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郭德綱先生和他的德雲社,十幾來一直是人們熱議的物件,圍繞他們的話題從來就沒有斷過,如三俗與反三俗,打人事件,曹、何等幾個徒弟與郭先生反目而反出德雲社,郭先生與小時的指導老師楊先生的糾紛,等等,每件事都是大新聞,都能成為相當長時間內的熱點。近期,又出現了郭先生參與京劇演出方面的話題。總之,在相聲界、喜歡相聲的人群中、近來的京劇界,每每談起郭德綱和他的德雲社,或褒或貶,但也不乏平常心去看待和評價的。

我是一個東北人,就個人喜好來說,非常喜歡郭先生和德雲社的相聲,喜歡的程度遠遠高於喜歡趙本山先生及學生們的二人轉。我並非說趙本山先生所引領的二人轉藝術不好,也沒有不尊重趙先生的意思,而且年輕時也很喜歡聽二人轉,特別喜歡二人轉大段兒的唱,只是個人覺得這些年趙先生把二人轉藝術帶的有點兒偏,本來二人轉的功課是說唱扮舞絕,但本山老師的學生們唱的少、鬧的多(有點兒扯遠了)。由於喜歡郭先生的相聲,所以經常聽,更是在這兩年養成了晚上聽郭先生相聲入睡的習慣。在聽郭先生相聲的同時,我也非常喜歡聽馬三立先生、侯寶林先生、劉寶瑞先生、李伯祥先生、李金斗先生及京津等地和瀋陽的楊振華先生等相聲名家的作品。

如何客觀看待郭德綱先生和他的德雲社,我覺得還是應該先了解相聲這門藝術的本質。我之淺見,首先相聲與大鼓、評書、梆子,也包括東北二人轉等諸多曲藝形式,及京劇等戲劇形式,原本就誕生於民間、流行於民間,也是清、民時期和解放初期北方底層群眾和一少部分中上層人士喜聞樂的藝術形式,並深深植根於最基層群眾中。其次,從事相聲等藝術的人,在舊時也都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讓上層社會看不起的藝人,他們從事這些藝術也都是為了掙錢養家餬口,看人家臉色吃飯,生活非常艱難。再次,新中國成立以來,相聲、戲劇等藝術形式受到了國家的重視,成立了諸多的專業院團,培養新人,傳承和發揚這些藝術,絕大多數院團由國家養活,從業人員掙著工資,地位也隨之上升到非常高的層次,按理說,這些藝術形式應該得到更好更大的發展,可七十年過去了,這些藝術形式很少有人去喜歡了,這裡不排除當今娛樂形式多種多樣、豐富多彩,可選擇性多,但老的藝術形式走陽春白雪路線,煙火氣兒越來越少,離基層群眾越來越遠,應該是喜歡的人少並且逐漸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

瞭解了相聲的本質,就能更好地理解郭德綱先生和他的德雲社了。說到底,郭德綱先生就是一位體制外的相聲藝人,也就是說他是吃相聲這碗飯的,而他的德雲社就是靠相聲等曲藝表演而生存的民間藝術團體。與體制內的演出團體和演藝人員有國家的經費和工資保障、旱澇保收不同,體制外的相聲藝人和團體必須指望著觀眾買票來看相聲才能有收入,所以演出的內容也需要迎合觀眾,被更多的觀眾所認可,否則只能換種吃飯的方式了。因此,一是郭先生和他的德雲社只要不違法,靠正當的演出獲得收入,就不應被指責,也不要動不動就對他們玩兒道德綁架,這樣做的目的除了噁心人,我看沒什麼意思。二是不要低估了觀眾的思想道德底線。德雲社相聲如果真的俗有可耐,怎麼還有如此眾多喜歡的人,真要是德雲社的相聲太不能入耳,我估計早就關門兒大吉了,況且買票看德雲社相聲的人各個層次的都有,並非都是粗人、俗人,一些嘴上唱高調的人也未必就比別人層次高,而且我看了德雲社各隊表演安排,基本上是傳統的相聲節目,本身就是對傳統的傳承,值得肯定。三是如果說趙本山先生是二人轉走出東北、走向全國並讓全國更多的人瞭解二人轉的第一人,那麼郭德綱先生就是幾乎憑一己之力讓相聲再次繁榮的功勞最大的人,這是毋庸置疑的,而當年紅火了一陣子的電視相聲在今天幾乎是死路一條。記得有一年央視春節晚會上,黃宏老師在小品節目是有一句話值得玩味,就是“相宣告顯幹不過小品”,這也是電視相聲的結局。試想,如果沒有郭德綱先生,今天估計不會有幾個人還知道相聲這種藝術形式,那些體制內的一些相聲人士估計連表演相聲的機會都難有,更別說傳承相聲了,甚至連反個“三俗”的物件都沒有,他們個人的存在感也幾乎等於零。從這種意義上說,體制內的相聲藝人和團體,應當感謝郭德綱先生和他的德雲社,是郭德綱先生和德雲社讓社會知道還有你們這些人。

順便多說幾句,近日關於郭德綱先生演京劇的話題,我個人覺得,郭先生真喜歡,小時就學過,有較好的功底,而且也有師承,組團演京劇無可厚非。郭先生演京劇,沒搶他人的飯碗,應該提倡,而且有非常多的人喜歡,這對傳承京劇本身是一件好事兒,就該鼓勵和提倡,我們應該更多給予包容,心胸不要太狹隘了。郭先生演的京劇,並不存在三俗問題,不應該反。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發展必然有其存在和發展的道理。以上為個人觀點,本人是站在一個客觀的立場去看待這些事兒。如有冒犯或不當之處,敬請見諒。

4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你的時代,我的時代》定檔:看清男主後,值得熬夜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