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小長假差不多要結束了,這次國慶檔的三部獻禮片我也都刷完了。實話實說,經過比較,《攀登者》真的是三部中最適合去電影院看的視效大片。
我和我的祖國》由7個單元故事組成,每個單元20分鐘左右,有點像一部由7個微電影組成的電影。《中國機長》的主要故事發生在機艙內,相對來說大場面較少且型別單一。
相比之下,《攀登者》的故事結構很完整,雪山天險等大場面也比比皆是。電影裡回顧了1960年的那次登山,又花大部分筆墨講述了1975年中國登山隊包括訓練在內登山情況。每一次都驚心動魄,大場面高潮疊起,在電影院大銀幕和音響裝置的加持下,妥妥的5星震撼大片。
1960年那次登頂,一路上險象環生,連隊長都犧牲了。最後方五洲、曲松林、傑布三人好不容易才成功登頂。
由於當年條件限制,沒有人給他們做氣象預報,完全是靠運氣在和大自然對弈。期間他們遭遇雪崩,用手裡的鐵錘扎進雪地裡想把自己固定住,最後都頂不住風力,鐵釘部分直接斷掉,人被甩飛好遠。
1975年登山,條件好一點了,但是危險還是無處不在。每一秒看得都讓人攥緊了手心,驚險又刺激
雪崩來臨,必須要跨過眼前的冰裂縫才有逃生的機會;
方五洲FIT冰裂縫,和隊員合力搭建臨時的繩索;
後來看到要用來測量珠峰高度的工具掉落,又毫不猶豫地飛身救覘標。
除了大場面的震撼,角色人物的塑造非常飽滿生動,讓人看了更加感動揪心。
《攀登者》的每一個主要人物都有完整的故事線,也都交代清楚了背景,讓觀眾更好地理解了他們的行為動機。
第一次登頂成功,因為曲松林把攝像機弄丟了,導致最後沒有在山頂拍下360度的影像,那次登頂並沒有獲得世界的認可,曲松林因此自責。所以1975年他擔任登山總指揮時,有一股不計一切代價都要登頂成功的衝動和蠻勁。
登頂成功也對方五洲和徐纓有重要的意義。珠峰是橫在他們中間的一座山,因為1960年的登頂沒有獲得世界認可,方五洲自責,一直沒有向徐纓表白。
而關於李國樑為什麼會做出犧牲自己來保住隊友和攝像機的舉動,楊光又為什麼在若干年後裝上了假肢也還要完成登頂的夢想……這些所有的一切,《攀登者》都講述得很生動完整。
《攀登者》給予了所塑造的每一個人物最合理動人的故事線,很飽滿,讓他們有血有肉地呈現在觀眾面前。這樣的他們,即使穿著厚厚的大棉襖,也擋不住人格里散發的帥氣,擋不住觀眾一顆敬佩和愛戴的心。
這樣的大場面和人物角色飽滿的電影,才是最值得去電影院看的電影。國慶小長假還剩最後一兩天,千萬別錯過了《攀登者》啊啊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