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四代導演吳貽弓去世,伴隨一陣回憶熱,他的作品《城南舊事》重新進入福斯視野。這部電影選角精良,就連青年時期的張豐毅還在這個電影裡飾演配角小偷。
但最奪目的還是電影中的“林英子”,這個笑容純淨,眼神清澈的最美童星叫沈潔,是幾代人的美好回憶。
可是除了《城南舊事》為人所熟知外,人們再難在熒幕上看到她的笑容,甚至少有人知道她叫沈潔,更是不知道曇花一現之後她去了哪裡。
01 最不像表演的表演《城南舊事》原是臺灣作家林海音的短篇小說集,1982年吳貽弓導演將它改編成了電影。
故事說的是,上個世紀20年代小姑娘英子隨父母從臺灣來到北京,在城南胡同裡認識的三個人:
瘋子秀貞思女心切,卻不料在找到女兒後雙雙慘死於鐵軌之下;
哥哥為了弟弟的學費鋌而走險做了小偷,結果非但沒能幫上弟弟,自己最終也免不了牢獄之災;
宋媽為了兒女的生計來到英子家作奶媽,卻由於丈夫的無能落得個女散子亡的悲慘結局。
小小的英子通過這三個人漸漸體味到別離的滋味,當她的爸爸病逝之後,英子在離開北京的時候,才真正開始了解:所謂成長,就是一個不斷道別的過程。
《城南舊事》的美好,在於它不事雕琢的詩意和真實,是經得起時間檢驗的美好。
電影僅僅從英子的視角看世界,懵懂又好奇,從天真望見殘酷,沒有忿恨,亦非批判。
第一次見到駱駝,英子歪著腦袋,學著駱駝咀嚼的樣子,嘴巴一歪一歪的。還專門跑去問爸爸:“駱駝為什麼掛個鈴鐺?”
爸爸說:“趕狼唄!”
英子得意地反對:“不,駱駝走遠道悶得慌,掛個鈴鐺,又好聽,又熱鬧。”
別人避之不及的瘋子秀貞,她反而覺得親切,願意聽秀貞唸叨自己女兒的故事。
草地裡遇見陌生的漢子,英子不害怕,還能憨憨地反問:“你是在拉屎嗎?”
沈潔的表演堪稱最不像表演的表演,小英子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和想象,盡在她一雙大眼睛的撲閃之中流露,沒有表演的技巧,一派天然。
有一場戲是爸爸病重,她偷偷到醫院看望爸爸,拿著成績單討爸爸歡心,說起小時候賴床捱打的事,爸爸問她:“你恨爸爸嗎?”
為了不讓爸爸擔心,英子的表情原是愉快又輕鬆的,但聽到爸爸的問題後,她眼裡的愉悅不見了,飽含難過與擔心,說:“不恨。”
這一下,完成了從無邪到含愁的轉變,極為準確地傳達出了情緒。
看到這裡,彈幕中的觀眾紛紛表示,小姑娘演技太好了。
就連《鐵齒銅牙紀曉嵐》的編劇史航也曾發微博,表示“英子是一個完全沒有童星作派的感染力極強的小丫頭。”
可是這個極有靈性的小丫頭,還是吳貽弓從其他導演那裡撿漏得來的,
02 撿來的女主角在拍攝《城南舊事》前,需要確定“英子”的演員人選。
在選拔時,吳貽弓導演很講究演員的眼神,他認為孩子和大人對待世界的不同,全部表現在眼睛裡,所以他要找的小英子就是眼神要特別的純,而且充滿對成人世界的好奇。
當時上海電影製片廠的宋崇導演也在為他的《閃光的綵球》選拔演員,吳貽弓便也跑到現場去湊熱鬧。
一眼掃下來,吳貽弓看中了兩個小孩子,其中一個就是沈潔。
吳貽弓還暗喜這兩個孩子都沒有被宋崇看上,自己撿了漏。
他請宋媽(鄭振瑤老師)把兩個孩子帶回北京的家住了一段日子,加深感情,因為故事裡的英子和宋媽可是無話不說。
第一次到北京,第一次沒有爸媽陪伴住在別人家,沒幾天,沈潔就和鄭老師親近了,直接就喊起了宋媽。
於是經過一番考量後,沈潔入選了,另一個小朋友成了另個角色“妞兒”。
據吳貽弓導演解釋,僅僅因為沈潔的眼神時刻都是琢磨的,好奇的:
“沈潔她沒有那種非常強烈的表現慾望,有些憂鬱。但是我感覺她在心裡面探索,她琢磨在這裡面誰最大,誰說話最有用,誰是導演。她那種求知的問號式的眼光與我設想的小英子的需求非常吻合。”
能被選中,沈潔也非常興奮,憋足了勁好好準備,她在劇本上把所有屬於自己的355個鏡頭都打上了記號,每一個鏡頭都細細琢磨、推敲。
但是奇怪的是,這樣下功夫,開拍時沈潔卻怎麼演都不對勁。
吳貽弓見狀對她說:“你不用去硬演,你自己就是小英子。”
果然,吳貽弓這麼一點撥,沈潔很快就進入了角色,她自己後來也講:“我並沒有感覺自己是在演戲,而是全身心地投入了角色裡。”
入戲的時候,甚至真的把鄭振瑤飾演的宋媽當作了老媽子,讓她幹這幹那。
當沈潔成為林英子,影片《城南舊事》中那淡淡哀愁、沉沉相思混融一體,電影也就大獲成功,播出後,贏得了1983年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最佳女配、最佳音樂三項大獎。
03 成於“英子”,卻不侷限於“英子”的人生電影火了之後,沈潔也火了,和當時走紅的劉曉慶、陳沖一樣,她的照片也開始出現在筆記本的封皮和掛曆上。
沈潔開始片約不斷,演《城南舊事》時她10歲,後來拍了電視劇《孫中山與宋慶齡》、《這不是誤會》、《上海屋簷下》……她的青春期在熒幕中度過,但再也沒有可以超越《城南舊事》的作品。
不過沈潔眼中的世界前所未有地變大了,她開始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
和日本劇組的一次接觸,改變了沈潔今後的人生。
當時,上海電視臺和日本NHK電視機構合拍劇,沈潔飾演劇中人物,第一次見識了日本製作隊伍的專業。
上海的冬天冷,那時候空調在上海還是稀有物,日本工作人員就給沈潔貼上了暖寶寶,沈潔被這個神奇的東西驚到了,還專門剪開看過。
日本劇組離開上海時,一位關係好的姐姐送了一些日本歌曲的磁帶給沈潔,松田聖子、藥師丸博子、山口百惠……這些日本歌手的歌讓沈潔心醉不已。
彼時日劇在中國也上映過好幾部,《血疑》更是全民皆知。
後來,有一位日本教授主動聯絡上了沈潔,他是《城南舊事》和“英子”的粉絲,表示可以幫助沈潔赴日留學,於是在1992年,高中畢業後的沈潔漂洋過海到了日本。
就像很多留學生一樣,沈潔開始一邊打工一邊讀書,但她並沒有學習表演,而是對法律產生了興趣,於是學了四年法律。
大學畢業後,她進入NHK做一檔中國語言會話的節目主持人,也擔任撰稿、編導,還註冊了一家文化公司,做中日文化交流的工作。
但“英子”一角讓她和中國影視,和林海音之間的緣分從未斷絕。
2000年,沈潔回國創立了自己的公司傳播有限公司,將林海音的另一部著作《婚姻的故事》改編成電視劇投入拍攝。
其實大學畢業後,沈潔每年都會去臺灣,除了為定居臺北從未謀面的爺爺掃墓外;最重要的就是拜訪“奶奶”林海音。
現在的沈潔已經48歲了,年近半百的她依舊從容且溫和,眼神裡依舊有小時候的光。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現在的娛樂圈長江後浪推前浪,不但更新速度快,明星出名的年紀也越來越小,童星儼然是一種產品,可以通過一整套的流程被製造出來。
但很多童星紅極一時,在熱度消退後不知所措,只能吃老本,既不能重回巔峰,也不能完成轉型,其實過得並不快樂。
《城南舊事》裡的“英子”小小年紀就深味分別的滋味,或許正因如此,沈潔才愈發懂得珍惜,就像她自己所說:“從小我就愛唱唱跳跳,愛表演,後來演電影電視,到自己投拍影視劇,……”
一直做自己喜歡的事,雖然銷聲匿跡於螢幕,但是在她長長的一生來看,何嘗不是富足且幸運的?
(圖片源於網路,侵刪)
-
1 #
-
2 #
初中的時候看過。英子十分可愛,有些淡淡的憂鬱但又不失天真,眼睛裡滿滿都是好奇,不是在演別人的故事,而是自己的生活,很真實。
-
3 #
記得小學學過《竊讀記》就是選自《城南舊事》。看了電影之後覺得她就是從書裡走出的英子。
-
4 #
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是小孩子了。我第一次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就哭了
-
5 #
得感謝那個時代,導演還能自己挑演員。像現在,帶資入組,還能有這麼好的演員?
-
6 #
好可愛的女孩子,我以後一定要養個女兒
每個階段都能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不僅僅是一種勇氣,也是一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