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電影《勇敢的心》裡威廉華萊士最後一句吶喊麼?
對,是:“FREEDOM……”!
蘇格蘭獨立運動就此結束了?事實上一切才剛剛開始……
這部《法外之王》就是《勇敢的心》的續集,電影講述的是羅伯特布魯斯反抗英格蘭長腿愛德華統治的故事。
《法外之王》的英語名字是《Outlaw King》,如果直譯的話,那便是非常粗俗易懂的“歹徒王”。
在中世紀,一旦被國王宣佈為“法外之徒”,其結局那就是基本判定這個人的死刑,為此“法外之王”顯然是一個“叛國者”,這個要判絞刑的,更甚者那就是華萊士的結局:五馬分屍。
可是在一個金錢和權力統治的背後,要麼做一個奴隸,選擇順服統治者的鐵蹄。要麼做一個男人,拿起武器選擇戰鬥。
顯然,羅伯特布魯斯沒有一直跪下去,雖然在《勇敢的心》中,羅伯特成為一個背後捅刀的“小人”,事實上以華萊士為首的蘇格蘭人民起義,從一開始並沒有得到眾多貴族的支援。
因此《勇敢的心》對布魯斯的塑造,確實有點為藝術犧牲的感覺。
《法外之王》就是從華萊士死後的故事開始談起,也是華萊士的延續。
2.
自由並不是廉價的,反而,要犧牲很多!
為此,羅伯特布魯斯在教堂殺了蘇格蘭王位的另一個潛在的繼承者,約翰康明。
這一事件,一直折磨著布魯斯的靈魂,雖然最終他得到了蘇格蘭天主教會特威斯哈特主教的寬恕。事實上,隨後羅馬教皇還是對其下達了開除教籍的命令。
法外之王,也是教外之王。
加冕當日,因為疏忽,差點命喪營地。一路退敗,部下只剩下40人。
就這樣,羅伯特布魯斯居然絕地逢生,從游擊戰開始,一個城堡,一個城堡的打下來了。
電影中的羅伯特布魯斯是一個沉默寡言的男人,就連新婚的妻子,他也只會說對她說一聲“晚安”。
可以說,電影基本還原了羅伯特布魯斯的基本史實。
最後一戰,班諾克本戰役。羅伯特布魯斯居然出奇制勝,以一比三的力量懸殊重創英格蘭騎兵和威爾斯親王。
如果你喜歡看《權力的遊戲》,那麼這部電影的最後一戰頗有“私生子之戰”的味道。
無論是服裝,道具,還是場面,《法外之王》和《權力的遊戲》不相上下,製作算是相當精緻了。
畫面呢,更不用說,《法外之王》用了大量長焦鏡頭去塑造蘇格蘭的美景,無論是外景還是內景,都美到極致。
反正我是一口氣看完的,劇情沒有過多的拖沓,反而看完有一種“這麼快就結束了!”的感覺。
我們的故事可以有很多很多,可是我們拍出來的電影卻只有一頁紙那麼淺薄,精神的自由仍在被轄制著。
因此,被奴役的命運不是他給,而是自取。但是無論怎麼樣,還是期望有一天,我們的熒幕前後都有人能從心底發出“FREEDOM”的吶喊。
羅伯特布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