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空的日子》是由畢鑫業導演和編劇的一部只有三集的小短片,與其說是小短劇,倒不如說是一部電影,因為它的全部時長差不多剛好是一部電影的時長。
劇情講述的是,面對升學的壓力、老師的恨鐵不成鋼和父母的殷切期盼,蔣百川、姚天成、張珊三個嚴重偏科的學生為了考上大學,不得不選擇藝考這條看似充滿Sunny的道路。在赴考的過程中,發生了諸多搞笑、刺激並且難忘的故事,這些不同尋常的經歷豐富了三位年輕學子的內心,也讓他們對友情、自我和未來有了更深的體會。
這樣的劇情可以說是很平常、很生活化,但是卻能拿下豆瓣8.8的高分,正是因為編劇以真摯的筆觸描繪了尋常的高三生活,引起了觀眾的回憶與共鳴,騰空了無數人美好的青春。
夢想的騰空“你有過鬼迷心竅的感覺嗎?那感覺就像你吃了一口屎,卻還在漫不經心的嚼著。我敢說今天這事兒,怎麼說,也沒吃屎噁心。”
“比吃屎還噁心。”
劇情的一開始,主角蔣百川和姚天成就進行了這樣一段對話,讓人不由得好奇,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才會引發他們二人這樣的評價。
這一謎題並未隱藏太久,接下來的對話就讓觀眾知道,這一噁心的事是嚴重偏科的蔣百川在數學小測中又拿了零分。對於一個十分鐘就能寫一篇滿分作文的蔣百川來說,數學就是上帝為他開啟語文這扇窗時所關上的門。
而在劇中,偏科偏到極致的並非只有他一個人,和他對話的姚天成,以及後來轉學到他們班的張珊也都和他一樣,嚴重偏科。只是,和他不一樣的是,張珊是數學高手,姚天成是外語能手,誰也不礙著誰,語數外三門,他們很公平地一人佔了一科。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夢想的實現往往是要經歷困難曲折的,他們身為主角更不會例外,只不過他們和一般的主角不一樣,他們的困難都是因為自己的性格造成的意外。編劇用喜劇的形式表現他們赴考時的經歷,完全讓人感覺不到這是主角在成功的路途上必然會經歷的磨難,甚至觀眾還看得津津有味,絲毫不擔心他們會考不上。
事實也如此,雖然發生了各種意外導致了遲到,但是監考官心慈手軟地放他們進去了。他們原本打算一人負責一門,保證三人都能考上,蔣百川腦海中甚至還出現了作弊被抓到的場景,然而試卷太過簡單,根本不需要冒著作弊的風險,自己都能獨立完成。
或許有人會覺得,他們試圖作弊的想法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但這恰好是編劇的高明之處,他所設定的這一情節,正是絕大多數人在面臨和他們一樣情境時,下意識地會有的想法。遲到導致考試時間所剩無幾,而自己又嚴重偏科,如果不想些辦法,怎麼能考上大學。當然,最後他們靠的是自己,無論筆試還是面試,都是依靠自己的能力獲得了認可。
考上大學,這是所有學生的夢想,而對絕大多數人來說,考大學是為了有更好的未來。這樣的夢想聽起來很俗氣,但正是人之常情。較之於以某個人的小夢想為切入點所拍攝的影視劇,這一片中的夢想更具有普世價值,大而不空,貼近真實的人生。看著蔣百川三人考上大學,就像是看著萬千學子寒窗十二年,終入象牙塔一般,實現了夢想的騰空。
友情的騰空高三開學之際,張珊由原本的學校轉入了蔣百川和姚天成所在的高中,並與他們成為了同班同學。他們能成為朋友的原因很簡單, 套用白居易的一句詩“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就可以說清了。他們三個同樣偏科,而且能輕易了解對方的想法,看似互相嫌棄,實則互相依賴。
人活一輩子,能有一個懂自己的人不容易,雖然他們三人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知己,但能有這樣了解並且會真心對自己的人不多,因而他們三人的友情在打打鬧鬧中逐漸升溫。
蔣百川是一個武力值很低的人,平時在和人的相處中也是以妥協為主,但是在張珊被前男友騷擾時,卻敢於站在她面前。哪怕只是輕輕推了那個人一下,也是軟弱的他人生中為數不多的勇敢,而這份勇敢是為了他的朋友張珊。張珊是一個大大咧咧的女孩,經常會為了他們倆出頭,會替蔣百川申訴判錯的卷子,也會陪他們倆練習面試。而姚天成明明能考上更好的學校,卻選擇了和他們倆一所大學,因為他們倆對於他而言,是青春這趟旅途中最好的夥伴。
“大學在我心中是個遊樂場,不是什麼讀書聖地,至於那個場景的設施如何,我一點都不在意,關鍵是有沒有人願意陪你在這座遊樂場裡玩,我已經找好了玩伴,所以無論如何,得買一樣的門票。”
“同師曰朋,同志曰友”,對於學生來說,能成為自己朋友的,大都是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玩得最好的同學。人生是一個簡短而又漫長的旅程,沒有誰是獨自走完全程的,能陪伴旅人一程又一程是來來去去的朋友。
友情和愛情一樣,是值得永世歌頌的主題,在這部劇中的友情簡單、純粹,和每個人在學習生涯中所會遇到的友情一樣,真實、日常,值得珍惜。在這裡,騰空的並不僅僅是友情,而是所有觀眾關於青春裡那些單純熾熱、青澀美好的回憶。
師恩的騰空老師是學生的引路人,能遇上一個好老師是學生人生中極大的運氣。在學生時代,除開為夢想拼搏、與同學並肩作戰,最值得回憶的當屬那些與老師鬥智鬥勇的時光。
蔣百川他們所在的是重點班,他們的班主任有每一個重點班老師都會有的通病,那就是極其看重升學率。因此,他在班上制定了一項規定,誰考零分就得舉著試卷繞著班級走一圈,也就是他們口中的“遊街示眾”。這樣的做法很不好,對學生的心靈會造成極大的傷害,也會打壓學生的主動性和自信心。
但不能否認的是,他這麼做是為了學生好,每一個老師在壓著學生學習的時候,初衷一定是為了學生好。讀書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可是在前途未知的情況下,讀書上大學是老師眼中可以預見的好的出路,也是相比於其他路更好走一些的選擇。
劇中老師的做法固然有為了升學率的成分,但他也是真心實意地為學生考慮,希望他們能有更好的未來。往往那些在學校時不能理解的做法,畢業之後回想起來,都會理解。
“這個老師曾經是我最討厭的老師,包括在如此溫馨的環境下,他的這個背影還經常在我的噩夢中出現。不過被嚇醒後,我發現,我並沒有那麼討厭他。”
這是姚天成畢業是所說的一句話,他的想法就和絕大多數學生一樣,無論平時有多反感那些強制壓迫自己學習、很看重分數的老師,畢業的那一刻都只留下了離別的情緒。
這就是導演畢鑫業的高明之處,在處理師生這對矛盾關係的時候,他不美化,也不詆譭,就直接呈現生活中最真實的師生關係,一下就將人的回憶拉回到了學生時代。不煽情,恰恰是最高明的煽情。學生時代是人生中的一段旅程,老師是這一程的引航人,老師們不求能將每一個學生都推向最好的前程,但是在這一段路程中,會認真的對每一個學生負責。
結語《騰空的日子》只是畢鑫業導演眾多青春劇中的一部,這部劇以喜劇的形式將觀眾拉回到了讀書時代,輕鬆、簡單的劇情如學生在學校時的生活一般,純真而美好。在這一場騰空裡,導演以故事為引,騰空了無數人單純美好、青澀難忘的青春。
劇中,蔣百川曾說過這樣一句話:“這許多年,我的人生似乎從未打贏過任何一場戰役,但在那天的某一個瞬間,我突然發現,我和這個世界打成了平手。”
這就是青春,我們會去適應世界的法則,但是我們仍然堅持著內心的選擇。在這一場對抗中,魚死網破的代價太大,所以我們選擇握手言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