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熱《山海情》
最近《山海情》熱度不減,是開年以來的精品劇之一。
《山海情》是一部以扶貧為主題的主旋律大劇,但沒有過多地說教,深得全國觀眾的喜愛。但精品也有微瑕之處。老夫吃了一碗泡麵後,作此小文,就《山海情》的大結局來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不知是為了控制時長的緣故還是別的原因,《山》劇的節奏很快,導致有些必要的過渡和交待都沒有,讓觀眾經常有漏看一兩集的錯覺。該劇的第23集,也就是大結局,也存在這樣的缺陷。
山外的世界是啥樣?
這第23集,編劇的初衷可能是透過“山二代”要逃出大山走向外面精彩的世界,和“移二代”要重回父輩的出生地探尋作對比,以將二十多年的扶貧成果和山溝溝的鉅變展現在觀眾的面前。
如果沒有小孩子們,單純透過畫面來展現,雖然缺乏藝術性,但也未嘗不可。但是透過尋找孩子們的橋段,就使得這一集顯得無比突兀。
為何這樣說呢?
因為馬得福和高青峽突然就成了夫妻,而且有了孩子,就讓觀眾感到莫名其妙了。雖然該劇的主要內容是講述扶貧的故事,其他感情戲都是副戲,可以弱化,但絕不能省略。得福和青峽如何相識相戀並結婚的,如果用幾分鐘的時間來展現一下,觀眾也不會感到突兀。但劇方就這樣硬梆梆地將高青峽突然推到觀眾的面前,沒有了一絲絲防備。
得福和青峽的夫妻關係沒有交待,觀眾忍忍算了。但是後來的幾對呢,比如得寶和麥苗,水旺和阿真,尕娃和小尕媽。除了得寶和麥苗,水旺和阿真有所交待外,尕娃的老婆連姓名都不配擁有,尕娃這配角當得真是一言難盡。
得寶和麥苗的愛情淳樸真摯,劇中為何就不能安排一場婚禮呢?安排一場婚禮,適當展現一下寧夏當地的婚俗,讓得寶和麥苗有情人終成眷屬,也能撫慰觀眾的內心吧。
得寶沒有婚禮,水旺沒有婚禮,尕娃也沒有婚禮,突然間就多出了幾個半大的孩子。這樣大幅度的跳躍,讓這個大結局和前面20多集劇情的鋪陳完全割裂開來:得寶前一分鐘還是衣著樸素的淳樸西北少年,一下子就成了孩兒他爹。怎麼看怎麼齣戲,就感覺他不過是換了一頂假髮而已,顯得有些假。
為何會出現假的感覺呢?就是沒有必要的過渡。
沒有必要的過渡和起承轉合,讓觀眾很難接受得寶一下子就當了爹。水旺也是,尕娃也是,沒有當爹的應有的成熟度。連得福也沒有。
再說了,這個得花(正午對“德/得花”這兩個字真是情有獨鍾啊)也顯得突兀。在湧泉村,突然就多出一個即將高考的“得花”,並且還有一種衝動的主見。雖然在哥哥們的口中曾經提到過,但是因為在這之前從未有過一個鏡頭給過幼年的得花,就顯得十分突然。後來又突然成了留美博士,又自作主張地把幾個侄子侄女偷偷帶回湧泉村。這又是一個十分突然。
看來這個得花根本沒有存在的必要,最多讓她存在於哥哥們的口中就行了。
如果結尾改成幾個小孩子不小心翻到得福以前工作時留下的關於湧泉村的照片,以十萬個為什麼的精神來探尋父輩的出生地,然後得福幾兄弟為了事實勝於雄辯,組織幾個孩子重返湧泉村,看到今日發生鉅變的湧泉村,再對比照片上的湧泉村,再以一種詩意的語言給孩子們講解,這樣的結尾應該比現在的大結局要好。
兩代人眼中的湧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