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山海情》演的是90年代末的寧夏西海固人為了脫貧的移民奮鬥史,劇中以馬德福為主角的一幫年輕人和我們這些90年代走上社會的人幾乎是同一代人,因此在看這部劇的時候,不僅被精彩的劇情所吸引,也時不時地勾起對那個不太遙遠的90年代親切的回憶……
這種表現扶貧的主旋律劇,搞不好就容易被平庸化,但這部劇卻火了,總結一下主要有以下幾點抓住了觀眾:
一是真實。為了達到最好的效果我專門找來了方言版,西海固的演員全部說的西海固方言,對口幫扶的福建人也都是福建話,首先語言上給人一種拉近感,雖然主角馬德福的扮演者黃軒說得不是很標準,畢竟是蘭州人,但演員都做到了本色出演,尤其是陝西籍演員張嘉益、尤勇的說著和西海固方言十分接近的陝西話,每每當他們發生衝突時飈著那些我們耳熟的流傳在街頭巷尾的方言,聽起來十分過癮,有時還帶有幾分幽默風趣。
二是細節。電視劇裡的服裝道具很多都是上個世紀末我們穿過的用過的,在這方面劇組不是胡亂找些土一點的衣服隨便湊合,而是頗費了一些心思還原,尤其是農民身上穿的帶肩章的舊迷彩服、大有露出的腳腕、德寶用飲料瓶裁成條的摩托車鑰匙、麥苗的絲襪,都給我們很強烈的時代感。喝水的玻璃杯、保溫杯、大老碗都讓我們覺得似曾相識,把我們帶回到那個並不遙遠但又與現在天地之別的過去。
三是表演,熱依扎扮演的水花穿著當地農婦寬大的衣服,扎著頭巾幹活的樣子活脫脫就是一個典型的西海固農婦,尤勇演的大有更為出彩,對自己不利時罵罵咧咧,鮮活的語言令人捧腹,把一個農民的自私、險隘、精明的形象演繹得淋漓盡致,後來給兒子捎雞蛋時又背過去趕快走開,把一個父親深沉的愛表現得十分到位真實。
四是感人。無數令人飆淚的情節:水花拉著殘疾的丈夫和女兒走了四百多公里來到吊莊、德福冒著丟烏紗帽的風險在現場會上不按事先的發言稿念而向政府領導求助、白老師紮根山區帶著孩子們走在戈壁灘上、反對整村搬遷喝農藥的老人......太多太多真實的農民生活再現,既有苦情又有浪漫,既有現實又有情懷,他們讓我們看到了西海固人在脫貧之路上的頑強不屈和奮鬥精神,福建幫扶專家幹部的精誠大愛,雖然沒有大起大落的劇情,卻不愧為一部良心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