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曾幾何時,隨著美妙的旋律,傾聽著深情的音樂學習、閱讀或者悠然而行是我們生活的常態,那時的音樂安靜、柔美、能夠不斷的觸動內心的深處、與感情聯絡在一起、那時的音樂是私人的、純粹的聽覺體會。那時的音樂,無論年齡,在大街小巷當中老老少少哼唱的似乎都是相同的旋律,審美也自然而然的保持一致。然而,不知何時,音樂開始變了,它與娛樂圈越來越接近了了,變得成為了一種文化,一道年齡帶裡區隔的牆壁,一種無法再觸及內心的東西、甚至轉變成為了一種視覺文化。
近期的周傳雄(小剛)被淘汰的事件被炒得沸沸揚揚,網路上的聲音此起彼伏,不同價值觀下的言論都在尋找著自己的出路,然而作為一個被黃昏陪伴長大的中年大叔,內心確是複雜的。黃昏唱出了內心的悵然、糾結和不安,那是一種只屬於內心的聲音,適合一個人慢慢的品茗,如果你沒有安靜的耐心、沒有類似被傷害的際遇,是無法去感受歌聲裡那份情感的。然而,在這個越來越焦躁的時代,一切都是快速的,也許這符合王陽明“知行合一”的理念,讓人們在快速的迭代當中成長、經歷和感受,但對於音樂的體驗,這也是一份變革,它不再允許人們花時間去體驗內心,而是要求第一時間就能抓住耳朵,第一時間就能區分濃烈或者是傷感,哪怕僅僅透過專輯封面或者MV的視覺衝擊,畢竟現在有時間或者耐心去傾聽已經成為了一種奢侈。
因此,對於周傳雄的際遇,我覺得更深層次的問題不是審美或者潮流的變化,而是當代人們對於時代快速變革的無奈和浮躁,失去了原本可以慢慢舔舐內心的力量,丟掉了品評美好的耐性,沉迷在了社會主流形態的審美當中,慢慢的迷失了自我,讓原本美好的音樂成為了純粹的伴奏甚至只是一種音調,令人可惜的遺落了那本可用來回歸本性、直抵內心的舟船!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