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想法:
因為《如懿傳》整個劇情很擰巴,邏輯立不住。
《甄嬛傳》是架空歷史,先按下它涉嫌抄襲這件事不提,寫架空歷史類作品最爽的一點就是不用太考慮所要引用的素材的年代,所以這個故事背景看起來很合理。即使後來套在雍正一朝,也大部分說得過去,讓觀眾看了不會直接就說這東西亂套。
可《如懿傳》就不同了,榴蓮子明晃晃地寫明這是乾隆年間的事兒,要命的是女主角還是歷史上那個地位很尷尬地被廢的皇后,怎麼把情節圓的好就是個大問題,很考驗作者和後來編劇的功力。可是呢,明顯作者編劇都不具備這個能力,所以砸了。
比如榴蓮子非要讓女主和乾隆青梅竹馬,是一世真愛,可問題是要是這樣的話為啥會有後來發生的事呢?所以就要給他倆之間製造矛盾衝突,想表現出年少真情被一點點磨滅的悲劇感。可是很遺憾,這個過程太擰巴了,沒有什麼說服力,看到最後估計誰都不會相信皇帝的最愛真的是如懿,因為他乾的那些事兒實在讓人無法替他開脫,這段感情的基調根本立不住。
每個要下線的妃嬪死之前都要拍一段獨白,而且臺詞都是什麼“痴夢一場”“來世要做個好人”就很無聊。
不過有記憶點的臺詞也有,也很有氣勢:
“臣妾是皇上親封的貴妃。”
“本宮是皇上親封的皇后!”
但是推動故事發展的、有隱晦深層意義的臺詞很少。
甄嬛傳裡“皇后,殺了皇后”這一句話就作為線索並且本身有雙層含義,讓觀眾就感到震撼。
還有甄嬛回宮後不久在道路上遇到安陵容,兩人的對話含義也頗深,並沒有直接說出我要來害你,在地上放鵝卵石的人到底是誰,成為了甄嬛傳的一起懸案。
另外說一下如懿傳裡妃嬪失寵後復寵的手段,除了唱歌就是跳舞。延禧攻略裡,魏瓔珞第一次失寵,在蘇州街裡扮演沽酒女,第二次失寵,扮成太監和皇上獨處,撩皇上。這兩個場景真的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