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今年的國慶檔,上映了一部有關攀登的電影,就是李仁港導演,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等人主演的《攀登者》。

這部電影同樣也是為了記住,記住1960年和1975年中國登山隊兩次拼了命登頂珠穆朗瑪峰的歷史,而他們之所以攀登,是捍衛國土的尊嚴。為國登頂,寸土不讓。

歌德曾說過一句話:歷史給我們最好的東西,就是他所激起的熱情。

在上世紀50年代,中國還在忙著解決溫飽問題的時候,就有國外的登山隊從珠穆朗瑪峰的南坡登頂。

然而,在中國境內的北坡,始終沒人上去,正因為如此,就有人說:貴國都沒人爬上去過,憑什麼分一半?

在1960年2月,由214名隊員組成的中國珠峰登山隊正式成立,這些人,平均年齡不超過24歲,有工人、老師、農民、軍人、科學家等等。

目的只有一個,將國旗插上珠峰的最頂峰。

人在珠峰行走,無異於高空走鋼絲,稍有不慎,就會萬劫不復。有人後撤嚇退,有人因為高原反應犧牲了,有人嚴重凍傷直接截肢,有人一腳踩滑,摔下去後,無影無蹤......

在到達海拔8680米處的“第二臺階”時,只留下了4個人,他們分別是:王富洲、屈銀華、劉連滿、貢布。

在當時十分惡劣的條件下,劉連滿在緊要關頭,用自己的肉身作為“人梯”,讓其他同伴踩著他的肩往上爬。

1960年5月,王富洲、屈銀華、貢布實現了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把五星紅旗插到了世界之巔。

當年,還有個插曲,甘為人梯的劉連滿精疲力竭,無法繼續,他以為自己會死在那裡,於是他寫了一封遺書:王富洲同志:我沒有完成任務,對不起人民,這裡你們留給我的氧氣和糖,你們用吧!或許它能幫你們快些下山,把勝利的訊息報告給祖國人民,永別了!

讀到這些字的時候不禁覺得肅然起敬,那個年代的他們是多麼的樸實無華,且堅定......

電影《攀登者》就是從1960年的這次登山開始講起,吳京飾演的方五洲就是隊長王富洲和劉連滿兩人的化身,影片中,也重現了“搭人梯”的驚險場景。

張譯飾演的曲松林取材於屈銀華,當年屈銀華在緊要關頭,由於鞋底太滑,被迫脫下了鞋,後來,他的十根腳趾包括兩個腳後跟,都因凍傷太重而被切除...所以我們看到,張譯在片中是一瘸一拐的......

而拉旺羅布那個角色有貢布的影子,他是當年四人組裡唯一還在世的,我看了一篇採訪,貢布始終保持著對登山事業和大自然的熱愛,滿頭銀髮的貢布說:是山給了我一生的幸福,每一座雪山都在我心裡。

當然,這是電影,角色和當年的隊員或許並沒有任何關係,哪怕有關聯,也是為了銘記。

影片中攀登的片段,一開始的雪崩拍的大氣磅礴,觀眾彷彿置身於雪山中跟著角色一起打滾,在那種暴雪絕境中,人雖微小如蟻,但那種搏命攀登的信念,很扎心。

片中,吳京搭救張譯而捨棄攝像機的那場戲詮釋的也很動人,一定意義上,那場戲的情緒是貫穿整部電影的。

在他們仨登頂的那一刻,他們拖著疲憊的身體,四顧茫然,發現再沒有往上的路了,才反應過來是登頂了。

人的偉大就在於此,很多時候,登上一個“頂峰”,是在無限接近絕望的過程中產生的。大概,這就是人生的奇蹟吧......

在電影中,1960年那次的登山,是作為引子出現,是某種精神嚮導。

而《攀登者》更多的,講的是15年後,也就是1975年,在方五洲、曲松林和傑布的帶領下,中國登山隊第二次登頂珠峰的故事。

影片中,他們之所以再次登峰,是因為當年他們的攝像機掉下懸崖,以至於沒有足夠的影像資料證明他們上去過,國際社會就一直質問:貴國憑什麼說你們登頂了珠峰?

於是,就有了這第二次登頂,而且,這一次不但要登頂,還要精準測量出珠峰的高度,在1975年5月27日14時30分,中國登山隊的9名隊員再次登頂珠峰,併成功測量出了珠峰的標準身高:8848.13米。(現在,我們公認的高度是8844.43米)

從此,“中國高度”也成了國際通用的珠峰標準高度。

在《攀登者》裡,灌入了很多情感戲,比如,第一次登頂“失效”後,方五洲(吳京 飾)的鬱郁不得志。

比如,方五洲和戀人徐纓(章子怡 飾)的苦戀。

再比如,曲松林(張譯 飾)丟失相機後的深深自責等等。

這些深情滿滿的家國情充盈著波瀾壯闊的登頂。

由於是第二次登頂,影片中加入了很多年輕隊員,井柏然飾演的李國樑、胡歌飾演的楊光、陳龍飾演的林傑等等就是新一批的登山隊員。

銘記最好的方式,莫過於傳承。

而且,在新一代的攀登者中,人物的個性也更鮮明,比如胡歌那個角色,他登頂的使命感沒有那麼強,他只是覺得峰頂會離死去的父親“更近”,攀登是他表達情感的方式。

其實,人人都可以是“攀登者”,為了征服心裡那座山,為了一口氣的尊嚴,而選擇不斷向上攀登,終有一天我們能登上自己心中的那座高山。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童謠嫁富豪後變高調!這麼瘦的裙子輕鬆塞進厚衛衣,螞蟻腰太驚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