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的姐姐2》開播啦!而姐姐中的董璇,也因一次採訪,再次被推上了熱搜。
採訪中,董璇說她不後悔幫高雲翔,“是給別人一個機會,也是給自己一個機會。”
當初,不遠千里,出國為出軌的丈夫出庭作證,她受到了不少冷嘲熱諷。片約和廣告被解約,面對天價違約金她扛下來了,接下不知名廣告只為了湊夠1400萬的保釋金。
如今,婚姻結束,她仍然開闊坦蕩,不後悔幫過“不良”人。
從這個意義上,董璇絕不是一個好妻子那麼簡單,她是一個好人。而在我看來,她更是一個「好媽媽」。
在採訪中談到了女兒小酒窩,董璇說自己不會在她面前說別人不好。
毫無疑問,這個“別人”自然是指高雲翔。畢竟,老公在自己離開劇組三四天後,管不住自己,“偷吃”未遂,被告上法庭。遭此種背叛,任誰再怎麼大度,都會受傷甚至是憎恨。
而董璇的高明之處,是「不把孩子拉入夫妻之間的感情糾葛」,正如她所說:
好和不好,她自己會有一個判斷,而我會維護所有人在她心目中的形象,希望她可以在一個很有愛的環境里長大。
若是處理不好夫妻之間的關係,遇到矛盾衝突時,總是把孩子拉進來,在孩子面前指責對方,甚至詆譭對方,只會讓孩子承擔本不應得的痛苦。
董璇家庭破裂,可我為她的孩子有這麼一個好媽媽感到慶幸。
1、大人拉鋸戰,孩子成犧牲品在心理學領域,有一個名詞叫作“機能不全的家庭”。它並非指離異或者分居的家庭,而是指那些存在著非正常、風險性因素的家庭。
其中一種典型型別就是“家庭成員之間互相利用”。
放在父母之間有衝突矛盾的家庭裡,它常常表現為父母將孩子當作“人質”,在孩子面前說另一方的壞話,以企圖操縱孩子,讓孩子遠離另一方。
而這樣做的目的,無非只有一個,就是“報復”。
當看到孩子如自己之意,冷落、拒絕甚至是厭惡對方時,他們就會覺得自己贏了,對方對自己造成的傷害會在這一刻得到平復,收到“報仇”的快感。
另一方的失落,就像是在強調一個事實:看吧,他就是做錯了!但他後悔也來不及了!
然而,那個被當作籌碼的孩子,在兩個人的拉扯中,失去了在愛的環境中長大的機會。
一直以來被詬病的董潔,其實就是將孩子當作籌碼的。
和潘粵明離婚後,她不允許孩子看到爸爸,甚至在潘粵明的爸爸彌留之際,想看孫子一眼,也被她拒絕了。
對於孩子,她也從來沒向孩子說過,爸爸有多愛他,他是因為愛來到這個世界上的。而是向孩子強調,他只有媽媽、姥姥和姥爺。
從一個母親的身份來看,她的做法實在是不夠明智。
當一個媽媽以爸爸為敵,她會本能性地想「霸佔」孩子,同時也會一步步地求證孩子只喜歡自己,向孩子索取「偏向」的愛。
而孩子在這樣的壓力下,會承擔起伴侶的角色,認為自己「應該」照顧媽媽。
在董潔參加的親子節目裡,我們能看到,她的孩子一直在承擔她的情緒。
比如在拉雪橇時,不顧孩子的感受,只是要求孩子照顧自己:媽媽會累生病的,你一點都不心疼我。動不動就把難題扔給孩子:你要是不想媽媽和姥爺吵架,就表現好一點。
而董潔,也潛意識裡將孩子當作伴侶。她把自己和孩子單獨出去的日子稱作“約會日”,將自己在和兒子的關係中形容為“戀愛中的女人”。
明明是大人的拉鋸戰,孩子卻成了「犧牲品」。
一個本應該被大人照顧、接納情緒的孩子,在敵對的家庭環境裡,卻成了大人情緒的吸納箱。
或許,董潔在和潘粵明的關係中贏了,但她卻在和孩子的關係中輸得徹徹底底。
2、孩子不會停止愛父母,只會停止愛自己對於這些“報復”性的父母,看上去他們贏得了現在,卻搭進了孩子的未來,也搭進了自己本應有的屬於成年人的尊嚴。
孩子年紀小的時候,聽到父母的指責,不會因此怨恨另一方,而只會怨恨自己,覺得是自己做得不夠好,才沒有得到愛。
孩子比誰都渴望家庭的和諧,因此,他總會承擔起特殊的角色,用自己的方式來維持這個家庭,有時候,甚至是自我毀滅。
陳道明出演過一部電視劇《中國式離婚》裡,妻子懷疑丈夫出軌不忠,每天監控丈夫,搜尋證據,在孩子面前說丈夫壞話,這使得二人的矛盾升級。
在一次爭吵中,他們8歲的孩子,突然拿著美工刀走到他們面前,二話不說直接朝手腕割了下去。
這個時候,他們的爭吵也的確結束了……
孩子不會停止愛父母,他只會停止愛自己。他會讓自己帶上角色的面具,維持著他想要的「家庭和諧」。
等孩子長大後,當他有了自己的是非三觀和判斷能力,那些在他面前說過的壞話,都會成為情感的障礙。
在知乎,一個網友提問:
父母總是互相說壞話,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提問者本人也說出了自己的難過,他無法說服自己愛父母,一看到他們,就想起對方說過的各種壞話,沒有辦法真正尊重他們。
而問題下的所有匿名回答裡,都逃不開一點:無法愛父母。
這讓我想起了我高中的一個朋友。在她的嘴裡,她的爸爸是一個極其溫柔的人,說話很輕,從不發脾氣;而每當談及她的媽媽,她總是不耐煩,說她是個瘋子。
後來才知道,從小她的媽媽總在她面前說爸爸的壞話,說爸爸出軌,說爸爸對她不好。小時候,她確實怨恨她的爸爸,可現在長大了,才發現爸爸並沒有那麼不堪,而且爸爸對她的愛從來沒有少過。
小時候對爸爸的冷淡變成了現在的愧疚,她加倍珍惜和愛護爸爸。而同時,又無法接受自己對媽媽的厭惡。所以,她只能想方設法,遠離媽媽。
她愛媽媽,但也怨恨媽媽,對媽媽情感的扭曲,她無法解決,只能選擇逃避。
試圖以指責對方的方法,將感情移植到孩子身上,歸根結底,只會毀了孩子,毀了自己做父母的尊嚴。
3、大人的世界,請留給大人真正合格的父母,是以“父母”這個身份來要求自己的父母。
不管夠不夠成熟,當選擇生下孩子的那一刻,我們就應該明白,我們永遠多了一個身份,就是這個小生命的父母。
所以,在做選擇、做決定之前,我們也有「職責」,以一個父母的角色來考慮:自己的做法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應該給孩子什麼樣的環境?
圖一時的輸贏,不顧孩子的成長與情感,最終不過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結束自己與孩子的親密關係。
大人的世界,就留給大人。
孩子面前保留大人的體面,是對自己的尊重,也是對孩子的保護。
如果你愛孩子,就請讓他堅信,他的爸爸媽媽永遠都是愛他的。他的爸爸媽媽,也永遠都是他能夠敬佩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