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過年,閒著沒事又看了一遍《長安伏妖》,突然對人心有了一些新的理解,李力持不愧是港片黃金時代的金牌導演,除了在敘事上有紮實的技法,對戲劇內涵的把控也有過人之處。
從一開場的探墓七俠各顯神通的奪寶之戰,貫穿全場的六騎司與妖相魚承恩之間的龍爭虎鬥,作為主人公,李長安從廚子到伏妖英雄的鍋碗瓢盆養成記,可以說是集奇幻、武俠、美食、愛情、傳奇等多重元素於一體,時而刀光劍影,時而妖氣縱橫,時而活色生香,時而又詼諧搞笑,一百多分鐘看點滿滿,沒有冷場。
再加上保劍鋒、遲帥、吳孟達、羅家英、孫耀威、徐鼕鼕、賈冰等不同風格的演員薈聚一堂,如果把電影比喻成一道菜的話,《長安伏妖》就是戲裡面的十全大補湯,可能並不都是大家愛吃的東西,但至少食材和調料下夠了,就算很挑嘴的令客吃完不會失望。
除了技術流的創作,影片其實還一些隱喻和探討,如果只是看個囫圇吞棗,還是比較可惜的。
最大的隱喻就是人與妖的隱藏身份。在很多同類型的電影中,妖就是妖,人就是人,好就是好,壞就是壞,但是這部電影不一樣,僅妖的身份就有好幾次反轉。影片一開場的時候,李子雄演的雄哥一夥深入地穴,找到了將軍墓,看似安琥飾演的延東將軍要復活成妖。
可是在後面的劇情裡面,城裡出現了很多妖,都是被人下了藥的野獸,然後,羅家英飾演的重臣魚承恩露出樹妖面目,孫耀威飾演的角色也變身妖,杜無缺在與李長安對決時也假裝自己被妖魄附體,伺機偷襲。
透過這些情節,影片其實是想說每一個人都有成為妖的潛質。最明顯的就是杜無缺,明明沒有被妖魄影響,卻藉著妖的名義要殺掉李長安,只為了爭奪公孫玉的愛情。由此可見,人心才就是最可怕的妖,人心不古,會比妖更可怕,杜無缺不是妖,卻已成魔。
原本是俠義化身的六騎司都有可能變成“妖”變成魔,那麼這個世界還有希望嗎?答案是有的,在片中,馬三為保護中毒的百姓誓死不退,用生命做救贖,以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氣勢一念成佛,王諸葛、雷豔、契勒亦如是,他們用一尺之道捍衛世界,把一丈之魔打得無地自容。
主人公王長安的名字也很有深意,名為長安,身在長安,他就是整個長安城的縮影,勤奮、善良、誠實、有愛,他的廚藝和菜刀其實就是代表人間煙火,柴米油鹽一飯一菜,蘊含著來自生活的智慧和勇氣,這份平凡其實就是大象無形的力量,就算沒有玄牝珠,他也能夠化險為夷,或者說,只有這樣平凡的王長安,才能把玄牝珠化為斬妖伏魔的能量。
其實影片中類似的情節還有很多,幾乎每一場戲都暗藏玄機,譬如說王諸葛讓王長安數米,馬三空鍋涮肉請妖入甕,後來馬三沒了,小皇子坐在街頭繼續空鍋攪清水,暗示他被馬三的精神感動,開始關注民間的疾苦,同時也留下一個開放型的結局,為續集的誕生預留伏筆。
作為一部以娛樂功能為主的奇幻片,其實並不需要承裁太多的道理和內涵,但是《長安伏妖》的創作團隊沒有放低對自身的要求,用這些具有很大品味空間的故事,烹製了一盆口味獨特的奇幻大餐,還沒看過的朋友都可以試試,沒準就很合胃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