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一部謝晉導演的電影《高山下的花環》紅遍大江南北。
電影以1979年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為背景,以高幹子弟趙蒙生(唐國強 飾)下基層連隊當指導員,從最初與戰士們的對立到融入這個集體為敘事線索,講述了戰爭背景下普通戰士的英勇無畏以及戰爭對戰士們的歷練、戰後烈士家屬的痛苦。
電影一經上映,就曾引起全國上下的轟動,不少觀眾在看完整部影片都是滿含熱淚,紛紛稱它是中國最好的戰爭片。
之後不久,《高山下的花環》就榮獲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第8屆福斯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中國文化部優秀影片一等獎等等,足以彰顯這部電影的經典。
謝晉導演用平凡、寫實的手法向我們揭示了那段戰火紛飛、硝煙瀰漫下的歷史,以真實的戰爭英雄為原型,成功塑造了樑三喜、趙蒙生、靳開來等一批個性鮮明的人物。
他們在戰爭中面對著血與火的洗禮,經受著生與死的考驗,為了保衛國土完整和國家尊嚴,甘灑熱血在疆場,舍死報國在他鄉。
直到45年後的今天,我們仍然感謝他們,銘記他們,並且深切懷念著他們。
01位卑未敢忘憂國,中國是我的,可也是你的電影開頭,軍二代趙蒙生被母親動用關係下放到部隊擔任指導員。
在部隊迎接他的,是電影的另外兩個主角:連長樑三喜和炮排排長靳開來。
連長樑三喜家境貧寒,但盡職盡責,待人真誠,深受福斯喜愛;靳開來四項全能,技術到位,但就是脾氣不好、愛發牢騷。
由於部隊處於邊界地區,長期缺乏人手,更不用說幹事了,趙蒙生的到來對部隊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
但實際上,趙蒙生只是到軍隊鍍金,走走過場,從而便於之後的“曲線轉正”,他家境優越,養尊處優,所以做工作從來都是蜻蜓點水,俯不下身。
連長樑三喜為了讓趙蒙生儘快熟悉工作,一次又一次的往後推自己的探親假,儘管妻子即將臨盆。
可趙蒙生卻始終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根本沒想在這兒駐紮下來。
戰爭馬上就要打響,趙蒙生的母親想方設法把趙蒙生調到後方,避開戰場。
這直接逼急了樑三喜,不僅僅因為他辜負了自己的一片苦心,更因為他這種貪生怕死的行為是對軍人最大的侮辱。
他當著趙蒙生的面嚴厲訓斥了他:“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時候,你們都湧到部隊裡來,現在感到吃苦了,又削尖腦袋要回大城市”。
接著,又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中國是我的,可也是你的!”可以說是影片的高光部分,家國主義情結在此昇華到了高潮。
相比於為了不下鄉而參軍、為了調職才下部隊的趙蒙生來說,樑三喜雖出生貧賤,但志存高遠,心繫祖國。
除此之外,樑三喜身上最值得歌頌的一點就是他誠實、樸實的高尚品質,一句“人死帳不能死”讓無數人淚如雨下。
他在戰前給妻子的信裡寫到,自己因給父親治病欠別人和公家620塊錢,如果自己犧牲了要妻子用他的550元撫卹金和家裡賣豬的錢替他一定把賬還上。
戰場上樑三喜為掩護趙蒙生,壯烈犧牲,他胸前裝的居然只有一張被鮮血染紅的欠賬單。
戰爭後,他的母親樑大娘和妻子韓玉秀抱著他們剛出生未滿月的女兒步行十幾天才到部隊,只為了還上欠款。
這種堅守“人死帳不能死”的誠實守信的精神即使在21世紀的今天看來,依然震撼人心。
02大膽揭露軍二代走後門,各種時代亂象展露無遺相比一副人民子弟兵形象的樑三喜,靳開來是一個心直口快的武夫。
他與我們國家以往戰爭片中的英雄不同,他不是隻出現在宣傳畫中或課本上高大上的“知識分子”。
他心直口快、做事一根筋,總是愛頂撞上司,所以領導幹部也一直對他不看好,幾次連裡推選他當副連長,可上級就是不批。
直到戰爭開始前才被提拔為副連長,他打趣說:“戰前賞了一個送死的官。”
出戰前最後一頓晚餐,靳開來舉杯對樑三喜說:“乾了這一杯,烈士陵園見!”後來,兩人果然犧牲。
戰場上,他衝鋒在前、吃苦在前,在全連沒吃沒喝的情況下,為了救活全連戰士,違反紀律去砍甘蔗,那句“老子就不信200億換不回一捆甘蔗”又何嘗不是對當時政局的諷刺呢?
(資料顯示:從1950到1978年,按照當時的國際價格計算,中國28年間援助越南總額達200億美元。這意味著幾乎每一位中國人,都縮衣節食從口袋裡掏出20美元,送給了越南人。當時中國不顧本國大米、麵粉供應緊張,花費寶貴的外幣,從加拿大、澳洲、阿根廷等國家買來糧食,然後援助給越南,硬是一年援助越南3萬噸大米以及300噸麵粉、5噸葡萄乾、1130箱酒及粉條、香菸、中成藥、醫療器械等。)
但在踩到地雷壯烈犧牲後,卻因為他的犧牲不是去堵槍眼,而是偷甘蔗,所以不被組織上承認是英雄,拒絕給他發軍功章,這又何嘗不是對上級各層領導們的諷刺呢?
讓敢於說真話的人不能說話,讓真正立功的人蒙受不公平待遇,這就是那個時代。
靳開來不喜歡趙蒙生這種“軍二代”,所以他也絲毫不掩飾自己對趙蒙生利用特權的憤怒,甚至說“要自費到北京去上訪”。
這是在那個時代裡十分少見的,中國老百姓在銀幕上看到福斯子弟和特權階層的公然對立,即使在今天也很少有導演敢觸碰這個底線。
戰爭臨近,趙蒙生的母親試圖在最後關頭動用關係,把趙蒙生從軍隊拉出來,她把電話打到舊日戰友、現任軍長雷震那裡,這讓雷震很惱火。
作為軍人,保家衛國是天職,臨陣退縮是恥辱,更何況在軍隊之中這麼一個本應該純粹的地方,竟然還出現了走後門、拉關係的不正之風,實在是令人震怒。
隨即,他在大會上當著全體官兵的面摔帽子罵娘,那段“誰敢把後門走到戰場上,我偏要把她的兒子第一個送去炸碉堡”的臺詞即使在今天聽起來也一樣過癮。
謝晉導演借片中雷軍長的口,對當時特權濫用的現象進行有力的鞭笞,這無疑也是非常大膽的。
雷軍長說的是真話,因為在電影中他也讓自己唯一的兒子“小北京”凱華隱姓埋名上了戰場。
後來,兒子光榮犧牲,軍功章送到他面前,他亦老淚縱橫。
戰場上,小北京凱華炸碉堡,連發兩顆啞彈都沒有動靜,暴露了位置,最終被敵人打死。
樑三喜一看炮彈上的日期是1974年4月,怒吼道“批林批孔,批他奶奶的”,這也深刻地展現了1966-1976年社會“極左”思潮所造成的惡果。
然而,也正是這些尖銳的問題,成就了那個特殊的年代,也成就了中國軍人的堅韌和頑強。
因為當戰爭真的來臨,任何人內心的那些複雜、身份的高低貴賤,統統都不算數。
炮彈是不長眼睛的,子彈面前人人生命平等。
03戰爭必將永遠殘酷,我們永遠守衛和平這些年戰爭大片並不少,不過,和動輒追求英雄情結、電影特效,甚至於追求流量的大片相比,《高山下的花環》確實顯得普通得多。
但把普通的故事講好,便是真實與偉大的開始。
謝晉導演把鏡頭投向了所有平凡的戰士和百姓,而每個戰士身後,都連著一個家,且絕大多數都是貧窮的家。
正是無數個這樣的家庭為中國的獨立、穩定與繁榮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我們才痛定思痛,擺脫了當時的窮苦與落後。
連長樑三喜母親有三個孩子,老大在三十多年前的抗日戰爭中被鬼子殺了,老二在1966-1976年間含冤去世,只剩下唯一的孩子老三也就是連長,卻也在越戰中犧牲了。
他甚至還沒來得及回家探一次親,也沒來得及看著妻子玉秀臨盆,更沒來得及看看自己的孩子就犧牲了。
而他的老婆玉秀,深深的愛著連長,是一個真正的好媳婦,心地善良、持家、守孝道。
作為一個農家女人,面對著在家操勞的辛酸,思念丈夫急切的期盼,以及對丈夫逝去的現實,她受到的打擊可想而知。
但這一切都讓這樣一個傳統女性在白天和眾人面前不能表現出來,只有深夜跑到丈夫墳前,她才終於真正地面對自己,真正哭訴自己的心裡話,令人再次感懷。
雷震,作為軍區的司令員,也需要面對唯一的小兒子“小北京”凱華的犧牲,在給老婆寫信通知自己兒子死亡的訊息時,他的臉部抽搐,熱淚盈眶,那是作為一個父親的悲傷。
柱子,是在戰爭中倖存下來的人,他是幸運的,又是不幸的。
父親千里迢迢來看他,問他怎麼樣時,他說了一句:“我是輕傷。”可父親掀開被子才知道,他的雙腿都已經被截肢,他哭著和父親說:“以後不去見奶奶了,怕她難過。”
他臉上帶著的那種些許自卑甚至病態的情緒,足以牽動觀眾的情緒。
是啊,在戰爭中能夠活下來,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在雙腿截肢被命名為輕傷的情況下,我們很難想象,那些勉強活下來的重傷患者又會是什麼樣的?
多年後回看《高山下的花環》這部作品時,才發現人們之所以說它偉大,並不在於它對戰爭有多麼翔實逼真、波瀾壯闊的描寫,而在於它對人性和正義的展開的發人深省的探討、對戰爭本身引發的反思。
而這正是電影存在的意義,也是《高山下的花環》存在的意義。
(圖片源於網路,侵刪)
- 林青霞再獲殊榮,興奮發文分享喜訊,直言把自己比作“苦行僧”
- 曝4億身家的張大奕被求婚!拋棄為她辭職的Quattroporte,嫁房地產富二代
- 杜淳老婆王燦公開素顏自拍,發文稱:與我的斑和解,狀態遭吐槽
- 林志穎車禍後陳若儀首現身,受邀參加好友婚禮,穿著時尚秀好身材
- 被“上帝吻了臉,卻忘了吻手”的女人,真想塞給她一瓶“護手霜”
- 鍾楚曦否認和黑澤戀愛,同劇組姐弟正常社交,男方被扒有家暴傾向
- 《天賜的聲音4》發佈常駐嘉賓海報剪影,我猜到了5個,第6個很難猜
- 騙子冒充配音演員谷江山女友,教人玄學實現願望,729聲工場聲明
- “吸血狂魔”歐陽娣娣,模仿歐陽娜娜出道,借親姐傍上大佬出新劇
- 7歲醒醒化身音樂總監陪汪峰唱歌,表情淡定一點也不怯場好像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