碼》系列改編而來。
今天推薦的是這個系列的第四部作品。
《64號病歷》
IMDb 7.5 ,但豆瓣評分只有6.9,是一部被豆瓣嚴重低估的懸疑片。
本片圍繞一宗乾屍謀殺案展開,採用雙線敘事,進行穿插回憶死者生前所遭遇到的種種不幸。
一條在21世紀的今天,一條在遙遠的上世紀60年代。
【以下有劇透】
妮特還未成年時,和自己的表哥相愛了。
一次意外,父親發現兩人的“姦情”。
於是,她被迫送去離家遙遠的少女管教所。
在那裡,她遇到了一個變態醫生,狠心護士,和不知廉恥的室友。
去的第一天,妮特就被三人狠狠虐了一頓。
有苦難言的她被醫生威脅,如果一直反抗下去,就會被診斷為精神有問題。
到那時,最壞的結果,便是永遠留在管教所。
於是,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妮特非常聽話,儘量不去招惹這群人。
然而,人心叵測,她再次被陷害了。
得知妮特懷了表哥的孩子,室友假好心,決定幫她逃跑。
沒料到,逃跑路上,先是差點被漁夫強姦,後又被醫生護士抓了回去。
妮特不甘心,咬掉了醫生的耳朵,被關進了懲戒屋。
然後,發生了一件讓她懷恨終生的事。
在沒有徵得她本人同意的情況下,醫生私自給還未成年的妮特,實施了流產和絕育手術。
就這樣,一覺醒來後,女孩永遠喪失了做母親的權利。
沒過多久,政府解散了管教所。
妮特如願回家,和表哥複合,卻因為無法給他一個真正的家庭,選擇不告而別。
沒有愛,還能靠恨活下去。
在那之後的幾十年,妮特開始策劃“復仇大計”。
她曾不斷上訴,把醫生、護士、室友,還有管教所告上法庭,卻都被無情駁回。
於是,她想到了殺人滅口。
她用很長時間,取得了當年那個護士和室友的再次信任。
再利用兩人做誘餌,引來醫生和他們的辯護律師。
最後,只有醫生沒有上當,其他三人,護士、醫生、律師,統統赴了這場死亡之約。
復仇成功了一半,妮特把自己的證件和護士的做了對調,逃到了西班牙。
護士成了替死鬼,妮特活了下來。
估計她自己也沒想到,50多年後,靠著三具乾屍,破了這件謎點重重的懸案。
不得不說,電影的兩條線相當清晰,主題也是相當明確。
和主題無關的殺人細節被一筆帶過,抽絲剝繭地為觀眾慢慢展現大量女性弱勢群體,被壓榨、迫害的事實。
案子背後的大功臣,是一個只知辦案,不近人情的冷血動物。
當所有人都以為凶手是逃之夭夭的“護士”時,只有卡爾意識到,如果護士是凶手,那她根本沒有殺人動機。
通過走訪死者之一的妻子,也就是律師的妻子,他發現了一份病歷。
這份標有64號數字的病歷,主人正是妮特。
病歷上“流產”“絕育”的字眼,引起了卡爾的懷疑。
他提出了一個大膽假設,妮特沒有死,她頂替了護士,活在世間。
在印證自己假設的過程中,他還暗中調查了當年那個實施絕育手術的醫生。
不查不知道,原來,當年的衣冠禽獸,現在早已成為國內有名的治療不孕不育的醫生。
不僅各地演講,還開了一家地下流產醫院。
說是流產醫院,其實是給有色人種做絕育的地下機構。
在他的“人種優化”方案中,人類想要進步,基因就必須優勝劣汰。
其中,有色人種的基因屬於劣質基因,自然要淘汰。
除此之外,近親結婚者、同性戀者、精神病者、癲癇病者、變態者、酗酒者,這些人都在他的“治療”範圍內。
簡言之,他們的基因都是落後的,不應當有繁育的能力。
聽到這駭人聽聞的理論,他們才意識到,當年的少女管教所是被怎樣的人操控著。
案子查到這一步,找出凶手已變得不再重要。
更何況,妮特本人向卡爾承認了所有罪行。
當務之急,是端了“人種優化”機構的老窩,將領頭人繩之以法。
比起電影前半部分的慢節奏,最後的破案過程顯得過於匆忙。
妮特雖然承認了她是凶手的事實,卡爾卻決定幫她隱瞞下去。
曾經遭遇“人種優化”機構毒害的少女,站出來指責醫生的非法勾當。
於是,妮特最大的仇報了,三具乾屍案依然是懸案,醫生被緝拿歸案。
怎麼看,結局都是皆大歡喜。
它也人想到了一句話:正義也許會遲到,卻從不會缺席。
或許,導演想告訴我們的,也是這個吧。
關於女性墮胎和絕育的黑幕,這部電影挖的不算深,但半個世紀前,那一晃而過的管教所,那冰冷的懲戒室,卻讓人不寒而慄。
據統計,1943年到1967年,丹麥約有一萬一千名女性遭遇非法絕育。
冰冷的數字,彷彿冰冷的手術檯一樣,不帶一絲感情。
沒有人會知道,其中承載了多少女性悽慘又悲劇的一生,她們無法生育,難以獲得婚姻幸福,懷著怨恨,熬過漫長餘生,就像妮特。
能怪誰呢?怪時代?怪社會?
好在,電影的最後,正義戰勝了邪惡,光明代替了黑暗。
而現實,我們只能期待明天會更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