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影視雜談#

《覺醒時代》開播。不負期待。

從播放的這幾集來看,必然優秀。這次黨建100週年,不論其因如何,但《山海情》《跨過鴨綠江》加上《覺醒時代》的製作,從結果上來講。可以說是重塑了彌補了長期以來,國家和黨的發展歷史上的形象,還原歷史以真相。

製作上的精緻簡單真實不多說了。只是說說個人的觀後感。

其一,正視歷史。對於新文化運動,以及陳獨秀等(包括胡適)諸多與新文化運動的參予者。都是用客觀而真實的定位描寫,沒有過度的美化或醜化,儘可能還原歷史人物的真實一面。之所以這麼講,是因為過去由於諸多原因,很多文獻記錄並沒有廣泛開放。普通人對歷史的真實性知之甚少。以往的影視文學作品,比如《建黨大業》電影和《建國大業》等,側重是大事敘述,而相關的電視劇側重點多在建軍建黨幾大戰役。至於那些非官方的商業劇,不神劇不誤導都是好的了,不值一提。

如果你長期關注,會發現在中國近百年的從反封建到反帝反蔣直至建國,乃至於改革開放至今,對於這百年的歷史描述,會出現一個空白區間。新文化啟蒙運動,以及新文化運動對中國革命的影響和作用。諸如陳獨秀,李大釗等等歷史人物的認知,也包括抗美援朝及其它。是非常缺乏一個客觀真實的展現的。

在觀看《跨過鴨綠江》這部劇時,我最感動最想感謝製片方的是,把以前存在於想像中的《最可愛的人》中描述的,那些曾經只是存在於文字中的黃繼光邱少雲的形象,以及那些獻身在異周他鄉的普通戰士,不高大上不浮誇客觀而真實的盡其所能的展現出來。用事實和影像讓人民自己體驗認知英雄和愛國奉獻,彌補了己經開始老去了的同時期的人,(讓他們看看自己的英雄由文字轉化成真實的影像)多年的真實性的空白遺憾。也讓現在的國人尤其是年青人,更多的全面的認識歷史,用他們喜歡的方式接受愛國教育。

由於某些原因,個人有機會接觸到大量的資料文獻,所以才在觀看《跨過鴨綠江》《覺醒時代》後,意識到這是一個多麼巨大的轉變進步。不是片面化政治化,而是客觀真實還原歷史,不再是教化似的教育,是透過穿越式的體驗,引導觀看者回歸那些時刻,體驗歷史的現場。是非真假,只有身同感受,才能知道那些前人為什麼會不惜放棄一切,投身到救國護國愛國中去。需知,革命也是需要本錢的,毛主席送子去參戰,陳獨秀賣字辦《新青年》,這些真實的還原,才是真正吸引觀者打動人心的根本。

其二,辯析現在。

結合近期熱點,賈詩神方日記抗大主席等等。什麼是文化什麼文化革命什麼是知識精英?什麼是為國為民族為百姓為人民?知識分子的精神和價值,以及如何對待國人的愚昧無知,《覺醒時代》值得認真觀看。新文化運動已成為歷史,但今日中國更需要變革與進步,更需要科學和民主,更需要強身鍵體保家衛國。

對外有美國及其它敵視中國強大的成脅,對內有國家主權領土尚未統一的現實。我們該怎麼樣面對再次的新八國聯軍侵略圍堵?《覺醒時代》重溫歷史,騰空出現,對現在的思潮混亂也是有現實的借鑑意義。可以預言,這劇必爆。會開創一個新的追劇熱潮。

其三。題外話。

我是基本不看國產劇。也從不寫劇評或各種文論的。自然也不專業。呵呵呵。

《覺醒時代》《跨過鴨綠江》《山海情》非常有必要及適合,按以前的模式,組織並做為學習典範,給三大範疇的公職人員事業編制影視創作人員觀看。

《覺醒時代》讓當今的文化精英知識分子,重新認知怎麼做知識分子,怎麼啟蒙對待被稱某些之為"不專業不夠資格SB"的吃瓜群眾的。

《山海情》讓各級政務人員學習怎麼樣為人民服務。

《跨過鴨綠江》讓我們知道和平從來不是天賜的。對應美國的恐嚇威脅,只有實力說了算。

而這三部劇的編導及演員的表現。可以做為典範讓影視從業人員,好好學學什麼是演技什麼是演員。

我不專業也沒有什麼了不起,但是我會看這三部劇。如果需要付費,我願意買單。

期待著《覺醒時代》後續更多的精彩。

7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梧桐妹曬和咘咘戴眼鏡同框照,Bo妞換牙僅剩兩顆小虎牙成功搶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