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上一次心動,已經多久了?
《Flipped》中文譯為《怦然心動》。
我是先看的電影后看的書,很慶幸電影中幾乎全部保留了書中令人感動的場景。
我很喜歡電影海報:大樹,枝丫和天空,一對少男少女並著肩坐在枝丫上。
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是在小學,那時候真的還小,沒看懂什麼。就覺得這部電影怎麼有點奇怪,為什麼故事連不上。
初中是我第二次看它,我知道了這部電影是在用男女不同的視角和口吻敘述故事。不過那時候我總感覺這個故事還沒有結束,只有他們和好的那麼一小段。
上了大學我又重溫了一遍,這應該就是愛情最初的模樣。也是在大學我讀了英文版本的書籍,我發現原來不止我一個人想要結尾,想看朱莉的親吻,只是作者無論如何都不會再寫續篇了。
我也無論如何都沒有想到,作者最初寫這部小說時的定位方向是喜劇,我只記得自己哭得稀里嘩啦的。
有很多人說覺得長大後的朱莉演員不是很好看,但是在我內心我真的很喜歡她,她是一個很美麗善良的小女孩。
我想一定是先入為主的原因,看到她為了守護梧桐樹上,哭著不讓工人砍倒它的那一刻起我就深深喜歡上了朱莉。
她不會去在意別人的看法,當我們還在在意今天的髮型,今天的穿搭;而她只虔誠地相信三件事:她最愛的梧桐樹,她後院飼養的雞生出來的雞蛋是最衛生的,以及總有一天她會和布萊斯接吻。
愛情是花,初見亂花迷人眼;愛情是樹,只是平凡不起眼。朱莉因為初見布萊斯閃亮的眼睛而砰然心動,但布萊斯卻覺得她只是一個平凡甚至惹人煩的女孩。愛情是樹不是花。
這是我超喜歡的一照圖片
真正的愛情是你會因為一個人外貌之下的東西而喜歡上她。
其實朱莉很幸運,她有一個有愛溫馨的家庭。爸爸送了她一顆永遠也不會枯萎的梧桐樹。
有人說朱莉自信自愛,不受約束,活成了很多人內心都想活成的模樣。
很喜歡裡面外公說的一段話:
Some of us get dipped in flat, some in satin, some in gloss. But every once in a while you find someone who's iridescent, and when you do, nothing will ever compare.
有兩種版本的翻譯:
有些人淪為平庸淺薄,金玉其外,而敗絮其中。可不經意間,有一天你會遇到一個彩虹般絢麗的人,從此以後,其他人就不過是匆匆浮雲。
or
有人住高樓,有人在深溝。有人光萬丈,有人一身鏽。世人萬千種,浮雲莫去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我更加偏愛第一種翻譯。
這部電影中蘊藏的東西太多,親情,愛情和友情。
我想要一個結尾我和大多數書迷一樣都想要一個結尾。畢竟朱莉在第一章末尾,她還在想自己是不是和初吻無緣了,結果到了結局也沒有親吻,太遺憾了。
我總感覺這個故事還沒有完結,這部電影還沒有結束。就好像我們想買蘋果,看著別人咬了一口,期待別人告訴我們甜不甜,可是那個人卻轉身就走了。
然而作者給出了她自己的解釋:一方面是因為這是開放式結局,留給讀者自行想象那些角色的未來;另一方面作者認為有時候給一部珍愛的作品添添補補,反而是畫蛇添足。
其實這樣也罷,作者創造出了角色。我們愛上了他們,甚至千方百計地想要預知操控他們的未來,因為大多數的我們都希望故事的結局是美好的。
既然如此,這個神聖的任務就交給我們廣大的讀者了。
文德琳在給讀者的回信裡曾這樣寫到過:“我想讓你的生活變成故事的續編。”年少輕狂的我們都希望有一段美好的相遇,即使磕磕絆絆,那也將會是愛情最美好的模樣。
至於未來會怎樣,你想要的結局是如何,這一切都交給你了。
作者為什麼寫這本書到了一定的年紀,我們總會花大量的時間去讓孩子明白“看到一個人外表下的內心”,小孩子總會因為某些膚淺的原因愛上某些人。
可是在我們都是小孩子的時候,當我們因為外貌或者其他原因深深喜歡上一個人的時候,我們自然是不會理會大人們的肺腑之言。
我們只會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我們唯一能夠窺探到的內心世界也就是自己的。
在《砰然心動》這本書中,你會發現有兩種引人注目的聲音,講述著他們自己的觀點以及前因後果,看著他們的慢慢成長。
就像文德琳所說:“如果我們也能真正看到另一個人所看到的,理解他們自己的緣由以及為什麼做出這種反應,我們就會發現自己身處在一個更好的地方。”
不僅僅在愛情中,在所有的感情中,都會因為誤會而越走越遠。畢竟事情從來就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我們總喜歡第三方來評判對錯。
原來大家都在期待一個結局。
仔細想想這個開放式結局的電影其實也很好,接下來的故事就由我們去書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