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01年董勇飾演《黑洞》中刑警副隊長王明之後,這麼多年來,董勇一直遊走於飾演各種有警察的電視劇中,不論是最基層的小警員還是大隊長、公安局長,這在電視劇《黑洞》中演了刑警副隊長王明,這些年來董勇一直信奉著一條準則“信”。
“我接戲的標準只有一個,就是劇本要讓人‘信’,角色要讓人‘信’”。這也是他從業30年來一直追求的目標之一。
2020年他透過電視劇《三叉戟》再一次飾演即將退休的老警察。
故事的劇情並不複雜,劇中,董勇飾演的“大棍子”脾氣一點就著,愛鑽牛角尖,與陳建斌飾演處事冷靜,頭腦機敏的“大背頭”以及郝平飾演的預審名提“大噴子”組成“三叉戟”。
三個人攜手辦案、插科打諢,雖有矛盾,但在關鍵時刻總能擰成一股繩。
20年前,“大棍子”因一場人質被殺事件與“大背頭”互生嫌隙,他因為賭氣離開了三人小隊,從刑警副隊長一下子成為了一個每天在基層遊走的小小執勤巡警。
因為好兄弟老夏的意外犧牲,促使他重新回到一線。與曾經的兄弟們一起破案的故事。
董勇常把“丟什麼也不能丟氣勢”這句話掛在嘴邊,劇中的“大棍子”雖然脾氣火爆,不像“大背頭”那麼沉著冷靜,但他是抓捕逃犯的一把好手,正因如此,在劇中我們能看到很多董勇追捕嫌犯打鬥的畫面。
在拍這部戲的時候董勇已經51歲了,其中有一場在小巷裡追捕犯人的戲,在奔跑完後,他氣喘吁吁、皺眉發狠,心有餘而力不足。
有人問他為什麼演得那麼真實?他說這些都是我的生理反應,根本不用演,自己就是這個年齡。
雖然在拍攝過程中會碰到很多困難,但他依舊跟導演說:“只要自己能做的,都希望自己上。”在電視劇拍攝完畢時,他只有一場跳得特別高的戲用了替身,其他的都是親力親為。
當然了像董勇這種拍戲的精神一些所謂的“演員”並不能理解,畢竟在流量為王的時代,甜寵劇,燒腦劇、以及帥哥美女雲集的懸疑劇,以及眾多I大IP劇才是看點。
而戲中這老三位仔細算算都差不多50多歲了,跟年輕人們相比實在心力不足,在拍戲時不少人在劇場就看到他們每天喝熱水泡枸杞,不禁要問兢兢業業拍戲的老演員們究竟圖什麼呢?身體扛得住麼?
看看口碑就知道,最終這部“中老年熱血劇”收穫了7.9評分,不論是收視率還是口碑都收穫了不俗的成績。
對於從業30餘年董勇來說,又一次把最真實最接地氣的警察奉獻給了觀眾們。
走進影視其實之前很多人都不是特別喜歡看網劇,覺得和真正大熒幕相比差了很多,不論是演員的素質還是演技都不如在電視機前的演員,尤其是流量當道的當下,人們對於網劇的感覺更是疲軟。
由於青年勵志演員們的成長,以及老戲骨們轉戰網劇,還是有一些不錯的關於“刑偵”型別的網劇成為亮點,比如《白夜追兇》《餘罪》到《破冰行動》《法醫秦明》,懸疑、暴力、奇案以及相對偶像化的人物設定,真正做到了讓人眼前一亮。
不過正是因為這些網劇的崛起,也讓像《重案六組》這種老派刑偵劇收到了強烈的衝擊,只能成為中年觀眾印象中“爺青結”了。
就像《三叉戟》中,“大混子”時常會唱起《少年壯志不言愁》。這首歌或許很多人一聽就會有印象,那是1987年上映的《便衣警察》的主題曲。
至今為止,董勇還會把這部老劇翻出來看看,他覺得那時候的警察在真實,不遠離人間煙火,就像胡亞捷飾演的青年帥氣警察,也是個地地道道的文藝青年,沒事兒就捧著《普希金詩集》讀。
直到千禧年,《重案六組》橫空出世,給了全國觀眾眼前一亮的感覺,一時間,《重案六組》成為中國電視史上風頭最勁的刑偵劇。
除了謝頂的中年警察曾克強固然讓人印象深刻,初出茅廬的董勇飾演的“神槍手”江漢更是俘獲了很多女子的芳心。
董勇清晰地記著拍《重案六組》時,全體演員要到通州刑警大隊體驗生活,看現實中我們身邊警察真是生活,看他們如何出警,執勤,辦案和審訊。
當時有一場戲,小偷先從二樓跳下來,董勇等了好半天,看見工作人員拿著圍巾招手示意他跳下來,他想也不想立刻也跳了下去,一下子翻過鐵柵欄,然後不停頓繼續準,鏡頭下的董勇沒有一絲停頓。
製片主任拿來一沓膏藥,一條龍似的給他貼在背上,大家一起鼓掌,他才知道,人家小偷是順著防護網爬下來的。
用現在的話來說,董勇在當時也是個小鮮肉,不過可不是今天的鮮肉,打個軟綿綿的拳都要用替身,身體實在金貴著呢,大夏天打著空調也怕熱,為了接其他通告還要綠幕摳圖。
要是像董勇那樣拍戲估計都得摔得不輕,那時候的演員是真敬業,這種敬業精神是可以持續一輩子的,要不然為何年過半百的董勇依舊那麼拼?當演員的一是要敬業,二是要有真功夫。
董勇也算個練家子,小時候在中央戲曲學院學了7年武生。之後進入浙江京劇團,最忙時一年365天,能演200場《三岔口》。
自從李連杰的《少林寺》之後,人們都愛看武打戲,董勇也開啟了他的演繹生涯,當然了剛開始只能當個武行(武術替身)那時都是真摔、真打、真感受。一張桌子,鋸幾個縫,全靠演員的重量把它砸塌。
董勇仍舊記得他拍第一部電影《獨行客》時,總共受了兩次傷,躺了40多天。去影院看這部電影時,在空中翻、滾的都是他,一落全是其他演員的臉。
可以說,董勇絕對是大器晚成那一類演員,直到30歲依舊在折騰。
那年,董勇從杭州來了北京,做起了人們口中的“北漂”。最苦的時候兜裡連十塊錢都沒有,雖然是二十年前了,但那時候的董勇依舊租不起房子,沒地方住的時候他還裝過日本人、韓國人為了就是能到北京電影學院的留學生公寓住一宿。
最開始的時候他一度找不到演戲的感覺,覺得自己演什麼都不對,直到碰見《重案六組》和《黑洞》,這種心態才消失了,演完之後就全對了。
從業多年,董勇總結出自己一套獨特的拍戲經驗。他覺得演戲就是要較真,對角色外貌,心裡以及各方面原因較真,在拍《死亡日記》時,他演刑警隊長,他認為警察並不都是叼著根菸,穿著皮夾克老在草窩裡蹲點,所以他定了幾套西裝帶到劇中,然後一個身著得體的幹練警察形象就出來了。
拍《北平無戰事》,他演少將曾可達,他最多的戲就是打電話,連續14天他都衝著電話咆哮,直到拍完最後一幕後,他覺得一陣噁心。
第一次嘗試農民角色的他在《黃土高天》拍攝過程中,更是堅持在夏日陽光最毒的時候在太陽底下暴曬,為的就是讓自己看起來面板黝黑,更像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到最後他呈現出來的農民和當地農民相比較都沒什麼差別了。
“徒有其表不行,更需要有一個很強大的內心,如果內心不夠強大,很難進入拍戲的情緒之中,拍什麼本身一定要相信自己就是他”。
作為一個經驗豐富的演員,董勇始終明白演好一個人物除了“形似”更要“神似”,而“神似”就是要把這個人物富有靈魂。
明白要讓一個角色被演繹得傳神,一定要真正走進他的生活,走入角色內心,揣摩他們的想法,而要真正與角色融為一體,這都是他從業30年摸索出來的經驗。
多年來,董勇出演的每一個角色對他來說都是全新體驗,更是積累的過程,在很多人心中,董勇或許已經是個老戲骨,但他還是熱衷於這樣的積累,來提升自己。
其實到了董勇這個年紀,一年下來能找他拍戲的劇組寥寥無幾,或許在過個幾年他也只能演“父親”的角色,但這不是屬於他的瓶頸。
他已經用了將近十年時間來適應“流量為王”的時代,也懂得人不可能一直都站在風口,所以他選擇順勢和等待。
2020年,董勇的《三叉戟》為觀眾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那麼接下來的考試題是什麼?他自己也很期待。
對於未來有怎樣的期待呢?董勇坦言他很想嘗試一個大反派,如果有機會一定會去嘗試。
當然了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也一定會從熒幕上看到董勇飾演反派的那一天,希望他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也希望像董勇這樣的老戲骨們在戲荒的年代為我們獻上更多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