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圖片來自網路)

1

孫儷在微博上,展示了幾張照片,是等等和小花以前練習的毛筆字。

孩子們的字畫,雖然看上去很稚嫩,但在爸爸媽媽眼中都是傑作,肯定是捨不得扔掉的。孫儷把其中完整的字,都剪了下來,分類貼上在相框中,很有觀賞性。

不得不說,孫儷真是個有心又聰明的媽媽。

把孩子的習作,用精美的畫框展示出來,這個小小的儀式感,是對孩子的努力和成績的肯定,他們該多麼的自豪!

前幾天,孫儷還貼出了幾張和小花妹妹一起練習普拉提的照片。

小花和媽媽一起在健身房練習。

她穿著運動服,用的是專門的兒童普拉提床,有專業的教練指導,認認真真地和媽媽同步練習著。

網友評價說:

“有模有樣的。”

“花妹在運動的路上絕不認輸。”

服裝、場地、教練、認真練習的媽媽,這全套的儀式感,一定讓小花妹妹自信滿滿,哪裡還會認輸!

在《小王子》裡,小王子馴養的狐狸,讓小王子在每天的相同時間來,並解釋原因:

“比如,你下午四點來,那麼從三點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時間越臨近,我就越感到幸福。我就發現了幸福的價值……所以應當有一定儀式。”

當小王子問起:

“儀式是什麼?”

狐狸回答說:

“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儀式感,可能是生活中,爸爸媽媽對孩子習慣流露的親密,也可能是用心準備的小驚喜,它承載著愛、祝福和期望。

儀式感,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2

儀式感提升幸福感

作家林宛央說:

“儀式感,是讓我們擁有愛的感知力,並用心地去感知這個世界。”

出門時的一個親吻,回家時的一個擁抱,睡覺前的一個故事,生日蛋糕上閃耀的燭光,全家福裡微笑的臉龐,每一個小小的儀式,都能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無微不至的愛意和關懷,從而體會到滿滿的幸福。

看過一個小故事:

一個爸爸和自己的女兒有獨特的拉手方式,用手指在對方的手心上劃三下,就表示“I love you”。

在女兒出嫁時,她挽著爸爸的手,走在長長的紅毯上。

爸爸又在女兒的手心做了這個小動作,女兒瞬間感動得淚流滿面,她覺得那是一輩子最幸福的時刻。

不僅僅是因為嫁得了如意郎君,而是因為和爸爸之間那個小小的儀式感,讓她感受到爸爸的愛一直都在。

正如教育專家指出的:有儀式感的家庭養出的孩子,更有讓自己快樂和幸福的能量。

3

儀式感讓孩子獲得鼓勵

民警叔叔認為,孩子這種拾金不昧的行為,非常值得鼓勵和表揚。於是就在下班後特意去買了一張獎狀,並親手寫上了鼓勵的話:

“你的表現很棒,給你發張獎狀。”

第二天,民警叔叔把獎狀送到了幼兒園,給了孩子一個大大的驚喜。

著名心理學家德雷克斯說過一句話:

“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

本來只是一件平凡的小事,但是民警叔叔用一張獎狀,讓孩子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勵。

他更加清晰地懂得什麼是對的,怎麼做是好的,以後他會更加自覺地強化這一受到了肯定的行為。

這個小小的儀式感,在孩子心裡播下積極的種子,讓正能量生根發芽。

隨著年齡的增長,也許這件事情已經漸漸淡忘,但是儀式感所帶來的巨大能量,會一直陪伴孩子的成長,讓他成為更好的自己。

4

儀式感有助於養成良好習慣

在《媽媽是超人》中,我們可以看到,馬雅舒家的客廳裡沒有擺放傢俱。

吃飯的時候,全家人圍坐在地板上。沒有餐桌,只用一張地墊,這在孩子們看來更像是在野餐,因為沒有吃飯的概念,孩子們在吃飯期間還跑來跑去。

同期的嘉賓胡可就指出,吃飯是一個很有儀式感的事情,必須坐在餐桌上完成。

她會帶著哥哥安吉和弟弟小魚兒,圍坐在餐桌旁一起吃飯,一家人其樂融融。

生活裡的一些儀式感,其實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習慣。

孩子很多習慣的養成,要通過這些儀式感,而且我們給孩子的儀式感越強,他會越重視這件事。

就像哲學家薩特所說的,儀式感的獲得要通過兩種途徑:表演和拜物。

所謂表演,就是無論你做什麼,都要想象背後有鏡頭跟隨,你就不敢懈怠,力圖展現最美好的一面。

4

育兒專家尹建莉曾說:

“家長稍稍花一點心思和時間,就可以讓孩子有不同凡響的經歷,讓他的生活和世界煥發奇異的光彩。”

儀式感並不是去追求華而不實的外在形式,只要用心去對待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儀式感,無處不在,真的可以是舉手之勞。

首先,重視特殊的時間點和事件

成年對一個人來說是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在兒子郭麒麟成年的時候,郭德綱就用一封“家書”這種傳統的儀式,表達了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深切關懷。

一位心理專家曾說:

“正常的身心成長需要一定的儀式感,在一些小的儀式裡,就是一種強烈的自我暗示,暗示你對這件事需要秉持著一個認真的態度。”

在一些特殊的時間節點,或者對孩子有重要意義的事情上,我們一定不要缺席。

比如孩子的生日、開學或者畢業典禮、登臺演出,彙報演講等等。

這並不是需要多麼隆重的儀式,或者多麼昂貴的禮物,最重要的是我們和孩子一起參與,投入地準備,並記錄下一起度過的美好瞬間。

其次,如何在生活裡創造小小的儀式感

萬怡君在《智慧父母:愛與管教孩子全面技巧》一書中曾這樣寫到:

一週至少有一個單獨特別的時間,放下一切和孩子在一起。

記得有一個國外的客戶,在發給我們的郵件結尾,都會附上一句:

“請原諒,我在晚上八點到九點,不能及時接聽你的電話,那是我和女兒的專屬時間,我會在之後的第一時間回覆你。”

每到親子專屬時間,爸爸媽媽就把手上的電話以及所有的工作全都放下,全身心地去陪伴孩子。

這個儀式感會讓孩子知道,在這個時間裡,爸爸媽媽是完全屬於自己的,孩子會感受到被愛、被珍視,他和父母的關係會更加親密。

(圖片來自網路)

前幾天,在我們的媽媽群裡,一個媽媽展示了給女兒的作品集。

她把女兒一個學期寫的作文和小隨筆,都打印出來,還設計了的封面,並親自寫了序言,製作成精美的小冊子,由女兒贈送給親屬和要好的同學。

女兒非常開心,讓媽媽以後每年都製作一本。

這樣小小的儀式感,既肯定了女兒的能力,也極大地激發了女兒繼續寫作的熱情。

日常的一件件小事堅持下來,變成一種習慣,就能成為儀式感。

那些親密的人、重要的事、美好的瞬間,記錄下來,就能成為儀式感。

儀式感並不是繁瑣的過程、昂貴的金錢。

儀式感的本質就是是父母對孩子濃濃的愛,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我和我的祖國》:票房20億,明星零片酬出演,電影為什麼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