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明星都在跨界當演員,演員卻在跨界當導演。
在章子怡發出“演員是最低階的職業嗎?所有人都要來分一杯羹”的跨界質問之前,已經有人早於她發表了對跨界態度,這個人就是她的恩師張藝謀。
諷刺的是,張藝謀怒斥的卻是演員跨界當導演的現象。
張藝謀曾感嘆說:“當下電影市場門檻最低之一就是導演。”
言外之意,也是對大家跨界當導演的“分羹”現象不滿。
無獨有偶,在馮小剛憑《老炮》拿下影帝時,也發表感言稱:“太多演員當導演,我只能轉型當演員。”
調侃之餘,馮小剛也直言:“你有影響力拍一部電影,但是也不能濫用觀眾對你的信任。拍電影容易,但是拍好電影非常難。”
由此可見,電影圈那些科班出身的導演大咖對於演員跨界導演這事兒,並不買賬。
可是隨著這幾年,跨界導演的影片都獲得觀眾的火熱追捧,票房屢創新高,有些作品還實現了票房和口碑的雙贏,讓人不得不重視起“跨界導演”這個群體,導演圈也迎來了大洗牌。
有些演員跨界是為了嚐鮮,有些則是真正實現轉型。在轉型的幾位導演中,有5位導演被市場看好,也正勢不可擋地成為科班大導的“勁敵”。
徐崢
2011年的某天,徐崢正在王長田辦公室,興奮講述著自己對於“泰囧”故事的構思,張嘴就問王長田要2500萬。
當時《泰囧》的劇本還沒個影兒,徐崢又沒拍過電影。徐崢找過很多出品方,哪怕他講得天花亂墜,大家也都是一笑置之,沒人願意出錢。
不知道徐崢最後是怎樣打動了王長田,最後決定掏這個錢,讓他去折騰。
在徐崢的東奔西走之下,攏共為《泰囧》拉來了6000萬的投資。這個數額不上不下,卻也是徐崢能遊說來的最好結果了。
2012年,《泰囧》一炮而紅,徐崢嚇到了,王長田驚住了。12.67億票房,為徐崢的轉型開了一個好頭,也為他打下了“囧”字系列的招牌。
那一年“囧”字有多火,連乾脆面都出了“囧”字包裝。
或許那時候的大導會認為,徐崢鑽了“喜劇”題材的空子,可是2018年文牧野指導、徐崢和甯浩共同監製的“現實”題材電影《我不是藥神》,讓大家開始對他刮目相看。
《我不是藥神》最後累計票房31億,在中國電影票房榜裡次於《戰狼2》、《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美人魚》,排在第五。
如果按淨利潤來算,《我不是藥神》要比《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美人魚》都要高,僅次於《戰狼2》,影史排名第二。
除了票房的豐收,《我不是藥神》的口碑也一路飆升,豆瓣評分9.0,還拿下了金馬獎、金像獎等眾多獎項。
去年的賀禮片《我和我的家鄉》中,徐崢也指導了其中一個單元《最後一課》,在5個故事單元中,徐崢指導的片段是最催淚的,備受觀眾好評。
能夠看出,徐崢有在往深刻的題材轉型,跳出了喜劇的範疇,成為跨界中的“潛力股”。
陳思誠
提到徐崢,就必定得提一下陳思誠。
徐崢有自己的“囧”字招牌,陳思誠也有自己的“唐探”招牌。
本來兩人的招牌作品,在去年的春節要實現首次正面“對打”的,由於疫情影響,沒能看到這樣精彩的場面。
演員出身的陳思誠一直對演戲有自己的看法,大學時第一次演戲,就對導演提出意見,還被導演告狀到陳思誠的恩師那裡。
恩師告訴他,除非你自己當導演。
王寶強當時並沒有直接答應他,說我先看劇本,要是適合我,我就演;要是不適合我,別因為工作影響了我們的兄弟情誼。
不巧的是,當時寶強在錄製《真正男子漢》時,發生了意外,腿骨骨折。手術之後,醫生告訴他40天后才能下地行走。
沒等王寶強辭演,陳思誠先一步告訴他:寶強,《唐人街探案》劇組就等你40天。
陳思誠焦頭爛額地順延了泰國拍攝的計劃,協商場地、費用、人員檔期等等,還要安撫投資商,自己煲骨頭湯去醫院陪床。整整48天之後,才等來寶強,順利拍攝。
最終,《唐探1》獲得了8.23億的票房,也為陳思誠順利開局。
三年後,《唐探2》再次迴歸,拿下了33.97億的好成績。
陳思誠毫不掩飾自己的野心,放話要做中國的偵探宇宙,屬於中國的IP。
今年春節檔的《唐探3》,預售不到120小時,就突破了2億大關,創造了華語影史的預售紀錄,領跑春節檔。
而跨界導演陳思誠的“精彩”,還在繼續。
董成鵬
在大鵬的履歷上,喜劇是他撕不掉的標籤。
他的成名作是搞笑網劇《屌絲男士》,2015年指導了第一部喜劇電影《煎餅俠》,2016年下半年拍攝了第二部喜劇電影《縫紉機樂隊》。
大鵬的首部電影《煎餅俠》,也算是跨界導演裡的好成績11.63億,讓他成為10億導演俱樂部的其中一員。
本以為大鵬要在喜劇這條路上深挖到底了,一件事情改變了他:姥姥去世了。
按照原本的計劃,大鵬派了一支攝像團隊回到家鄉,想拍一下姥姥過年的生活,片名想好了,就叫《姥姥》。
可姥姥的意外摔跤,直接引發了其他舊疾,被告知時日無多。
大鵬回家處理姥姥的後事,團隊商議,把拍攝物件換成大鵬的三舅王吉祥。三舅十幾年前生病把腦子燒壞了,一直是姥姥照顧他,家族裡也面臨著如何安置三舅的問題。
於是無奈之下,大鵬同意了這個方案,把劉陸的人物關係調整成三舅的女兒麗麗,並調來另外一支攝像團隊,拍攝自己指導的這一部分。
整個過程大鵬非常崩潰,做導演時他要對團隊負責保持理智,可下戲之後面對至親離世,他把自己關在房間痛苦不已。
2018年,故事短片《吉祥》拿下了金馬獎最佳劇情短片,大鵬在發表獲獎感言時說:這個獎獻給我的姥姥,我很想你。
直到今年的電影《吉祥如意》上映,觀眾們看到《如意》篇的記錄,才真正理解了大鵬這句話的含義。
而這種虛實結合的拍攝手法,也成為電影圈裡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跨界導演董成鵬,未來可期。
吳京
和前面的幾位導演一樣,吳京也有自己的“戰狼”招牌。
吳京是在香港電影圈“打”出自己的名頭的,可是香港有成龍的詼諧幽默,有李連杰的瀟灑飄逸,有甄子丹的的兇狠凌厲,那自己呢?
吳京沒有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想了很久,吳京決定回內地當導演,開創屬於自己的動作時代。
其實在《戰狼》之前,吳京就已經開始跨界轉型了,只是結果並不樂觀。
2008年,吳京首次執導的電影《狼牙》上映,和他合夥指導的還有李志忠,但這部電影並沒有獲得很高的關注,最終票房還不到700萬元,這讓吳京曾經一度十分迷茫。
當時功夫片已開始走下坡路,吳京頂著壓力,堅持著自己的想法,籌備了《戰狼1》。沒有人看好這部電影,吳京也面臨著徐崢的難題,拿不到投資。
於是吳京一咬牙一狠心,把房子抵押了。當時他和謝楠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程度,他告訴謝楠,自己把房子抵押了,萬一賭輸了,就真的沒錢了,要不要結婚你自己也考慮一下。
謝楠回答他,如果你不做這件事,可能你這一輩子都不會開心的。你輸了,我養你。
《戰狼1》籌備了6年,期間謝楠冒著一無所有的風險,義無反顧地嫁給了吳京。兩人結婚一年,2015年《戰狼》上映了,收穫了5.5億票房,大獲成功。
而高強度的拍攝,也讓吳京新傷加舊疾,中途還給雙腿做了一次手術,嚴重到很難再繼續拍功夫片了。
可屬於吳京的動作時代才剛開始,他怎麼能停下。在《戰狼1》還未正式開拍,他就已經在準備《戰狼2》的第一稿了。
《戰狼2》籌備了4年,有了第一部的成功,這次有超過20家發行公司願意投資。
吳京這次也是真拼了,電影中第一個水下搏鬥的鏡頭他拍了10幾天,跳水26次,差點丟了命。
提起這段,吳京卻說:不經歷生死,怎麼去演繹生死?真聽真看真感覺,不是裝、拿、捏,觀眾隔著大熒幕,是能看到你的誠意的。
2017年夏天上映的《戰狼2》,一上映就打破了多項票房紀錄,36天便破了55億元,成為首部進入全球TOP100票房影片榜的亞洲電影,重新整理了中國國產電影在全球票房榜上的新紀錄。
從演員到導演,吳京厚積薄發,期待他的《戰狼3》。
姜文
最後一個,要說到跨界導演中的大前輩了,他就是姜文。
姜文是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的,畢業之後演過話劇,也塑造過不少電影裡的經典角色。
1987年,姜文進入《紅高粱》劇組,面對的是第一次當導演的張藝謀,因為角色塑造等問題,他和張藝謀從頭吵到尾,最後吵出了一個轟動世界的大作。
事實上,姜文很早以前就已經為跨界導演做好了萬全的準備,臺灣影評人曾問過他:中國這麼多導演,你覺得哪個優秀?
姜文回答:現在沒有,以後會有,那就是我。
直到1995年,姜文才有了自己當導演的處女之作《陽光燦爛的日子》,這部電影也轟動一時,一舉拿下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臺灣電影金馬獎等國際國內多個獎項。
26年中,姜文只拍了6部電影,其中《讓子彈飛》收穫了票房和口碑的雙贏,有趣、生動、黑色幽默都在這部電影裡表現地淋漓盡致,再次囊括多個獎項。
姜文的厲害之處在於,他不輸出觀點,只是以參與者的身份傳達故事給觀眾。
故事中可能有主觀傾向性,有添油加醋,有避之不及,但沒有表達。故事結束後的是非對錯,全都交由觀眾自己判斷。
作為已經轉型成功的導演,姜文真的做到了既會“導”又會“演”。
演員跨界做導演可以說是成敗五五開,這些跨界導演的演員們,大多都是一線、中生代演員,他們的轉型大多是想突破自己的發展瓶頸。
看到成功的先例之後,也有更多的演員加入進跨界轉型的隊伍中來,他們有著天然的粉絲優勢、話題滿的營銷方案,但是於觀眾而言,好作品才是最好營銷。
跨界很難,所以需要潛心修煉,佔據市場,就要帶來養分,否則連回頭再做演員的路人緣,也會被敗壞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