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大家一定是會帶著疑問去看的,到底“一秒鐘”是什麼意思呢?這也算是導演設計的一個小懸念吧。

我是以兩個維度來解讀這部電影的。

一是電影的維度。這裡指的是電影這種藝術形式。在一個文化生活相當匱乏的時代,露天電影是群眾們最喜聞樂見的形了。這也註定了這部電影必定是小眾化的,因為現在的電影觀眾群基本都是年輕人,很少有人對露天電影有同感。透過電影放映員的“趾高氣昂”,就可以體會到露天電影在當時娛樂生活中的突出地位。放映員就是農場中文化的代表了,他甚至有了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風範。也因此,我們才看到了一系列在今天看來很是奇葩的情節:

眾人用床單小心翼翼地捧著膠片,

好幾口大鍋架起來熱氣騰騰,

眾人以微風徐徐將膠片扇幹,

宣佈搶救成功後全場的熱烈歡呼,

正反熒幕兩面都坐滿了人,

全場跟著唱起“英雄讚歌”,

觀眾的座位次序井然,從席地而坐的到蹲著的、做馬紮的、站著的、立在板凳上的、爬在梯子上的(還見過有在平房頂上的),分層分級,自然有序……

播放的電影是《英雄兒女》,這也是一個時代的深刻烙印。這部電影可以說是影響了太多中國人,如果有一部作品能代表一個時代的話,那《英雄兒女》必在其列,中老年看過N遍的大有人在,“向我開炮”等臺詞都耳熟能詳,對“王成”英雄犧牲精神的歌頌是那個時代的主旋律。

張藝謀作為攝像出身的導演,對於膠片、底片充滿了情懷。也許他想告訴我們:你看當年電影是多麼受尊重,如今真是一天不如一天。

二是親情的維度。影片主要是兩個人:男逃犯和劉閨女。他們都希望得到膠片,男逃犯是出於保護,劉閨女是出於劫取。由開始的這一對立衝突,發展到互相理解、互相幫助,甚至內心有所依託。他們關於膠片不同的舉動,卻有一個共同的崇高的目的——親情,一個是為了女兒,一個是為了弟弟。這裡為“一秒鐘”的含義解開了謎底,原來逃犯從關押地跑出來是為了看到在《新聞簡報》片中出現的女兒,他已經6年沒有見到女兒了。此時,電影成了一種特定的媒介,成了男主角表達、紓解親情的唯一渠道。

觀看電影時有兩個情節,對比一下非常有趣:

當全場的電影觀眾都在聚精會神、齊聲高唱“烽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的時候,男主角在場子裡像是個毫無知覺的旁觀者,一心只在尋找拿走了《新聞簡報》影片的劉閨女,此時的劉閨女也是獨自坐在了門外,正如朱自清先生說的:“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然而,當他和劉閨女被抓之後,觀看到英雄王成的妹妹王芳認父的電影情節時,男主和劉閨女突然都感動地哭了。他們並沒有被所謂的團結一心、英雄氣度所感動,而是為其中的親情所感動了。電影這種藝術形式,當然不只電影,的確是需要通感體驗,同樣一部作品,有的人看了哭的一塌糊塗,有的人看了卻想訕笑,實在是人生經歷、理解程度不同造成的。

片尾人物表中,男主沒有名字,只是叫“逃犯”,也許是代表了那個年代更多類似身份、類似遭遇的人們,當年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又何嘗只此一家呢?正是如此,這部片子才帶有了一定的普遍意義,別離是影視作品中永遠的母題之一。

親情是相通的,但老謀子表達親情的介質——附著在露天電影這種群眾形式上的韻味,卻是少數人能懂得的、能理解的,所以這部電影很多人看後get不到感動的點,也就不難理解了!

6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離開渣男後大變樣!徐璐近照美出新高,張銘恩都看走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