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天堂的張望》是由杜斌編劇並執導,杜奕衡、朱梓玥領銜主演的公益題材電影,意在呼籲社會將更多的目光投向兒童白血病患這一群體。

該片是由真實故事改編而來,講述了7歲的張望和父親張國華相依為生,生活雖清貧,但父女倆生活很幸福。一天張望突然流鼻血不止,去大醫院檢查,才知得了急性白血病,治療需要30多萬的費用,父親想盡辦法籌錢無果,整日以淚洗面;而張望體諒父親的家庭的不易,毅然決定放棄治療。記者王小月得知此事並瞭解情況後,透過媒體宣傳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全國各地紛紛捐款資助,很快張望的醫療費就湊夠了。無數好心人的關心也使張望無比堅強,她堅強的接受著治療,一次一次跨過鬼門關,但最終病情還是不斷惡化,張望決定自己死後,捐出自己的眼角膜,並且希望把剩下的捐款分給其他白血病兒童。

整部影片沒有悲痛欲絕,也沒有哭天愴地,而是在真實自然的表現和演繹中,使得冷與暖、甜與虐激烈的碰撞和撕扯,讓人揪心,也讓人暖心,更讓淚水頻頻溼了很多觀眾的眼眶。

電影名為《天堂的張望》,我想可以有四種解釋的方式:從天堂的高視角來“張望”這世間的林林總總,遍攬世間百態;張望雖出身不幸,也難逃命運的捉弄,但是有愛她的養父,更得到了來自全社會的溫暖,好比生活在天堂上;只有靈魂至潔的人才能進入天堂,而張望就是這樣一個人,她美好得像個天使;我們要懷揣對真愛的希望,讓人間好比天堂一樣溫暖。

為分析這部影片的魅力所在,我將從“孩子與大人”、“窮人與富人”、“善良與距離”三個視角來分析這部影片。

一、孩子雖小,但可以比大人高尚

影片中的主人公張望簡直可以稱得上“天使”。她為了不讓爸爸為了給自己看病承擔太重的負擔,自願放棄治療;她的心願是爸爸以後可能住不漏雨的大房子;她勸爸爸自己死後,不要想不開,要好好生活;她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給了那位盲人小哥哥,讓自己眼睛繼續來看世間的溫暖;她的遺囑裡,希望把社會各界人士給自己的捐款沒用完的部分分給其他患白血病的兒童,她希望所有的白血病兒童患者都能早日康復;她為自己稱蘋果時不小心打到阿姨的臉耿耿於懷,一直希望有機會道歉……

她只是一個七歲孩子,卻有著我們成年人比不上的高尚,她的決定,如果換成大人,我們未必能做到,在他們面前,我們會羞愧難當。

孩子們的世界很小,只裝著善良和美好,他們尚未沾染社會的習氣,乾淨而單純,簡單而明亮,他們的靈魂清澈而高尚。正如《新約》中的一句話:“我實在告訴你們,如果你們不變成小孩子,誰都進不了天堂”。的確,在高尚面前,孩子是我們的“老師”。

二、窮人沒錢,但可以比富人富有

影片中父親張國華為了給孩子籌錢看病,幾乎求了村裡所有人,甚至動了搶錢的念頭。村裡不同人對他的請求,反應截然不同。強子二話不說把自己所有的積蓄3000元借給了他,那些衣服破破爛爛同樣生活窮苦的老奶奶顫顫巍巍的把錢放到他手裡,並說著:“給娃看病重要”。

而當他到了最有可能借給他錢的大富家時,大富正在打麻將,除了毫不理會之外,還冷嘲熱諷催他快走。他幾次三番求大富,甚至放下男人的自尊給大富下跪後,大富仍然以自己手頭沒錢拒絕,最後讓他去討要別人的欠債,當他找到債主後,迎來的卻是一頓毒打,卻沒有要來一分錢。

對比這兩類人,我們不禁感慨:越富有越吝嗇。窮人雖窮,卻願意盡全力幫助他人,富人雖富,內心卻很貧窮。這讓我不理你想起了《聖經》中的一個故事,當一個寡婦把自己僅有的一分錢奉獻後,耶穌說:“她給的是最多的,因為她把自己所有的都奉獻出去了”。

真情與冷漠的碰撞,讓人性的美與醜展現得淋漓盡致。物質可以缺乏,但是精神上的貧窮,才是真的窮,也是真的可憐。

三、距離雖遠,但善良可跨越山海

張望的故事是由一個叫佘豔的小女孩兒的故事改編而來,根據採訪得知,當佘豔的事件被報道後,來自全球各地的捐款蜂擁而至,有些人選擇不留姓名,有些是外國貨幣,有些人親自看望佘豔。當她離開世界後,為她送行的隊伍排成了一條長龍,人們手拿鮮花,送別這個高翔的天使。

這些善良穿越山海,跨越距離,凝聚在一起,讓苦難中的人看到希望,更讓生命得以延續,也讓愛得以傳承。

在新冠疫情肆虐的2020年,當武漢深陷病毒的牢籠中時,我們看到無數個逆行的年輕人,從全國各地出發,不懼艱險的作為援鄂自願者奔赴在抗疫一線,跨越山海,把真情帶到疫區,讓生的希望無限擴大。

因此,整部影片雖是以公益為目的,卻揭開了社會的眾生相,讓醜與美盡情的撕扯,也讓觀眾捫心自問,關於高尚,關於富有,關於善良。

所以,這部感動無數人,也讓我們內省的電影,值得我們一看,也值得好評。

39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肖戰懟臉自拍又來了,272張相似自拍,可以玩“肖戰連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