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不知道有多少網友和伯光君一樣。

2021年年初的國產劇,在《山海情》收官過後就陷入“無劇”可看的程度。

但是,與《山海情》同期開播的國產劇並不少。

比如古裝劇《上陽賦》《風起霓裳》《玲瓏》等,都市職場劇《緊急公關》《正青春》等等。

其它劇集還有年代劇《覺醒年代》,警匪劇《刑警之海外行動》,都市劇《假日暖洋洋》等劇口碑還是不錯的。

但是因為題材等原因沒有大火特火,還是有些可惜了。

其它還有些都市偶像網劇,再到甜寵等等網劇便不提了。

這些國產劇沒有大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質量和口碑不行。

畢竟《山海情》是一部“扶貧攻堅”題材,哪怕有“正午陽光”的保駕護航,但是電視劇開播前也沒有多少觀眾看好它。

結果呢?

《山海情》憑藉著過硬的製作,演員全員實力派的表演,尤其是對於貧困的西北農村真,與“扶貧攻堅”的真實展現。

電視劇的高質量和高口碑,最終換來了電視劇的大火。

哪怕是很多從小在城市長大的年輕觀眾都非常喜歡《山海情》。

同期其它國產劇如《緊急公關》《正青春》《上陽賦》《風起霓裳》《玲瓏》等因為口碑不行,成績跟著撲街的情況下。

這代表著中國觀眾對於電視劇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了。

一部電視劇的口碑質量,才是決定它們能不能火的真正原因了。

流量明星與“群魔亂舞”的國產劇

國產劇之前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群魔亂舞”的歷史時期。

政府管理,影視公司生產,人民群眾消費。

眾所周知,中國某部門限制了大量的題材肯定是有的。但是官方沒有限制的題材,這個還是拍不好是為啥?

這個是商業資本、影視公司與觀眾審美相互影響的問題。

中國消費觀眾最主要的問題,絕對是青少年觀眾佔據主導消費地位。

青少年觀眾的主流審美,還是停留在剛剛富裕時期對偶像文化的消費上(特別是日韓偶像文化,一度讓中國娛樂圈佔據半壁江山)

什麼?

你說你被代表了?

你喜歡看的是英美、美劇、日劇和韓劇。

哪像國內影視劇都是垃圾,“流量明星”你更是見一個罵一個?

據伯光君觀察發現,大多數觀眾只是討厭自己不喜歡的流量明星,維護自己喜歡的流量明星罷了!!

不信?

2020年年末有一部阿寶色,動作設計拉跨,故事劇情稀爛的武俠劇,流量粉絲與網友在網路撕得昏天暗地呢?

中國年輕觀眾追捧“流量明星”,導致“流量經濟”火熱。影視資本為了利益請“流量明星”進入影視行業,最終攪亂了內容。

這絕對是國產劇爛劇橫行的時期,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兩個群體相互的反饋,也就形成了國產影視劇“群魔亂舞”的局面。

這個時間跨度基本是從2010年左右到2015年左右,但因為因為國產市場的發展,也導致國產爛劇分成了兩種模式。

《上陽賦》《風起霓裳》《玲瓏》《緊急公關》《正青春》等。

它們正好代表了當前國產爛劇的兩種不同模式。

《風起霓裳》《玲瓏》是2010年後的“流量明星”搭配港臺導演古裝劇模式。

《上陽賦》《緊急公關》《正青春》是2017年左右,內地嚴肅劇導演轉型拍攝的“懸浮”電視劇的模式。

注:這幾部劇在國產劇市場是主流劇集,與小成本網劇明顯不是一個型別,本篇並不涉及到小成本網劇。

港臺導演與“流量明星”偶像劇的尷尬

2010年後,“流量明星”與港臺導演搭配對於國產劇造成影響的問題。

這個伯光君已經多次寫過稿子分析了,本篇就大致提一下吧。

港臺因為經濟發展得更早,流行文化產業同樣更早發展成熟,所以在8090年代商業影視劇相對於內地有很大的優勢。

2001年,中國內地簽署wto全面進入“市場經濟”時代,港臺影視資本也全面北上進入內地。

剛開始因為流行文化產業更成熟,港臺影視資本有很大的優勢,他們也拍了很多優秀的偏偶像類的電視劇(港臺因為歷史原因一向拍不了嚴肅劇集)。

比如《風雲》《水月洞天》《少年張三丰》《仙劍奇俠傳》等等。

後來港臺經濟的衰落,影視工業技術同樣開始落後了(年輕觀眾卻隨著網路時代,見識到了英美日韓劇的先進技術)。

同時港臺影視老一輩精英去世或者凋零,人才青黃不接問題非嚴重。

另外,港臺影視工作者因為歷史環境的不同,他們北上拍劇的態度也是很微妙的。

以前製作就不講究的港臺導演團隊,在2010年左右影視技術處於嚴重落後的狀態。再與後來學習日韓的“流量經濟”結合,最終對於國產影視劇造成了強烈的打擊。

2010年過後,港臺導演團隊拍了一大堆阿寶色,磨皮摳圖和五毛特效的古裝爛劇。

《古劍奇譚》《花千骨》《武媚娘傳奇》《錦繡未央》等等。只要是阿寶色,磨皮摳圖,五毛特效的古裝劇,基本都是港臺導演團隊拍的。

現在這兩部口碑不佳的古裝劇,就是這種古裝劇的遺留。

《風起霓裳 》的導演是陳家霖,而導演陳家霖1974年出生於香港,中國香港男導演,代表電視劇有《地下鐵》《九州天空城》《陳情令》和《且聽鳳鳴》等。

不少人應該知道《玲瓏》是“唐人”的電視劇,其實唐人和於正的發展歷程很相似。

他們都是學習港臺影視劇的製作模式,借當時港臺技術優勢拍攝古裝偶像劇發家;早期港臺影視產業優勢明顯,所以拍了很多經典古裝偶像劇。

但是,後來隨著影視技術和拍攝理念的落後,也跟著一併衰落了。

不同的是,於正憑藉《延禧攻略》成功升級,而唐人在《無心法師》後就不行了。

港臺導演團隊拍攝的古裝劇不管什麼ip,什麼型別題材,投資有多高,有什麼影視行業的精英加盟。

同樣服化道也不錯,但他們拍的古裝劇就是比較“浮誇”。

《玲瓏》與內地導演團隊的《九州海上牧雲記》《將夜》等劇形成鮮明的對比。

而《風起霓裳》類宮廷劇,與內地導演團隊的宮廷劇差距更加明顯。

《風起霓裳》原著多好,如果交給《長安十二時辰》導演團隊,或者正午陽光來拍會是什麼樣的結果呢?

現在這部劇表面上服化道還行,但也沒有任何“歷史感”的韻味。

同時傻白甜,瑪麗蘇等各種魔改不計其數。

內地嚴肅劇團隊轉型的“懸浮”大劇何時休

為什麼上面時間劃分是2010年左右到2015年左右。

因為孔笙等團隊脫離“山影”建立正午陽光,以原本拍嚴肅劇的方式用來拍偶像劇。

2015年的《琅琊榜》,一舉改變當時國產古裝偶像劇的審美。

同年的《偽裝者》則影響了偶像類的地震劇,2016年的《歡樂頌》則對於女性+現實都市劇有著莫大的影響。

正午陽光的出現,倒逼這種原本躺著賺錢的影視公司和導演團隊的升級。

其它不講不論,至少此後國產劇的製作全而升級,以前那種阿寶色,辣眼睛的五毛特效再想糊弄,那是會被網友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的。

同時原本很多內地嚴肅劇導演團隊也開始轉型,但國產影視劇又創造了一個“本來以為是開始,結果是巔峰的效果”。

當前正在熱播的《上陽賦》《正青春》《緊急公關》便是這種結果。

它們都是學習正午陽光那種模式而誕生,但這些劇的問題也非常明顯,如果要概括一下就是“懸浮”。

這些劇製作水平非常講究,演員都是實力派搭配,主題和內容乍看非常高大上。

古裝劇是朝堂權謀,都市劇是職場,現實和兩性題材。

結果呢?

如果是古裝大劇:

那就是除了服化道和演員演技還算過關(也有主角扮嫩的問題),朝堂權謀過家家,集數多節奏拖延中後期嚴重注水,邏輯與細節的問題更是多如篩子。

如果是都市職場劇:

那就是打著職場,現實和兩性的話題。

結果職場細節問題無數,前面講下職場,中後期全是一群人在那裡談情說愛。

說白了,近年來中國網路上出現的“偽歷史劇”、“偽高階級”和“偽精緻劇”,可以說就貼切的概括了這種劇集。

尾聲

我們仔細看看現在的國產劇。

小成本網劇不提,主流的國產劇是不是上述兩種情況最為普遍?

從這幾年的國產劇來看,尤其是2020年大火國產劇的結果,中國觀眾在消費電視劇時的選擇逐漸趨於理性。

現在至少有兩個趨勢,已經變得越來越明顯了。

一是“流量明星”和粗製濫造的影視劇,中國觀眾的反感和聲討力度變得越來越大。

“流量明星”已經會直接影響口碑,而口碑會直接影響電視劇的成績。

二是觀眾對於“懸浮”的大劇,這兩年也開始在反思和探討。

上面的“偽歷史劇”,“偽高階劇”成績不好便是證明。

除此之外,還能夠大火的國產劇。

基本上都是《長安十二時辰》《慶餘年》《沉默的真相》《隱秘的角落》,再到《裝臺》《大江大河2》《山海情》等劇了。

它們要麼是對於國產劇影視工業有巨大的突破;要麼是真正地迴歸現實。

因為質量過硬觀眾給予了高口碑,這些電視劇才會獲得好成績。

最後,懸浮的“偽精緻劇”模式,明顯是國產劇下一個需要攻克的模式。

可是上一個階段國產劇去“流量明星”和粗製濫造,現在還沒有徹底過去。典型就是很多人吐槽“流量明星”如何如何,其實是吐槽自己不喜歡的“流量明星”。

比如某類爛劇明明口碑質量不行,結果播出時明星粉絲和網友仍然因為“流量”撕來撕去。

當這種流量劇還能火爆。

那就證明市場就還不夠理性。

4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夢想和愛情都將實現,致每一個年輕的你。《我的時代你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