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禮金賬冊是我們中式家庭中必不可少的一本賬冊,它記載著的不僅僅是一筆筆收支的數目,也是一個家庭在人情世故的真實情況。

李克龍導演就根據這個社會現象創作出賀歲喜劇影片《大紅包》,講述了包貝爾飾演的男主角陳重因工作調動等多方原因,翻看多年留存下來的隨禮賬本,謀劃如何巧妙快速收回份子錢,在好友的幫助下,自導自演一場瘋狂婚禮大戲的故事。

在我們家鄉,但凡哪家有婚喪嫁娶的事宜,族人都需要備上禮金然後去東家登記造冊。

小時候,我經常蹭著這樣的機會去往不同的生產大隊,見同一撥族人。在我的印象裡,無論走多遠,去往誰家,同姓氏的族人都會在同一時間出現在不同的禮金賬冊名錄中,這種“相遇”的機率蠻高。

送禮這個活動基本上能夠體現出一個家庭本地社交的概況。我們懵懂時就已經對“趕喜子”“喝豆腐湯”“把女兒”等詞彙十分熟悉,對參加類似活動中必備的環節“撘賬”早就耳濡目染。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的日益富足,我們參加一場這樣的活動不知不覺中從開始的10元起步,逐步發展到百元甚至千元起步。

湊份子、隨禮、伙食費等詞語分別從不同角度去定義不同的送禮活動。不管是在鄉村還是城市,這樣的活動已經逐漸成為一個家庭不小的經濟負擔。

尤其是眼下正值春節,若非疫情防控的需要,許多在外工作的青年已經開始謀劃返鄉計劃,必備功課就是準備紅包迎接各種大型聚餐活動的邀約。這不禁讓人暗自感嘆,這哪裡是過年,分明是一次過關的考驗。

面對長輩、親戚、朋友、孩子,不同的人群都會需要有各種各樣的表示來慶祝節日,畢竟有的人一年甚至多年才能見上一次面,禮節性的紅包必不可少。所以,紅包怎麼給和給什麼是一道沒有標準答案的必答題。

要說紅包是我們從小到大最不陌生的東西,這話一點都不過分。

日常生活工作中紅包無處不在。除了家庭的社交活動之外,家庭成員內及親戚之間也是少不了紅包來烘托熱鬧,當下正值新春佳節,在春節檔推出《大紅包》這部作品顯得十分應景,喜慶中夾雜理性,帶給觀眾歡樂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去反思如何隨禮這個社會話題。

當下過年,我們怎麼給紅包才更講究,既不會失了面子,又能詮釋出“禮”字的裡子,還符合新時代的新思想。猶記得彼時,拎著一包紅糖去拜年的情形。後來逐漸豐富,麻糖、罐頭、水果、豬肉、白酒等都成為我們在春節禮尚往來的象徵。現在我們已經習慣用金錢去解決問題,甚至過分依賴現金紅包的功能,有違初衷。

真正的富有首先要做到思想富有,金錢的多少不能與一個人的富有程度成正比。在紅包現金金額上不要過度攀比。否則,對初入職場的青年和賦閒在家的老年人都是一種變相的負擔,對青少年健康成長也形成不利的環境影響。紅包的內容可以與時俱進,不要用金錢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老年人需要青年人的關愛,青年人需要長輩的理解和體諒,青少年則更需要引導他們積極向上的力量。

時至今日,紅包已經成為一個概念,它存在於各種形式。中華傳統佳節全球獨此一份,在當下這個喜慶的日子裡,怎麼給紅包才更能表達真心實意,又不給自己和家人增添各種各樣的心理或經濟上的負擔。首先應該遞上的紅包福利應該是陪伴,放下手機和手機裡的娛樂、工作等與家庭無關的事宜,陪伴家人看場電影,吃個團圓飯,將積壓了一年的心事和家人分享。其次,現金福利應量力而行,根據自身經濟狀況判斷,他人眼中嫌貧愛富的思想一定會被親人加油鼓勵的力量徹底消滅。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動手去解決家裡日常懸而未決的種種事宜,這亦是紅包福利的一種形式。

春節之外,尤其是身處職場的青年人又該如何面對隨禮相關事宜。與電影《大紅包》裡的情節一樣,通常,我們礙於面子、情分,對類似邀請毫不拒絕,就會遇見像男主角陳重一樣的尷尬局面,有了面子沒了裡子。影片集結了李成敏、賈冰、 張一鳴、許君聰 、王小利、廖蔚蔚、嶽躍利等主演,帶來喜劇笑聲的同時也帶來理性思考。策劃虛假婚禮的做法無疑是電影故事的一種荒誕的表達手法,實際是在提醒我們要學會善意地拒絕,禮金並不能解決全部問題,反而會製造更多衍生問題,畢竟凡事要學會量力而行,感性的同時也需要有一些理性。

審/黃誠 王瓊華

編/肖洋

21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我的時代,你的時代》中的沈哲,為何那麼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