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港片一向是三地電影的先行者,曾經被外媒稱為“盡皆過火,盡是癲狂”。

然而,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港片也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萎靡。

尤其是在97年之後,內地電影和港片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交融合作,港片經歷了一個急需要轉型的階段。

2002年上映的電影《無間道》是這個時期的佼佼者,曾經以5505萬港幣的票房成績成為2002年香港電影年度票房冠軍。

斬獲了第22屆金像獎的最佳電影,第40屆金馬獎最佳影片,劉偉強和梁朝偉也分別獲得了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的獎勵。

至今,在豆瓣上也有著9.2分的評價,其中,有66%的觀眾毫不猶豫地打出了5星的好評。

說它是港片的巔峰之作一點也不誇張。

01,

《無間道》電影一共有三部,第一部是精華中的精華,第二部是前傳,第三部是番外篇。

三部電影相互聯絡和補充,在時間軸上構成了較為完整的一部作品。

電影講述的是兩個臥底劉建明和陳永仁,分別由劉德華和梁朝偉出演。

他們被秘密培養多年,潛入到了對手內部。

劉建明聽從大哥韓琛的指示進入警校學習,成為了警方的臥底。

而警校中的另外一名學生,陳永仁,被警方秘密安排到了三合會當臥底。

他們分別取得了老大的信任,為自己的集團提供情報。

這部電影安排較為巧妙的一點是,它構建了一個較為複雜的警匪關係和系統。

不再是以往港片中酣暢淋漓的警匪槍戰,而是用跌宕起伏的情節來表現人物之間的衝突和矛盾。

內部爾虞我詐,鬥智鬥勇,去除片面化,每個人都有相對立體而完整的“人性”。

西裝筆挺,有模有樣的劉德華,卻是黑幫,而留著小鬍子,以身試毒的梁朝偉反而是警察。

02,

在電影剛開端,就引用了《涅槃經》中第19卷的經典話語:

“八大地獄之最,稱為無間地獄,為無間斷遭受大苦之意,故有此名。”

很顯然,港片不再是槍林彈雨了,而是在呈現痛苦和表達解脫。

這樣的敘事動機,從一開始就貫穿到了整部電影的始終。

然而,“地域”這個較為抽象的詞語,普通人很難去想象的“超驗世界”,在電影中並沒有正面呈現它的殘酷,而是以絲絲入扣的情節來支撐和詮釋這個詞的含義。

不管是經典的天台對壘,電梯對戰,黑夜中的彷徨和糾結,陳永仁和劉建明內心的矛盾,都讓觀眾們時時刻刻感受到了它的存在。

沒有無間地獄,卻處處隱喻。

陳永仁至死都沒有恢復身份。

如果說陳永仁的殉職是一首輓歌的話,那麼在無間的世界裡則沒有了任何的序幕和前奏。

電梯門開啟,陳永仁被林警官擊中倒地,電梯門都無法合上,一次次地擠壓著他瘦弱的身軀。

而下一個鏡頭,林警官被劉建明擊斃,隔著螢幕都能夠感受到那一道電梯所發出的陰冷白光。

正義勇敢的警察以身殉職,這一道門不應該是他的去處吧。

而應該邁入無間地獄之門的應該是黑社會韓琛吧,他才是始作俑者。

誰又能夠保證,這一道陰暗的無間之門不是為他敞開的。

潛入到了警方內部的劉建明,雖然最終“送走”了陳永仁,似乎是贏家,但是他終生卻遭受到了“無間”的折磨。

他想要做一個“好人”,最終卻在無間的黑與白中,猶豫躊躇,這是一個普通人的矛盾和糾結。

“受身無間者永遠不死,壽長乃無間地獄中之大劫。”

死了不能恢復身份,而活著卻要遭受“無間地獄中之大劫”,導演用了這兩位臥底人生錯位的起點,來推動和昇華“無間道”的主題。

03,

在這部電影成功的背後,也隱藏著導演,演員等無數主創的心血。

比如,飾演少年劉建明的陳冠希,就曾經被導演劉偉強“摑了一巴”。

拍攝這部戲的時候,陳冠希也剛剛20歲出頭。

他的戲份不是很多,但是也至關重要。

從開頭處的進入警校,到了結尾處的再次出現,這個人物可以很好地體現少年劉建明的內心抉擇。

而陳冠希在拍攝的時候,“似未睡醒”,被劉偉強打了一巴掌,瞬間清醒,他很愕然。

而陳冠希也不甘示弱,還向導演說“再打就翻臉!”。

年輕人愛面子,畢竟自己也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但是最後他也覺得,這一巴掌還是有用的,果然把他“摑醒哩”。

劉偉強也是一個敢說敢做的導演,為了電影的內容質量,不惜得罪年輕人也要“把電影做好”。

也正是因為主創團隊們的動真格,較真勁,這部電影最終才呈現出了這樣的巔峰效果。

04,

他們請來了著名的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執導,被改編的電影,還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和改編劇本兩大獎項。

但是在我們國內觀眾們看來,最為原汁原味的《無間道》永遠停留在2002年。

劉偉強曾經說過,《無間道》只有在特定的大環境下,才能夠拍出晦澀的絕望。

它的脫穎而出,是由編劇,攝影,剪輯等技術化層面和精湛表演交織下的結果。

很慶幸,港片出了《無間道》這樣的巔峰作品。

很遺憾,港片再也達不到《無間道》這樣的巔峰了。

17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超模AA沙灘開派對,戴花環仙氣足,12歲女兒翻版媽媽也當模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