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事,要成功,三個條件:
第一,銀子;第二,銀子;第三,還是銀子。
《古惑仔》
【為什麼香港電影巨星不會回頭拍電視,內地巨星可以電影電視一起抓?】
如果把香港的娛樂圈看成一個江湖,那麼無線電視臺就是這個江湖的泰山北斗,武林至尊。無線為香港娛樂圈培養了最多的人才,幾乎所有的香港影視巨星都和無線有千絲萬縷的聯絡。
周潤發、任達華、吳孟達、杜琪峰、林嶺東、劉德華、梁家輝、梁朝偉、劉青雲等等,無數巨星都是直接從無線的藝員訓練班畢業後出道的。
這些優秀的訓練班畢業生,除了梁家輝沒和無線簽約,之後遇到李翰祥,直接在電影圈出道;並連拍了《火燒圓明園》和《垂簾聽政》兩部電影,成為香港金像獎最年輕的影帝,一舉成名。
杜琪峰和林嶺東都是王晶父親王天林的徒弟,畢業後在電視臺從助理編導做起,杜琪峰當過83版《射鵰英雄傳》的執行導演,林嶺東製作過《民間傳奇》《家變》等劇;之後也都在電影圈成名,成為香港影壇舉足輕重的大導演。
周潤發、劉德華、梁朝偉、劉青雲從無線訓練班畢業後,都順利簽約並在無線期間成名,留在各自的經典電視代表作,《上海灘》《神鵰俠侶》《鹿鼎記》《大時代》等等。然後,他們都在不同的時期進軍影壇並重新取得各自的成功,拿下大大小小的影帝榮譽幾十個。
周星馳其實是從麗的出道,後來才投考無線,結果只考上了夜班,畢業從《430穿梭機》這樣的兒童節目主持人做起,一直到1988年才進入影壇,也留下了《蓋世豪俠》《他來自江湖》等電視劇代表作。
後來,周星馳幾乎所有觀眾所熟悉的成績,都是在影壇創造的,包括無數經典的喜劇電影和喜劇之王的江湖地位。
這些香港影壇上的巨星級人物,除了從無線出道成名這個共同點,還有另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離開無線之後就再沒回無線拍電視劇,只有偶爾的幾次客串。
可劉德華離開無線後,也沒再回頭重新合作拍劇。
內地的一線巨星黃曉明,才拿了第二個中國電影金雞獎影帝,去年有一部民國傳奇劇《鬢邊不是海棠紅》播出,今年有一部時裝職場劇《緊急公關》在播,未來還有一部《光榮與夢想》待播。
2021年1月9日上線的古裝權謀劇《上陽賦》,開播就話題和槽點不斷,熱度極高;除了劇作本身的問題,還有一個焦點就是,它是金雞獎金像獎和金馬獎的三料影后章子怡的第一部劇集。
因為發掘章子怡的導演張藝謀曾經告誡她,永遠不要拍電視劇。
不久前,《送你一朵小紅花》和《一秒鐘》女主角,新一代謀女郎劉浩存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張藝謀曾對自己說:電影、電視都可以接,只要劇本OK就可以。
現在時代變了,要跟上時代。
所以,另一位更年輕的謀女郎,最年輕的金雞獎金像獎金馬獎的三料影后周冬雨,2010年出演張藝謀的《山楂樹之戀》成名,2016年就開始接拍電視劇,至今已經有7部電視劇作品了。
沈騰、王寶強、黃渤、徐崢、鄧超和吳京等當下最紅的電影票房巨星,他們都拍過電視劇,並且有經典的代表作,未來也不會拒絕電視劇。
陳道明、張國立等老牌影帝級巨星,多年來也都是影視雙棲同步發展。一邊在金雞獎、百花、華表獎上拿影帝,一邊還可以在飛天獎、金鷹、白玉蘭獎上拿視帝。
那麼,為什麼香港的電影巨星,從電視圈出道,在電影圈成名後卻都不會回頭再拍電視了;而內地的影視巨星卻經常可以電影電視一起抓,真正雙棲發展呢?
最直接的一個原因就是錢!
很多人都知道,無線是月薪制的,工資不比普通白領高;在無線做藝人是一個磨練和學習的過程,但想賺大錢很難。即便當了主角,成為視帝,工資也高不到哪去,一線藝人才有幾萬一集的片酬,賺錢更多靠一些商業活動撈外快。
香港女明星郭少芸,前段時間在佛山順德買房的訊息上了熱搜,其實也是無線藝人表面風光內裡寒酸的一個例證。出道近30年,差不多50歲還不能在香港買房。
很多在觀眾眼中是明星的無線演員,為了生存半路轉行賣保險,被曝出晚景淒涼,生活需要接濟的新聞也很多。
拍電影都是一部部算片酬的,在香港電影最輝煌的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劉德華、周星馳這樣的一線巨星,一年可以主演十幾部電影。如果是吳孟達那樣的配角演員,一年拍二十幾部都沒問題。
在90年代初期,一線明星的片酬已經普遍超過百萬港元,一年賺兩三千萬的片酬都很正常。周星馳1992年拍《家有喜事》時片酬800萬,1997年拍《97家有喜事》時已經過千萬。
如果留在無線,可能十年的收入都不夠一部電影的片酬。
內地和香港影視圈最大的不同,就是香港的電視劇都無線或亞視這樣的電視臺投資拍的,而內地早就是影視公司主打一切,電視臺專心做綜藝賣廣告就好了,最後花錢買劇來播。就算是電視臺或者影片平臺自己投資拍的劇集,也是在全國範圍選演員,而不需要自己培養。
更重要的不同是,錢多,非常多,比香港多得多。
很多內地的影視公司,背後是BAT這樣的網路巨頭,或者萬達那樣的地產巨頭,相當有錢。在限薪令出來之前,一線電視明星拍一部50集的大劇可以拿大幾千萬,片酬過億的明星也不在少數了。
如果拍電視劇比拍電影更賺錢,誰還會拒絕電視劇呢?
雖然在影視圈,那個電影比電視更高階的鄙視鏈依然存在。可現在很多電影都不進院線,直接在網上播出了,那種優越感越來越虛無。
所以,很多香港演員北上發展,就算出演一些小角色,給一些沒演技的小鮮肉做配角依然很開心,因為片酬比香港無線高得太多。
現在是流量時代,還有一種專門混綜藝的明星,門檻更低卻更賺錢。你不需要演技,但要會來事,只要有人看就有錢。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自古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