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除暴》宣發之初,我就對這部電影充滿了期待,因為我能再一次看到吳彥祖在一部電影中飾演反派角色。在2004年的《新警察故事》中,吳彥祖飾演的反派角色關祖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讓我覺得他在塑造反派形象方面比正派角色更具優勢,從那之後只要是有他出演反派人物的電影我就格外關注。
今天專門抽時間看完牽掛了好久的影片之後,我的評價是:這是一部十分難得,卻又非常平庸的電影。
許久不見,阿祖快禿了,面相逐漸猙獰,不信?你看看.......
《除暴》這部電影是一部很典型的警匪片。雖然發生在九十年度,卻不同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風靡全國的香港警匪片。這裡,阿祖變強了,也更冷血了,AK、手雷、水果刀全都耍得有模有樣。他工於計算,踩點、搶劫、撤離,每個環節都天衣無縫;他心狠手辣,路人、警察、同夥,礙到自己的統統咔嚓咔嚓。
這部電影的原型案件,取材於曾經震動全國的張君、李澤軍特大系列搶劫殺人案。
1991年6月至2000年9月,張君同夥在重慶、湖南、湖北、雲南、廣西等地持械搶劫、故意殺人、搶劫槍支彈藥22次,手段極其兇殘、狡詐,氣焰極為囂張,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和社會安定帶來極大危害。在本片中,以吳彥祖飾演的“張隼”為核心的犯罪團伙“老鷹幫”真實地還原了當年張君等人的那種兇殘、狡詐與囂張。
一場浴池裸體格鬥,拳拳到肉、肌肉碰撞,男觀眾蕩氣迴腸、女觀眾春心蕩漾,阿祖終究領了免費盒飯,警察捍衛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以上文字不夠莊重、太戲謔?但這是看這部《除暴》的正確心態。
湊合著看,是因為它不能細品。
若不細品,我們自然而然要誇讚這部電影一番。
吳彥祖飾演的張隼在章魚頭的襯托下顯得格外陰狠,在這個人物的眼神中,我再一次看到了十多年前《新警察故事》裡阿祖的樣子,那種陰險狡詐又十分殘忍的性格在這一次得到了數倍的放大。
而王千源飾演的刑警隊長鍾誠,當看到他的臉,那種來自東北地區的寒冷肅殺之氣就隨之而來。片中鍾誠的那股“咬死不放”的勁兒讓他來演繹真是再合適不過了,也再一次告訴我們,一個演員表演的好壞,單單從他的眼神中就能讓人分辨出來。
比方這部電影最有意義的地方,在於題材有所突破、尺度有所提升,似乎意味著稽核有所放寬,這對文娛市場發展是利好訊息;
比方這部電影最為出彩的地方,在於電影呈現出來的效果極具年代質感,從北方澡堂到南方騎樓,大到群像小到鞋服,讓觀眾驚喜地回到了那個年代!
在這裡我想恭喜一下被王千源暴揍的吳彥祖,畢竟前兩次被王千源揍過的香港男影星分別是郭富城和劉德華,說不定這一頓打,能給吳彥祖換來一個影帝呢。
說完了優點,就該說說這部電影的缺點了。
最遺憾的,就是人物塑造。
很明顯,導演劉浩良在張隼這個角色上,是有想法的。
原型張君,在性格上就富有矛盾的“魅力”:一方面,他唯我獨尊、好勇鬥狠、極其殘忍,有鮮明的反社會傾向;另一方面,他上孝下慈、注重教養和品味,至死都有同夥和情婦仍為他神魂顛倒。
這個人物來到劉導和吳彥祖手裡,塑造成張隼這個角色,除了教同夥教養、品味的細節沒表現到,其他的點都有相應表現,遺憾!
其次,這部電影的劇情上,始終給人一種十分擰巴的感覺。影片中多次透過時空置換的方式來表現張隼與鍾誠二人的針鋒相對與旗鼓相當,你練槍我也練槍,你監視我我也監視你,你下套我解套,這世界上唯一瞭解你張隼的人就是我鍾誠。但張隼還是不夠“惡”,更別說讓人咬牙切齒。張隼這個角色都不應該像現在這樣不上不下、不淺不深、模稜兩可、似是而非。
坦白講,有點浪費張君這個原型的價值。
最後,難道是因為電影時長不夠的原因,又硬加了一段毫無必要的感情戲。其實關於張隼情人的戲份只保留最後一段即可,前面的都毫無必要。套用本山大師的一句臺詞,對於這段感情戲“我不想知道它是怎麼來滴,我就想知道它是怎麼沒滴!”
總得來說,這部電影製作很精良,但也存在十分致命的問題,《除暴》,缺乏風格美感,就像一個人,沒有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