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星際探索》:30億公里外太空尋找外星人的孤獨之旅,只是一場打著硬科幻旗號的肆意妄為
有外星人麼?
相信有好奇心的人類一直有這樣的疑問。至於科學家們更是孜孜以求。古往今來有多少人為了尋找地外生物,而付出的一往無前的艱辛,足以感動世人。
電影《星際探索》也是這樣講述孤獨探索外星人的科學家的故事。20年前,一對由科學家克萊福德率領的探索隊飛往了遠在30億公里外的海王星附近,然後失去音訊。20年後,克萊福德的兒子羅伊踏上了尋找真相的漫漫星際之旅。
這樣的背景設計,其實和1997年的科幻恐怖電影《黑洞表面》大致相同。同樣的太空探索計劃,海王星附近失聯,開始新的尋找真相的計劃。不過,《黑洞表面》就是赤裸裸的商業電影,驚悚恐怖的元素堪稱驚世駭俗。特別是腦洞大開的開啟類似地獄的設計,以及異世界惡魔的出現,讓這部電影成為很多人的夢魘。當然,電影本身也就成為一部簡單宣洩的商業電影。
而《星際探索》就有意思多了。這是一部打著硬科幻旗號、和披著文藝外衣,但本質上還是商業思維隨大流的跟風電影。科幻藝術方式的包裝,是師從《湮滅》、《降臨》。硬科幻的方法,師從《地心引力》、《火星救援》等影片。而《星際探索》自身品質上又沒有達到上述影片的高度,在製作層面上再次淪為創作者迸發腦洞的肆意妄為的想象。
父子兩代人的太空探索,尋找外星人註定是一種沒有結果的路程。何況是遠離地球30億公里的遙遠的海王星附近。註定孤寂的旅程,依然孤身向前。這樣的背景設計,很容易將觀眾帶入一種孤膽英雄戲的氛圍,以及類似於《2001太空ODYSSEY》式的關於生命和哲學的思考。特別是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羅伊,一臉苦大仇深、輕度抑鬱的臉,在內心獨白、自我剖析種,更是將這種氛圍渲染的無以復加。
然而,這種貌似高大上的太空哲學設計,在皮特夢囈般的叨逼叨、以及毫無結果的印證中,被證明不過是毫無意義的臺詞,只是為了讓影片顯得深邃,實則毫無意義。甚至在劇情的設計上,根本和這些虛無的臺詞毫無關係。
唯一有意義的一點是,找了半天外星人,還不如身邊的親人重要。
這種強加給自己一個冠冕堂皇高大上的噱頭,讓《星際探索》這部電影在骨子裡就是孱弱無聊。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說的極為準確。
然後在劇情層面,同樣趨同於典型的商業電影,而合《湮滅》、《降臨》等科幻文藝這種近年來的電影型別相去甚遠,肆意妄為的程度也讓硬科幻這個外衣蒙羞。
未來的時代,人類已經在外太空的近地球軌道建立起了堪比城市的外太空空間站。皮特飾演的羅伊在太空行走進行站外維護時,遇到了太空雷暴。皮特就從近百公里的外太空僅憑藉太空服就直接降落到地球表面。
這一點情節設計,除了引出太空雷暴之外,主要的目的就是通過太空直降這點為將來埋下伏筆。雖然塑造了皮特的冷靜、技能高超,也埋下了伏線千里的劇情,貌似用心,其實也開始暴露了影片最大的問題——無視邏輯和常識的肆意妄為,而和硬科幻開始背道而馳。
人類自由落體最高高度是2014年57歲的谷歌副Quattroporte阿蘭·尤斯塔斯完成的,他乘坐高空氦氣球達到地球大氣層平流層的邊緣,在41419米(41公里)高度一躍而下,成功落地。
而在電影《星際探索》中,羅伊本身在百公里高度太空空間上工作進行太空行走,當時是在和空間站同時在太空高速飛行,這樣就不能快速擺脫高速,向地球墜落。而會想很多失去動力被地球捕獲的太空垃圾一樣,緩慢的降低軌道,直到和大氣層摩擦而燒燬。初點位置的執行狀態,和一直在地球引力圈(氦氣球升空抵達平流層)的谷歌Quattroporte的執行情況,這兩點有很大的不同。
接下來的劇情,為了塑造《星際探索》的孤獨感更是肆意妄為,十足的刻意。趕往月球基地後,讓太空司令部安排在羅伊身邊的老爺子在月球海盜的襲擊中受傷而退,這還是尊老。接下來,在趕往火星的旅程中,更是讓飛船船長受到狂暴的大猩猩襲擊領了便當。
在這裡,除了讓營造羅伊獨自上路的悲劇色彩外,當然也要體現出羅伊的冷靜、人性,特別是為接下來羅伊能夠獨自駕駛飛船做下鋪墊。
羅伊這麼能幹,但到達火星之後,被太空司令部以心理評估不合格為由,拒絕其繼續進行接下來的趕往海王星的計劃。褲子都脫了,任你千百個理由也要蹭蹭吧?在火星女同事的幫助下,羅伊終於在最後一刻蹭進了飛船。在升空加速擺脫火星引力的飛船中,船員們開始了腦子進水的作死行為,想制服蹭進來的羅伊,結果被飛船擺脫引力時的強大推力而直接處死。
就是這樣,假借月球海盜、和路人的主動作死,羅伊終於以孤家寡人的名義,悲壯的踏上了獨自30億公里的找親爹的星際之旅。
結果見到親爹之後,並沒有費什麼脣舌,就安撫了親爹。準備回到自己飛船的時候,親爹一心求死,飄蕩於星空之中。這時候羅伊再次上演超能之舉,扛著一扇門板,穿越小行星帶,飛回自己飛船。並且憑藉炸燬老爹飛船的爆炸力,回到了30億公里外的地球。
電影《星際探索》在影片情節結構上非常簡單,最大的問題還是對基本常識和邏輯的無視。很多人會說,這只是電影而已。是的,這不是紀錄片,不是普及知識,但既然打著硬科幻的外衣,那起碼在最簡單的情節上不要做出跳脫的設計吧。那除非除掉硬科幻的外衣。
相對比,《地心引力》、《月球》,就做的有情有理,不會在常識和邏輯上犯下明顯的錯誤。
以及,步《湮滅》《降臨》的後塵,電影《星際探索》同樣失於無效、虛無而毫無意義的文字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