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三峽好人》之後,賈樟柯似乎有一段時間處在創作的「迷茫期」

那個時期,他拍攝了一系列的記錄片《無用》《24城記》《海上傳奇》,但都口碑平平。

直到2013年《天註定》橫空出世,這部電影一度被認為是賈樟柯最有野心的作品。

《天註定》中講的四個故事都改編自社會真實事件,或許是題材原因,賈樟柯的筆觸在《天註定》中變得凌厲了不少。

這部電影最終拿下了戛納最佳編劇獎,為賈樟柯電影創作生涯又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但較為可惜的是,由於種種原因,這部電影最終還是未能在國內和觀眾見面。

天註定片段

這部電影似乎也成為了賈樟柯創作的「分水嶺」。

《天註定》之前的賈樟柯,還有抗衡和堅持的勇氣,而《天註定》似乎是一聲咆哮,咆哮之後是長達數年的回聲和平靜。

理想主義者賈樟柯開始變得越來越現實,在創作手法上也越來越貼近大眾,他似乎走向了與中國電影市場,與SC制度的一條漫長的博弈之路。

博弈的結果則要從2015年的《山河故人》說起……

2015年,賈樟柯帶著《山河故人》迴歸,一貫堅持用記錄故事的方法反映時代的賈樟柯,這一次選擇了傾訴情感。

電影上映後,很多人戲謔他拍了一部矯情的偽文藝商業電影。

矯情和偽文藝倒不至於,相比他之前的電影,《山河故人》的風格更加清新是真的。

《站臺》中用灰濛濛的色調去刻畫時代和青春的手法不同,《山河故人》中,賈樟柯不過是選擇了一種更加溫和,也更加親民的表達方式。

在時間的維度上,《山河故人》超越時代而存在。

電影把故事延展到了2025年;在情感的維度上用三段式的敘事方法將過去,現在,將來連線在一起。

正如他之前的電影一樣,在反應著時代的變遷中夾雜著個體生命的悲情屈辱,山河故人也依然在用電影鏡頭的變幻記錄著時代的發展軌跡。

只不過從《三峽好人》《山河故人》,我們能夠看到,伴隨著物質主義的興起,科技的振興,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好人”的信仰已經分崩離析,片瓦不剩。

《山河故人》中,在婚姻的現實面前,濤選擇了晉生而不是樑子,不管再怎麼用情感的外衣美化,其背後體現出來的當代人在婚姻裡的價值取向已經非常明晰。

傳統信仰崩塌,一個時代的「消逝」在此完成。

無論我們再怎麼傷感和懷念韓三明們,都敵不過這崩塌所帶來的無盡的空虛和孤獨。

無論是漂泊異國,依舊操著一口汾陽方言的張晉生

還是從小在國外長大,丟失母語,忘記母親的道樂

亦或是經歷婚姻失敗、父女離別,母子別離的濤兒

都為電影帶去了一股揮之不去的孤獨感。

人在新的時代中迷失,山河依舊壯闊,故人卻早已遠去。

但賈樟柯又不僅僅是在表達這種離別的感情,他也在一種消逝中重新尋找。

時間一直在變化,時代一直在變化,身邊的人也一直在變化,有沒有一種東西是不變的?賈樟柯在電影中似乎沒有給出交代。

或許電影之外,他自己也有「迷惑」。

《山河故人》之後,賈樟柯開始越來越多地把自己曝光在鏡頭之下:與創造101的楊超越同框,去參加《演員的誕生》為自己的電影做宣傳推廣。

賈樟柯似乎也從獨立電影人走上了明星導演的路子,這時候有人開始嘲諷他不得不向商業、主流靠攏。

我一度迷惑,賈樟柯到底是怎麼了?

直到我看了《十三邀》裡面他和許知遠的對話,那時他的《山河故人》剛剛上映。

鏡頭前的賈樟柯淡定從容,手裡拿著雪茄,偶爾嘴裡也會爆出來一兩句髒話。

看完這個訪談,我似乎理清楚了某些變化背後的脈絡。

從在錄影廳看到陳凱歌的《黃土地》後,發誓自己也要拍電影的無知少年,到“故鄉三部曲”拿獎拿到手軟的賈科長,再到《山河故人》後的明星導演,由一個單純表達自我,到尋求共鳴,再到尋求共鳴而不得,故而開始自我創作上的“獨裁”。

賈樟柯對中國電影市場經歷了一個逐漸「失望」的過程。

《十三邀》

那期訪談中,談及自己未來的創作方向,賈樟柯談到了外星人,宇宙觀,VR虛擬現實,並戲謔道自己變科幻了。

當被許知遠問道:你還相信所謂的人文主義的某些價值嗎?

他抽了一口雪茄,似乎在凝望著某些東西,說出了那句:“相信過。”

《十三邀》

《山河故人》之後,賈樟柯似乎把想講的一切都講完了……

2018年上映的《江湖兒女》彷彿是他過往電影的一副拼貼畫,除了追憶和懷念,我們似乎再也看不到新的東西。

屬於韓三明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今天的賈樟柯在創作上遇見的難題比2006年《三峽好人》上映時所遇到的問題要複雜地多。

2020年,賈樟柯的紀錄片《一直游到海水變藍》在柏林上映,一切似乎又回到了2006年……

15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推薦5部韓國動作喜劇!笑點和​尺度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