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故事的開始,講述兒子成年之後,成為了一名萬眾矚目且完成了他自己人生理想的一個人——一名宇航員。看上去還是很讓人羨慕的,《銀河補習班》這部電影,鄧超導演兼主演,主線以所有人都在思考培養這樣優秀的人的身後是怎樣的家庭,怎樣的教育的時候,回憶便由此展開,兒子的爸爸是馬皓文(鄧超飾) ,一名建築橋樑設計師,電影將鄧超的出鏡推到一個高潮,他在所有的掌聲中墜入低谷,因為他設計的橋樑坍塌了,隨後他因此含冤入獄。

不僅如此,更糟糕的是爸爸錯過了兒子成長階段中最重要的階段,等他出獄之後,兒子馬飛已經成為一個頑劣不堪,即將要被開除學籍的孩子。可爸爸並沒有放棄,用一種超前的教育理念,實現了對兒子教育的逆轉。電影很煽情,相較於鄧超的前幾部電影來說,可以說是非常良心了,電影中反映的社會現也引起我們的深思。

腦洞大開的我,馬上問了自己一個問題,那麼教育的真諦是什麼?

一、人生論or人才論

教育的目的是人生論還是人才論,影片裡對於教導主任來說培養一個“第一名”甚至比親情還重要,學生的夢想在他的面前“一文不值”,最讓我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高三學生的漫天飛卷之中,馬皓文質問教導主任:孩子們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去學習,一到任務結束就把書本扔掉,他們是真的喜歡學習嗎?於是馬皓文會這樣說:

考大學只是一個過程,考上大學之後呢?真的夢想是什麼?當你的任務完成之後,就是一個沒有靈魂的空殼。

二、貫穿式“洗腦論”思考終究成王者

電影從開頭到結尾始終圍繞教育兒子,要學會去思考,並且一刻都不要停止的思考:只要腦子一直想,就能做好地球上的任何事以至於媽媽馨予(任素汐飾)用洗腦來形容他們的對話……不得不說,是很“洗腦”,全影片都在“洗腦”,從九八抗洪的危機時刻,初二的兒子在不斷經歷過思考訓練以後,竟然想出要做一個“皮划艇”來自救,最終逃出洪水的魔爪;後來在宇宙飛船中也能能想出辦法勇敢嘗試重新連線訊號,化險為夷。這一切都太神奇了,永遠不要停止思考的口號一直在唱著……“洗腦論”也有一定道理:辦法總比困難多,不主動思考就只能停留在原地。

正向的心理暗示,能不斷驅動自己做出更出彩的事情來,即便是被洗腦,怎麼積極怎麼來。

三、差生又怎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馬皓文從小就培養兒子馬飛興趣,任由其自然發展,甚至能做到逃課帶她去看兒子所期望的飛機展覽。當你將興趣與夢想相結合,喜歡飛機可以,夢想宇航員可以,要去學習要進步,馬皓文認為興趣最重要,不完成作業不重要,想要去完成時再完成,孩子總會在成長中了解學習的真諦,不是反反覆覆預習複習,可能是山間的一縷風,書包裡的一個飛機,也有可能是偉大的夢想。

或許教育的真諦就是如此,人生論也好,人才論也好,興趣愛好也好,夢想也好,做快樂的人實現人生價值才是好的。但電影的結局馬皓文認為自己的教育是失敗的,因為他心裡最堅固的那座橋,兒子馬飛的自私將它徹底擊垮。即便曾經無數人唾罵馬皓文時,這座橋都不會塌。或許教育的真諦就是讓我們明白,什麼的教育下才能讓含辛茹苦搭建的“脊之橋樑”不會崩塌。

寫到此處,我還想談談人的主觀意念,整部電影不難看出,人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一個壞學生就永遠被定義為壞學生,無論他多麼想變好也無法改變教導主任給他的差生標籤。

現在社會很現實,人生中的好與壞並不像老鼠屎和粥的關係,當你做一次壞孩子,你永遠都是壞孩子,當你幹了一件壞事,可能永遠都會變得被當作為壞人。即使你想要撥亂反正也會被顛倒是非顛倒黑白,越是想要掙脫就被捆綁的更緊,你會發現你被身邊人的語言眼色壓的喘不過氣來。在現實生活中,頂住壓力,做教育的前沿者:

教育的真諦或許不是爸爸讓兒子的逆襲,而是一個又一個的小故事成就了兒子的人格魅力,偉大的父愛感動了所有人。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演什麼就像什麼!鞏俐完美還原郎平造型,一舉一動都是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