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終結篇那些事
《死亡聖器》是最後一部《哈利波特》小說,也是系列電影的終結篇。
兩部電影雖然分為上下兩部,相隔8個月上映,但拍攝的時候是同時進行的,可以理解為劇組在拍攝時就是當成一部4個半小時的電影去拍。
如果《死亡聖器》是在去年或者今年上映,那麼華納兄弟影業或許很有可能會以一部超長電影的方式登陸流媒體平臺,就如《正義聯盟》導剪版那樣。
《死亡聖器(上)》是首部離開霍格沃茨校園的公路電影,一部徹頭徹尾的成人向奇幻懸疑片。
當然,哈利在終結篇已經是成年人,故事風格轉向灰暗和深沉象徵著他告別了純真美好的童年,真正踏入充滿未知、兇險以及殘酷的成年人世界。
而羅恩和赫敏,在終結篇終於確定關係在一起,且貢獻了羅赫黨期待已久的一個真吻(非借位)。
值得一提的是《死亡聖器(上)》是系列電影中麥格教授以及啞炮費爾奇唯一沒有登場的電影。
從2001第一部上映,到2011年最後一部,10年時間讓粉絲們觀賞到了8部超高質量的魔法電影,有一說一,哈利波特電影已經算是很忠實原著,沒有出現很誇張很滑稽的胡編亂改。
當然,我是說相對而言。
肯定會存在為了商業化和娛樂化從而適度改編的片段,不過有些改編我個人難以接受,那就是電影裡面鐵三角的人設,與原著有較大差異。
原著中的哈利是絕對主角,善於思考,屢屢急中生智,化險為夷,是智勇雙全的巫師,可在電影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赫敏的光環幾乎要掩蓋哈利。
比如最後一部電影,尋找拉文克勞的冠冕,原著是哈利自己想到,電影卻改成了是盧娜的提醒;
開啟金色飛賊,原著裡是哈利自己想到,電影卻改成了是赫敏的提示;
重返古靈閣的戲份中,三人跳到克里蘭肚皮龍的背部逃脫,原著也是哈利的主意,電影裡又改成了是赫敏想出來的妙計。
全系列電影確實給人一種強烈的感覺,那就是把哈利的智商值強行下降了30%,然後把這30%加給了赫敏,讓赫敏成為了最強大腦般的存在。
至於羅恩……也被改成了說相聲的工具人,在電影純粹負責搞笑和出洋相。
所以系列電影確實可以稱之為:
《赫敏和她兩個沒用的男人》
《死亡聖器》的院線版同樣刪減了不少情節,只收錄在DVD(華納果然是賣碟大戶)。
具體刪減情節有:
佩妮在離開女貞路前與哈利的對話
哈利和達力的握手
食死徒搜查已經空無一人的格蘭傑家
偽裝成倫考恩的哈利在魔法部的電梯中經過亞瑟已被監視
哈利和羅恩在森林中抓兔子
羅恩教赫敏如何打水漂
其中我最不理解的刪減是德思禮家那段。
這段戲極短,卻對豐滿人物形象很重要。
離開女貞路之前,姨媽在屋子裡對哈利說:
“莉莉死了,不僅是你失去母親,我也失去了妹妹。”
然後哈利還在門前與表哥達力握手告別。
2,NG次數最多的單鏡頭《死亡聖器(上)》一開頭,眾人需要轉移哈利逃避食死徒的追捕,決定在房間讓其他六個人也變成哈利波特,從左到右分別是韋斯萊雙子、蒙頓格斯、芙蓉、羅恩以及赫敏。
七個哈利波特,每一個都需要丹尼爾演出符合各自人物的特徵,包括神情和一些細節動作。
當被問到這場戲最滿意的時刻是什麼,丹尼爾說自己最高興就是穿上芙蓉的衣服,很漂亮。
導演大衛·葉茨也稱讚:丹尼爾演女人真是一絕!
丹尼爾還說魯伯特走路的時候屁股扭動得非常性感,演艾瑪時很快就透過,但演其他五個人卻要NG很多遍。
反正這應該就是全系列電影NG次數最多的單鏡頭,多達95次。
3,人間蒸發的蟲尾巴蟲尾巴即小矮星彼得,在原著中他的最終命運是被伏地魔賜予的銀手扼死,電影卻改編成只是被多比擊昏。
然而在霍格沃茨大戰中他卻完全失蹤,彷彿人間蒸發,命運不了了之。
4,祖安精靈克利切為布萊克家族服務的祖安精靈克利切,初次登場於《鳳凰社》,配音演員是蒂莫西·貝特森,然而他在2009年逝世,所以《死亡聖器》改成了由西蒙·麥克伯尼配音。
5,多重分身的演員拉文克勞學院院長菲利烏斯·弗利維,扮演者叫沃維克·戴維斯,事實上這個演員在全系列電影總共出演了5個角色,除了弗利維教授之外,其他4個分別是:
《魔法石》裡面的銀行出納員,妖精拉環的配音(當時的演員是美國人),《死亡聖器》妖精拉環本人以及《阿茲卡班的囚徒》合唱指揮家。
6,章魚船長也來客串比爾·奈伊是我本人非常喜歡的一位英國老戲骨,經常出演那種公爵、長老、吸血鬼或者反派領袖之類的角色,比如在《加勒比海盜》裡面飾演戴維瓊斯船長。
在《死亡聖器(上)》也客串出演了新任魔法部部長詹弗斯·斯克林傑,發表了一段振奮人心的演講,不過不久後就被食死徒殺害,還是死在臺詞中的那種。
7,《死亡聖器》那些幕後數字芙蓉·德拉庫爾和比爾·韋斯萊的婚禮場景,劇照製作了4000個小點心道具;
戈德里克山谷的場景搭建,劇組為了營造出大雪覆蓋下陰森和慘敗的氛圍,弄了40噸人造雪;
霍格沃茨大戰的場景,劇組用聚苯乙烯打造了幾千塊廢墟石頭道具;
霍格沃茨大戰的戲份中,納威為了勾引食死徒大軍進入橋樑,故意對其嘲諷,其中那一隊食死徒大軍的領袖是追捕者斯卡比奧。
斯卡比奧就是把哈利成功抓捕到馬爾福莊園的反派。
在幕後,斯卡比奧的演員尼克莫蘭以為這場戲就他自己是真人,背後的千軍萬馬全是電腦動畫生成,沒想到當天拍攝現場,劇組真的請了1000名群眾演員,在他身後瘋狂吶喊,營造出氣勢洶洶的真實壓迫感。
8,全系列最後一個鏡頭《死亡聖器(上)》鐵三角偽裝成魔法部工作人員,從烏姆裡奇那裡搶奪了掛墜盒魂器,然後一路逃亡跳進壁櫥的那一幕,是電影拍攝的最後一個鏡頭。
同時,這也是三人組的演員丹尼爾、艾瑪以及魯伯特在整個系列電影的最後一個鏡頭。
拍完後,三人當場崩潰痛哭,哭得淚流滿面,泣不成聲,那是他們漫長的10年拍攝之旅的終點站。
在那一刻,一切都結束了,以後再也不用背劇本、跑劇組、揣摩角色,可對三人來說,內心宛如被掏空一般,大腦空蕩蕩的,一度無法接受已經殺青的現實。
殺青演說
9,霍格沃茨永不畢業《死亡聖器(下)》是2011年票房最高的電影,也是影史第9部票房破10億美元的電影,位居2011年全球電影票房榜第三名。
而當年第一名是《阿凡達》,第二名是《泰坦尼克號》,兩部都是詹姆斯·卡梅隆的作品,卡神牛X!
一轉眼便來到2021年,《哈利波特》最後一部電影依然能排在全球票房榜第13名。
電影最後一幕,19年後的鐵三角送自己的孩子去九又四分之三站臺搭乘霍格沃茨特快列車,稚嫩的後代們坐在車廂內,這時一隻巧克力蛙出現在窗戶,正是呼應了第一部電影的開頭。
首尾呼應
是的,10年魔法夢,8部麻瓜淚,雖然哈利、赫敏和羅恩的故事已經落幕,但霍格沃茨卻永不畢業,巫師世界的輪迴永遠不會中止。
時間是一把殺豬刀
正如2020年《魔法石》在國內重映,2天不到票房就破億,再次證明國內觀眾對這個IP有多熱愛。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傳來了《哈利波特》將推出電視劇集的訊息,然而這只是外界猜測,就算有也處於早期開發階段,反正沒有任何官方實錘。
但有一說一,《哈利波特》是最賣座的系列電影,華納想要繼續壓榨這個IP的剩餘價值也不足為奇。
有興趣深入瞭解和親眼感受這些幕後的小夥伴,可以去看看官方紀錄片《創造哈利波特的世界》,總共8集,開始、成長、角色、音樂、生物、故事、發展、特效,每集都挺長,詳盡介紹了10年拍攝的方方面面,資訊量極大。
開拍前的第一批照片
以上就是《哈利波特冷知識》第8期。
至此,我寫的這個《哈利波特》電影幕後向專欄全部結束,合計2萬4千多字的文案,對各位霍格沃茨的校友應該夠誠意了吧?
當然,《哈利波特》的世界觀無比宏大,人物關係更是錯綜複雜,我以後會繼續寫寫其他方向的內容,比如人物向、道具設定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