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2019年有兩部投資巨大的戰爭片與觀眾見面,分別是《決戰中途島》和《1917》。其中《1917》在頒獎季大放異彩,並且確定引進國內。

蘇莫這才意識到近些年的戰爭大片越來越少,也會零星出幾部戰爭題材影片,但投資高昂的戰爭鉅作幾乎絕跡。

說來也不奇怪,每年的票房排行榜幾乎被超級英雄電影承包,現在的觀眾顯然失去了欣賞一部血肉橫飛的戰爭電影的耐心。

第七名《我們曾是戰士》(2002),投資7500萬美元,全球票房1.15億(美元)。

1965年11月,越南戰爭升級至美軍直接參與戰爭階段。摩爾與他的部隊被空降在臨近高棉的河谷地帶,這裡是北越軍的重兵所在。

人數弱勢的美軍陷入了敵軍的重重包圍,傷亡慘重。他們在火炮和直升機的輔助下,戰局開始陷入僵持。

《我們曾是戰士》是一部R級戰爭片,許多戰爭場面拍得血腥慘烈,很有視覺衝擊力,細節考究,可以看出錢都花在了刀刃上。

但影片劇情稍顯薄弱,基本拍越戰題材的都是反戰電影,摩爾戰前要帶回每一名士兵的承諾,在戰火下就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第六名《黑鷹墜落》(2001),投資9200萬(美元),全球票房1.73億(美元)。

1992年,連年的部落戰爭令索馬利亞民不聊生,由此引發的大饑荒更造成三十萬人死亡。獨裁者艾迪德搶走國際組織的救援物資,引起了世人公憤。

在一次追捕艾迪德政權兩大高官的行動中,美軍一架黑鷹直升機受到攻擊墜落市區。為了營救同伴,特種部隊與民兵在市中心展開了激烈的對峙。

大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召集了幾乎所有的歐美男神,還原了這場為時15小時的慘烈營救,這也是為數不多的展現現代戰爭的影片之一。

與二戰電影不同,片中美軍裝備精良、配合默契,以小股特種部隊深入敵後展開巷戰,在殘酷悲壯之餘看著又很過癮。

影片的技術和細節幾乎完美,將一場複雜的大規模戰鬥交代得明明白白,從頭打到尾卻不覺得單調,節奏感極佳。

第五名《敦刻爾克》(2017),投資1億(美元),全球票房5.27億。

故事改編自著名的二戰軍事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二戰初期,40萬英法盟軍被敵軍圍困於敦刻爾克的海灘之上。

面對敵軍步步逼近的絕境,形勢萬分危急。英國政府和海軍發動大批船員,動員人民前往敦刻爾克營救盟軍。

諾蘭首次嘗試戰爭片就拍出了新意,影片從陸海空三個角度平行推進,通過小人物的視角展現戰爭的每個角落。

敘事上耍了個小花招但並不是諾蘭以往的懸疑燒腦,反而用平行性剪輯營造出絕望的氣氛和緊張感。

印象深刻的是飛行員湯老溼,人狠話不多,全程蒙臉就是打,一直戰鬥到了最後時刻。

第四名《決戰中途島》(2019),投資1億(美元),全球票房1.23億(美元)。

中途島海戰是二戰太平洋戰爭的重要轉折點,經此一役,美日海上實力反轉,從而扭轉了整個太平洋戰場的局勢。

影片投資階段就遇到了不少阻力,顯然好萊塢判斷二戰題材影片投資巨大,又沒有全球大爆的潛力。

直到博納攜8000萬美元入場影片才順利拍攝完成。只是現在的票房成績很難讓人滿意。

這部號稱最真實的戰爭片在評分網站上獲得了7.7的高分,絕稱不上爛片。只能說好萊塢大製片廠對於市場喜好的判斷是準確的。

第三名《1917》(2019),投資1億(美元),目前票房2.94億美元,影片還在全球上映中。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進入最激烈之際,兩個年僅16歲的英國士兵接到命令,需立即趕往前線,向那裡的將軍傳達 “立刻停止進攻”的訊息。

同樣是2019年的戰爭電影,《1917》與《決戰中途島》的命運截然不同。前者由007導演薩姆·門德斯自編自導,橫掃頒獎季各大獎項。

影片的故事並不複雜,但採用了偽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使觀眾獲得沉浸式的觀影體驗,效果十分驚豔。

這種拍法對於劇組的要求極高,有一點問題就要整個長鏡頭重拍。影片拍攝了三個月卻籌備了半年,很像舞臺劇的排練方式。

偽一鏡到底的手法之前《鳥人》也使用過,但《1917》在攝影和編排上更加完美,運鏡與戰場巧妙配合透出了前所未有的高階感。

第二名《風語者》(2002),投資1.15億(美元),全球票房7700萬(美元)。

二戰期間,美軍用一種即將消失的土著語言編成密碼傳遞機密情報。海軍陸戰隊員喬·恩德斯奉命去保護一位會這種語言的風語者。

香港導演吳宇森剛剛拍完全球大賣的《碟中諜2》,就挑戰了這部耗資巨大的戰爭電影。其實影片有個不錯的切入點,但暴力美學與戰爭片確實無法混搭。

戰爭場面拍得還不錯,但本質上還是一部吳宇森風格的講述男人間友情的電影。有些敘事角度很新穎,卻失掉了戰爭電影最重要的真實感。

第一名《珍珠港》(2001),投資1.4億(美元),全球票房4.49億(美元)。

雷夫和丹尼是一對自小玩在一起的好兄弟,二戰初期,兩人一起加入了美國空軍部隊,又先後愛上軍醫女護士伊弗琳。

這場狗血的的三角戀隨著日軍偷襲珍珠港戛然而止,這對兄弟兼情敵只好並肩作戰,保護自己的國家和戰友。

邁克爾·貝大概是想參照《泰坦尼克號》拍一部史詩氣質的戰爭片,可惜敘事不是他的強項,前半段黏膩拖拉,卻唯獨不感人。

好像日軍偷襲珍珠港只是配合他們三角戀的“劇情需要”,偶像劇式的虐戀才是正經事。而且女主變心比變臉還快,與泰坦尼克號忠貞不渝的曠世奇戀差距太大。

但坦白來說,後半段的偷襲珍珠港,貝導又找回了狀態。四十五分鐘的大轟炸層次分明,排程有序,是少有的經典戰爭場面。

戰爭片在我的印象中總跟“耗資巨大”畫上等號,做完這期盤點蘇莫才發現很多經典戰爭電影的投資並不大。

《拯救大兵瑞恩》成本只有7000萬(美元),前些年大火的《血戰鋼鋸嶺》才4000萬(美元),就算投資最高的《珍珠港》也才1.4億。

好萊塢的某些男星的片酬都動輒六七千萬,投資2-3億美元已經是大製作的常規配置。

近些年戰爭電影確實越來越少,這個題材太過苦大仇深,沒什麼娛樂性。拍成小成本“衝奧”片還行,如果投資太大就無人問津了。

我們不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而是有幸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好的戰爭片就像是警鐘,告訴我們眼前的和平,是付出了怎樣的代價才換來的。

我們再見啦!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想不起來Angelababy有什麼作品,但是誰又比得過她的精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