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近來廣受讚譽的《山海情》,這部反映扶貧工作的電視劇的確實製作精良,劇情很大程度上忠於現實,很多角色都有真實原型,演員的表演也很到位。實現了真實性和藝術性的高水平結合,《山海情》的廣受好評也就是理所應當的了。
在看劇的過程中,留意到一個細節,似乎是一個穿幫鏡頭,但對比了方言版和普通話版之後,發現兩個版本對這一情節做了相同的處理,就像是劇組故意為之。
讀過邊芹老師《誰在導演世界》的朋友,大概都瞭解一些西方媒體透過新聞、電影、廣告等手段進行文化滲透和意識形態操縱的伎倆。這些伎倆在前幾年的、甚至現在的很多影視作品中都有一些印證,而且大都以容易讓人忽略的細節的形式出現。比如,情侶裝廣告中女模特是中國人,身邊的男模特卻是外國人;電影中大量中國女人嫁給外國男人的情節;中國學生無限憧憬出國留學等等。
《山海情》中這一橋段,看過的朋友應該都有印象:老師留作業讓孩子們寫一封信,有個孩子(馬小波)信是寫給白校長的,信的內容很感人,表達了孩子們對白校長的熱愛。但是,當鏡頭對準那封信時,你會發現,有一句話,在後面旁白朗讀信的內容時,並沒有念出來,這句話就是“求上帝保佑您”。
鏡頭中有這句話,說明在劇本創作時,這句話是有的。而配音中沒有這句話,是配音時刪掉了,還是審查時刪掉了,我們不得而知,也無意去考究。但毫無疑問,去掉這句話是應該的。因為,一個生活在“閩寧村”的孩子,當時應該還不知道西方基督教中的上帝,也就不會求上帝來保佑他的老師。
既然配音中“求上帝保佑您”這句話刪掉了,為什麼鏡頭中不同時刪掉,以保持一致呢?大概是因為刪掉配音比較容易,而替換掉這一鏡頭,需要重新拍攝,比較麻煩。
也許,會有人覺得電視劇中有沒有“求上帝保佑你”這句話,都無關緊要,在這裡一本正經地說這個是無稽之談。在“上帝保佑”幾乎成了全民口頭禪的今天,有這樣的看法,也似正常。但是,撇去宗教意味不講,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倘若想要神靈護佑,首先想到的不應該是“佛祖”或“老天爺”嗎?為何會徑直地奔向了原本並不熟悉的“上帝”?
相較於幾乎全民仰視西方,爭相歡慶聖誕節、感恩節的前幾年,今天,越來越多的國人能夠平視西方,也逐漸迴歸自己的傳統,這是值得高興的進步,但還遠遠不夠。畢竟,還有很多人毫無意識地被困在西方精心營造的世界裡。希望隨著國家的發展,事實會讓越來越多的人掙脫出來,看清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