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這段時間,新劇逐漸開始復甦。

只看每天的熱搜,還以為只有《完美關係》和《安家》。

實際上,還有一部主打愛情的《我在北京等你》,主角依舊叫徐天。

這部劇的反響比我想象中要安靜不少,以至於如果不是專門關注李易峰和江疏影,很可能意識不到它的存在。

提到李易峰,這兩年的關鍵詞應該是“消失”。

有被動的年齡因素,也有自我改變的主動意願。

為了拍《動物世界》,他離開了熱搜,拒絕了綜藝,花了半年多的時間專心撲在一個角色身上,儘管最終的票房算不上理想,但進步肉眼可見。

之後,他又參加了幾個和籃球有關的綜藝,或許是也喜歡籃球的緣故,我總覺得熱愛籃球的人應該更爭強好勝一些。

站在這個角度再看《我在北京等你》,它像一次倒退,劇中飾演底層律師徐天的李易峰彷彿又回到了幾年前的狀態。

只可惜,流量的作用似乎不再如以往那麼有效。

既然選擇了轉型,那麼就只能靠作品說話。

如何從頂級流量變成優秀的演員?

這是很多即將消失或已經消失的“李易峰們”,不得不面對的困惑。

01

為什麼要拿李易峰做典型?

和偏見無關,恰恰是出於期待。

在這場急需轉型的流量危機中,李易峰是最早察覺,也是行動最果斷的一個。

畢竟,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

2020年有個好處,當你在網上敲下幾個熟悉的名字,通過出生日期能夠很快地計算出他們的年齡。

吳亦凡(1990)、鹿晗(1990)、楊洋(1991)、張藝興(1991)......

李易峰呢?1987年。

這意味著,他已經三十三歲了。

選秀出道,影視歌全面發展。

十幾年的時間,拿得出手的作品卻屈指可數。

管虎的《老炮兒》裡演了個配角,名字記不太清了;《麻雀》還算記得住,不過陳隊長離亮眼還有很長的距離;《心理罪》雖然口碑糟糕,但已經開始看到認真;之後便只剩下了《動物世界》,唯一一部擔當主演,且受到廣泛認可的影視作品。

這份成績單,對一個渴望擁有優秀作品,但年齡已經邁入三十歲大關的男演員來說,遠遠不夠。

同樣是三十歲,不妨看看另外一個我們剛剛開始熟悉的演員——

許光漢。

一年的時間,先是以一部題材亮眼的《想見你》成功收穫大片粉絲,之後參演的電影《Sunny普照》又獲大獎,成為很多人心目中近期最好的華語電影。

如果把三十歲看作是藝人的一次“中年危機”,那麼很顯然,許光漢已經憑藉出色的作品平穩度過。

相較之下,不斷努力的李易峰,還需要更多的投入。

我還記得之前《南方週末》有一次訪談,在被問到如何看待藝人這個身份的時候,鹿晗說了這樣一番真心話:

我覺得藝人完全就是一份職業。

沒有想過要留下什麼,因為太難了。

02

和李易峰相比,鹿晗在演員的道路上,作品更加匱乏。

有粉絲可能會反駁,他的專業是唱歌,不擅長演戲也情有可原。

翻看他的履歷,聽了不少他的歌,結果最打動我的是2015年的《勳章》,那是他在國內最火熱的一段時間。

歌的名字取得不錯,對一個藝人來說,好的作品才是最有價值的勳章。

但如果這首《勳章》只有一個,也早晚會被人忘記。

順著這種困境展開思考,會發現存在這個問題的,遠不止他一個人。

比如吳亦凡,2016年的《JUIY》也像模像樣,可到了現在,能人記住的卻只有一首《大碗寬面》。

他們的功底其實不錯,能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南韓娛樂圈冒頭足以證明這一點。

不過遺憾的是,在拿到第一個勳章之後,他們沒有埋頭積累下一個,而是依靠第一枚積攢的能量不斷地釋放。

一邊是正確的直道,一邊是快速的捷徑。

他們選擇了後者。

錢越賺越多,沉澱卻越來越少,什麼都嘗試了,結果什麼都沒做好。

轉型是什麼意思?

其實就是脫離原本的快車道。

但學過物理的同學都知道,速度越快,慣性越大,慣性越大,就越難停下來。

另外一個大家可能會忽視的例子:朱一龍。

同樣作為現在人氣超高的演員,在《鎮魂》之前,朱一龍已經出演過很多優秀的作品,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好演員。

和李易峰這些以流量出道的明星不同,他的問題在於,讓其成名的作品並不是他最好的作品,甚至和之前作品的風格相差較大。

從某種意義上看,《鎮魂》也是一條彎道,實現了超車。

想要維持住人氣,自然可以選擇繼續出演類似的角色,但如果追求長期的穩定發展,改變也在所難免。

03

聽上去,流量的時代似乎即將結束。

實際卻並非如此。

有一定程度的好轉,但遠稱不上理想,這一點從依舊不容樂觀的中國產劇品質也能窺見一二。

我們總是抱怨編劇不行,導演不行,特效不行。

其實還有一個不願意面對的現實,國內年輕一代的演員似乎已經出現了斷層。

不少年輕的實力派只能在綜藝節目上尋找機會。

年輕的演員,我們有,像最近經常提到的易烊千璽。

人氣高的演員,我們有,例如肖戰和李現。

獨當一面的優秀演員,我們也有,黃渤和沈騰都是百億影帝。

可是當我們把三個條件合在一起,尤其是把年齡限制在90後(三十歲)的時候,卻很難找到一個極具說服力的名字。

這麼說可能還比較模糊,不如換個角度,回過頭看看別人在三十歲之前都做了什麼:

全世界最受歡迎的鮮肉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1974)。19歲就憑藉《不一樣的天空》中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配提名 ,23歲出演《泰坦尼克號》,一度是全世界最賣座的電影。

三十歲之前的代表作分別有《羅密歐與朱麗葉》,斯皮爾伯格導演的《逍遙法外》以及和馬丁合作的《Aviator》。

香港鮮肉劉德華(1961)。22歲出演《神鵰俠侶》,順利打破香港的收視記錄,27歲憑藉《旺角卡門》中重情重義的混混華仔獲得當年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提名。

三十歲之前的代表作包括《五億探長雷洛傳》、《天若有情之追夢人》和《賭俠》。

從龍套出身的周星馳(1962)。26歲出演自己的電影處女作《捕風漢子》,之後只花了兩年的時間便在《一本漫畫闖天涯》中確立無厘頭的喜劇風格 ,同年更是憑藉動作喜劇片《賭聖》打破香港的票房紀錄。

三十歲之前的代表作包括《整蠱專家》、《逃學威龍》、《審死官》以及《武狀元蘇乞兒》。

縱向和這幾個人對比也許有些不公平,不過得出的結論非常簡單,能夠讓他們成為天王巨星的絕不是簡簡單單的顏值和流量。

如何改變?

至少先去掉那些精心設計的讚美。

一個市場想要好,首先要保持真,好壞的標準不能隨意的傾斜。

資本雖然無情,但每個觀眾都有投票的權利。

批評和謾罵也永遠不是流量明星最大的敵人。

時間才是。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隱瞞14年,冰冰終於坦言:若不是他出軌,我早就給他生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