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電影不僅僅是一種藝術形式,電影呈現出來的是孩子們與電影文字之間的互動與交流,透過這種互動孩子們理解電影中人物的選擇,並能分辨這種選擇是否正確,進而學會反思自己的生活狀態,創造屬於自己的美好生活,迴歸人的成長本身。

這幾部電影一定要和孩子一起看,啟發很大!

1.《放牛班的春天》

(法、德、瑞士)第77屆 奧斯卡獎 最佳外語片提名。

《放牛班的春天》(法語《Les Choristes》)是2004年上映的一部法國音樂電影。影片講述了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莫安琦重回法國故地出席母親的葬禮,他的舊友佩皮諾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看著這本當年音樂啟蒙老師克萊門特馬修遺下的日記,皮埃爾慢慢細味著老師當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憶也浮出自己記憶的深潭。看這部影片的時候,我們不會大喜大悲,不會嗟嘆吐槽,有的只會是心靈的共鳴和回味無窮的感動。

2.《地球上的星星》(印度)

寶萊塢第53屆Filmfare Awards電影獎中最佳導演獎、最佳影片獎。

8歲的男孩伊夏是成年人眼中的問題兒童,他的成績不好,在班上的排名靠後, 忍無可忍的父母將他送往了寄宿學校。在寄宿學校他遇到一個叫尼克的美術老師。這個老師改變了伊夏的人生。影片讓我知道有種病叫閱讀困難症。在管理班級時要關注每個孩子,瞭解每個孩子的潛能。從每個孩子身上發現亮點。不要隨便給孩子貼標籤。

3.《叫我第一名》(美國)

2002年青年藝術家獎

BoBo患有先天性的妥瑞氏症,這種嚴重的痙攣疾病,導致他無法控制地扭動脖子和發出奇怪的聲音。這種怪異的行為讓他從小不被周圍的人理解,在學校里老師經常批評他,同學們更是對他冷嘲熱諷,就連他的父親也對他失望透頂。面對這個不能理解他的世界,BoBo一直在努力,他想成為一名關愛學生的教師。因為病症讓BoBo在尋求教師夢想的道路上遭到眾人懷疑,屢屢受挫,但他始終堅持著自己的這份夢想, 為了找到一個願意接受自己的學校。這部影片仍然關注問題兒童。讓老師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同時也告訴老師們不拋棄夢想,不放棄信念,默默的努力,終有回報。

4.《死亡詩社》(美國)

一個嚴謹的以升學率為目標的學校來了個教文法的新老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從心出發去思考文學、人生與自己的未來,發現文學本身的美好,發現自由的可貴。也許人生就在向死而生的歌唱中。電影結尾是以悲劇結束。老師的改革沒有成功。在看電影的過程中作為觀影人可以結合實際思考自身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反思是否在重複的教學過程中自己也變得日益庸常,不思改變。

5.《蒙娜麗莎的微笑》(美國)

1950年代威斯理著名的女子大學裡,教師們教授學生,仍是一切圍繞將來的好姻緣打轉,並不鼓勵她們主動獲取自己感興趣的知識,也不注重培養她們的心裡素質。美麗成熟的凱瑟琳懷揣理想和熱情來到該學校擔 任藝術史教師時,便因想散播自由的種子碰壁連連。這部電影讓我瞭解教育不僅僅只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優秀的價值觀的引導。教育不為培養精緻的花瓶,而是獨立而自由的精神。

6.《三傻大鬧寶萊塢》(印度)

影片採用插敘的手法,講述了三位主人公法罕、拉加與蘭徹間的大學故事。蘭徹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大學生,公然頂撞院長,並質疑他的教學方法,用智慧打破學院墨守成規的傳統教育觀念。蘭徹的特立獨行引起模範學生——綽號“消音器”的查爾圖的不滿,他們約定十年後再一決高下,然而畢業時蘭徹卻選擇了不告而別。

十年之後,事業有成的“消音器”歸來,要兌現當年的諾言,他找來法罕、拉加,一同踏上尋找蘭徹的旅程,一路上,他們回憶起大學生活的點點滴滴,也發掘出蘭徹不為人知的秘密……三傻大鬧寶萊塢,在給我帶來歡笑的同時,也來了對教育制度、學習目的以及快樂的本質的思考,值得一看。

13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一生一世》周生辰與《長安如故》小南辰王,你喜歡哪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