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鄧超主演的《銀河補習班》上映,很奇怪的影片名字,導演俞白眉,加上外太空的部分,很多人在沒有看進去之前,都會覺得這個是個“爛片”。
可當我越往後看,越發現導演的深深的用意。這不僅是一部闡述孩子教育理念、家庭父子親情和自我努力成長的電影,這是一部展現了“80後”這一整個年代人們所經歷的大環境,在這種背景下,一對父子是如何學會為自己人生負責的故事。
我看了兩遍電影,雖然表面上是在講述父親馬皓文(鄧超 飾演)如何把自己的孩子馬飛(白宇 飾演)成功從全校倒數補習到期末考試全校65名,最終讓孩子變成了在宇宙中自由翱翔的宇航員。但是補習這段劇情只佔到影片的二分之一。
另外一半是在講父親和孩子各自的人生,包括父親所遭遇的誣陷入獄事件,還有馬飛長大後當了宇航員,後來又到太空之中所經歷的一番事情。
故事的時間跨度,不僅僅是補習的那段時間,它展現了80年代人的故事,亞運會,世界盃大洪水,這些同樣發生在我們的經歷中,感同身受。
正如電影結尾“獻給父親”“獻給孩子”這八個字,我看到後淚流滿面,這部電影的立意,是想讓所有父母和孩子都能明白——“我們的人生無法選擇,但是我們可以選擇負責。”
01 “笨孩子”就該被學校放棄嗎?電影《銀河補習班》的主人公一個是爸爸馬浩文,一個是小男孩馬飛。馬飛從小就被大家叫做“缺根弦”,他在大家的眼裡就是一個腦子笨的不行的孩子。
他的成績不好,在班裡是墊底的倒數第一名;他自小就有點無法正確理解大家的話;後來,爸爸因為設計的橋樑坍塌,幫單位背黑鍋入獄,馬飛就徹底放棄自我了,上課不聽課看小說、逃課、遲到、早退。
馬飛的媽媽馨予,在外地賺錢很辛苦。馬飛是在縣城最好的寄宿學校讀書,終於在初一學期開始不久,校長要把他開除。馬飛的班主任,是一個年輕美貌的實習生老師,她在校長面前替馬飛求情。
媽媽也趕緊回到縣城,哭著求校長讓自己孩子留下來,可校長就是堅決不同意。
這時候,做了5年牢的馬飛的爸爸出獄了。他和校長打賭,學期結束的時候,馬飛進入全年級前10,校長就不把孩子開除。
校長,答應了馬飛的賭約。
於是,分別整整7年的父子倆終於又見面了。媽媽接到生意上的電話,和再婚的丈夫又一起趕到廣州。
在縣城,兩個人回到小時候的家。此時的馬浩文遭到全縣人民的唾棄,當回到單位宿舍的時候,鄰居們都罵他還有臉回來。馬浩文面對的困難是賺錢和洗刷自己的冤屈,但是在這種困難的情況下,他也決定要好好彌補馬飛,承擔起自己父親的責任。
學校痛恨馬飛這樣的笨學生,他們認為馬飛是個無可救藥的孩子,永遠沒有辦法讓他的成績提高。馬飛腦子笨,校長讓為馬飛的智商有問題,只想讓他退學轉校,不要影響他的重點高中的升學率。
馬飛的父親馬浩文,開始了對兒子的家庭教育。他將馬飛接出學校,馬飛開始走讀,每天回家。晚上馬浩文親自給馬飛補習功課。但是他並不是直接說這門功課具體該怎麼學,而是用一種崇拜的眼神看著馬飛,說你可以的,讓馬飛開始有信心去學習。
這和馬飛媽媽馨予成了鮮明的對比,媽媽也是認為馬飛的智商有問題。每次媽媽打電話過來,兒子都騙母親說“我參加了全縣最好的補習班——銀河補習班。”馨予雖然是愛兒子的,可是方法不能說對。
學校用傳統的教育,將一個“笨”學生變成了一個不學無術“壞”學生。
現實中也經常發生這種情況,如果孩子太笨,學校老師往往會放棄他,並且進行人身攻擊,導致孩子更不愛學習,有些則更甚,去做壞事。而家長也更多的是像馨予一樣,只會哭著去抱怨,為什麼我的孩子那麼笨。
有多少家長能像馬浩文一樣,有耐心和愛心去對待自己的“笨”孩子?我們評判孩子的標準又怎麼能只是單單看學校的考試成績呢?
02 爸爸的責任:用愛去幫助孩子發現自己一生事業
馬浩文作為爸爸容易嗎?
他不容易。曾經是單位的優秀的橋樑設計師,1990年北京亞運會期間被選為火炬手。可就因為橋樑坍塌,幫單位背黑鍋,就入獄了,一進去就是7年,1997年才出來。期間,妻子跟他離婚了。說好帶馬飛三個月去見他一次,也再沒音訊。
在監獄裡,馬飛受盡了苦頭。搬磚、拉磚、被人打,他卻一直都堅強地活著。一出監獄,就找到馬飛,承擔起了爸爸的責任。他去找工作,被歧視,被毆打。但是馬浩文不放棄,最終找到了工作。但是兒子又想要電腦,他於是去賣血、打散工,攢錢給兒子買了電腦。
無論是橋樑坍塌入獄的原委,還是自己默默地攢錢,他所有的這些都是一個人承擔下來,他沒有對兒子說這些。這就是承擔起自己當父親的責任,把自己的事和孩子的事分得很清楚。如果他從小就把自己被誣陷的事情跟兒子說,難免馬飛心中不會有怨恨。
就比如之前熱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龍族少年敖丙就是從小揹負著爸爸的期望還有全族的希望。他不該去承擔這些。這樣的父母叫做自私自利,他們只把孩子當做工具。
為人父母,就是這樣,有些時候有些事情要學會自己承擔。你們對孩子所需要付出的僅僅是愛和教育。你們的世界不應該由孩子來替你們承擔。
03 發現孩子,是每個父母的重要功課
馬飛這樣的孩子是一部分家庭的縮影,我們都沒有耐心好好地對待孩子。其實不是孩子太笨,只是父母和學校的要求太高,而付出太少,總是以成績來要求孩子。“望子成龍”是中國父母親普遍的心態。家庭教育是一個關鍵。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教育孩子莫做“人上人”,莫做“人外人”,要做“人中人”。做人中人,就是教育孩子尊重每一個人,與大家友善平等相處,在平凡的生活中去體驗人生的價值,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影片後面馬浩文對兒子付出了無條件的愛,一種信任的愛,就是相信馬飛可以學好。他耐心地鼓勵馬飛,一點點地讓馬飛對學習產生興趣。
馬浩文帶著馬飛去到草地上近距離感受著大自然,念出那一句“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他允許馬飛晚上不用一直寫作業到11點,而是帶他去感受這個世界,允許他玩電腦,發現自己的興趣。
在學期快結束的時候,馬飛說“怎麼辦?我盡力了,我覺得自己考不到年級前十。我想去看航展。”
馬浩文笑著說:“我就等你這句話!”
父子兩個人二話不說,收拾行李,開始了一段旅程,帶著兒子去看航展。
馬浩文對馬飛的實習班主任說的一段話讓我震撼:“期末考試不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該平均分佈到每一天每一秒。”
父子兩個人白天趕路逛景點,晚上馬浩文給馬飛進行功課補習。路上,兩個人遇到了1998年特大洪災,馬飛和馬浩文走散了,當馬飛被困在茫茫大水之中,馬浩文站在堤壩上,喊著:“看看周圍有什麼,你一定可以的!”
馬飛冷靜了下來,在危難之中找到一個門板和布條,還有口哨和手電筒,劃到了岸邊。這種在緊急情況下處理問題的能力,是一個孩子可以獨立思考的證明,這種能力不是學校可以教出來的。
馬飛成功實現了逆襲,從一個“笨孩子”變成了有航天夢想、學習成績也好並且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孩子。
04 承擔起你該承擔的責任,才會幸福現實中的父母可能並沒有馬浩文那麼多的時間,可以去親自陪伴孩子。作為家長,我們也只能盡力做到我們能做的。馬飛也通過爸爸的教育,學會了承擔責任。
電影的最後四分之一,在演什麼?有些人說是敗筆,就馬飛當宇航員被選中可以上天,但是有一個政治審查,他讓爸爸放棄去追溯自己的案情。
馬皓文聽到這話的一刻,他內心傷感的,他教會了兒子所有能教的,卻忘了告訴他有些事情,必須要擔責,這是自己的事。
馬皓文意味深長到告訴了馬飛幾句話,他說:
“我馬皓文是一個很驕傲的人。”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座橋。”
馬飛不懂爸爸的意思,在起航前的新聞釋出會上,馬飛都沒有告訴爸爸來參加。他出徵了,在天上,這一次飛行器出事了,和地面聯絡的天線斷了,他們只能在茫茫宇宙中游蕩,再回不去了。
馬飛開始思考了,他一點一滴的回憶起自己的過去,想起爸爸的話。彷彿一切又回到了小時候那場洪災,他決定到艙外去修天線!
出艙的話,宇航服氧氣只有4分鐘,要麼生要麼死。不出去的話,他們可以在宇宙中度過一段不長不短的時光。
這一次,他重新讀懂了父親,讀懂了橋的意義。
在這四分鐘裡,他承擔起了自己當宇航員的責任,不放棄,不認輸,對國家和人民負責,他在修自己的橋。
初一補習時,馬飛在鉛筆盒中放的那張字條,再次出現:“爸爸,像你一樣,絕不認輸”
馬飛行動了,橋修好了。2019年,他們成功返航,在內蒙著陸。
原來,導演是想說這樣一個事。就爸爸有爸爸需要承擔的責任,孩子長大後也有他自己該承擔的責任。
生命屬於與生俱來的那份責任。那我們該如何學會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呢?在這裡,我給大家三個方法。
第一:承擔起對父母的責任。
孝順自己的父母是我們首要責任,常回家看看,時常給父母買些小禮物,這些都是責任的具體落實和表現。
第二:承擔起對孩子的責任。
朱自清曾寫過一篇文章叫做《父母的責任》,裡面提到2個觀點。一是做父母要有資格。在學校教育的同時,承擔起家庭教育的責任,不去推卸責任。更要在生活上照顧好的孩子。二是做父母要有所犧牲。天倫之樂不光是享樂,還要懂得犧牲相當的精力於子女的教養。節省出社交、遊玩的時間,去陪伴孩子,和孩子談心。
第二:承擔起對自己的責任。
有人胸無大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有人好吃懶做,無所事事,這都是對自己不負責的表現。對自己負責的人,表現為自信、自尊、自愛、自控。對自己尊重的人,才會得到別人尊重。懂得控制自己的人,也就控制了自己的命運。
第三:承擔起對事業的責任。
我們無不希望自己事業有成,但為什麼現實中有成就的人不多呢?大概因為很多人想著要擁有事業,卻不去負責。不停地換工作,卻一個也幹不好,這就是典型的對工作不負責的態度。無論任何工作,都會遇到困難,負責的人選擇迎難而上,他們會成為慢慢成為某一個領域的專家,獲得相應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