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Alan
黑色幽默、懸疑探案、荒誕離奇……把這幾個標籤合而為一,科恩兄弟的經典西部片《老無所依》無疑最符合標準。
2007年上映的《老無所依》改編自美國小說家考麥克·麥卡錫(Cormac McCarthy)的同名小說。
麥卡錫的小說體裁包括美國南方哥特、西部小說和後末日風。
他在撰寫《老無所依》這個故事時,本來就是按照電影劇本來寫的,後來才改為小說發表。
電影片名也是書名,老無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這個名字源自偉大的愛爾蘭詩人葉芝的詩篇《駛向拜占庭》(Sailing to Byzantium),是象徵主義詩歌的代表作之一。
全詩前幾句這樣說:
That is no country for old men. The young
In one another's arms, birds in the trees
– Those dying generations – at their song,
那地方可不是老人們待的。年輕人
互相擁抱著,樹上的鳥兒
——那些垂死的世代——在歌吟。
詩人葉芝(1865-1939)
作家考麥克·麥卡錫
葉芝借這首詩表達一種希望透過藝術達到不朽的思想,作家麥卡錫又在小說中浸透了自己所秉持的道德觀和末日觀。
當科恩兄弟以其標誌性的電影作者語言再次演繹這個故事時,完美地呈現出故事冷硬的基調和主題思想。
但同時又像葉芝詩中的神秘主義,以及麥卡錫小說中的虛無主義和悲觀主義,《老無所依》這部電影給人的感覺也是覺得很好,但又不知道哪裡好。
電影的故事發生在美國-墨西哥邊界,西部荒漠,荒涼但危機四伏的環境是一場驚險追殺最好的舞臺。
毫無原則的冷血職業殺手安東·奇哥被捕後在警局用手銬勒死了警察,並用他獨特的武器——氣罐槍,殺死路人從而換車逃離。
另一邊,狩獵羚羊的退伍老兵莫斯意外地發現了毒販火併後的現場。
莫斯發現這宗毒品交易有蹊蹺,果然順藤摸瓜找到了裝有鉅額鈔票的錢箱,準備私吞的他未曾料想之後將會面對的一系列禍患。
夜晚莫斯重返現場時與販毒集團的人撞了個正著,僥倖逃離後知道自己已經暴露,於是連夜讓妻子回孃家避難,自己想辦法帶著200萬美元的鉅款脫身。
哈維爾·巴登飾演的殺手安東受命追查200萬美元的下落,當然順便也要殺掉拿走錢的人。
他古怪冷酷、殘忍又有實力,作為殺手界名聲顯赫的人物,誰也不想招惹上他,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緊隨莫斯逃跑和安東追殺後面,年老的地方治安官貝爾帶著手下新人負責這次的案件。
經驗豐富卻只想安全退休的治安官貝爾分析發現,這些案件盤根錯節,非常複雜,帶有一定的隨機性,而且追殺者是一個像幽靈一樣捉摸不定的殺手,整個案件非常棘手。
就這樣,三方勢力圍繞著一箱錢逐漸靠攏,一路腥風血雨在緊張刺激的氛圍中拉開帷幕。
《老無所依》最大的亮點就是殺手安東。
他有著復古的髮型,老練的殺人手法,對原則問題十分執著,但同時又選擇透過拋硬幣來決定人的生死,看似是相背離的,但又能展現出人物的複雜性,使這樣一個拎著氣罐槍、一臉驚悚表情的殺手形象深入人心。
影片中有一段老治安官貝爾對莫斯妻子講起殺牛的故事,其中提到的空氣槍與安東所使用的武器異曲同工。
劇情的發展並不是傳統的反殺或是主角光環的庇護,三方勢力就像無規則的布朗運動,看上去大家都在追逐一個主線,但實際上所有的你死我活都是隨機的。
生活,或者說命運的隨機性,是這個故事最大的特點。
這個隨機性故事中最不確定的X就是殺手安東,他選擇殺一個人或者不殺一個人,完全沒有邏輯和原則,也不完全看心情。總之我們不知道他下一步要做什麼,也不知道電影的下一個鏡頭要上演什麼。
故事將“反英雄”和“反情節”貫穿始終:
莫斯憑藉經驗自以為能夠活著私吞下鉅款,最後卻在旅館被黑幫殺害;安東追到了錢,離開莫斯妻子家時卻極其諷刺地遭遇了車禍,險些喪命;老警長貝爾一路追查,卻總是慢了一步,最後退休時感嘆自己或許是真的老了,也應照了“老無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這個名字。
故事中沒有一個人徹底的贏家,能掌握事態的走向。
《老無所依》本身不單單是一部正義懲罰犯罪的單一邏輯,它展現了遊民、殺手、警方之間的變化,進而展現出世事的無常,甚至沒有什麼邏輯。
而且這部電影,或者說《老無所依》這個故事是一個多重主人公設定,並非單一的主人公,故事中的莫斯、殺手安東和老治安官貝爾是分別三個主角,各自擁有不同的慾望,各謀其利,各承其害。
莫斯曾經是個焊工,但不到中年就退休不幹,和妻子隱居在美國西部的荒漠中,但一筆不義之財卻激發了他的貪慾和求生欲。
老警長再也回不到曾經安泰和樂、民風淳樸的世界,他意識到世界變得越發複雜,父輩時期用不到槍的治安時代一去不復返,自己則力不從心、有些跟不上時代了。
殺手安東的出現和離去更是沒頭沒尾,誰也不知道他的來歷,最後消失於一場隨機的車禍。
在“規則”和“原則”的碰撞中,似乎只有拋棄規則才能生存。
“好人”與“壞人”的概念在利益面前顯得如此相對,有人為了錢和生存,有人為了遵守自己的原則,有人為了對得起自己的職業,似乎大家都是對的。
影片最後退休的治安官貝爾回憶自己做的夢,他夢見自己與父親騎行,恍惚之中又從夢中醒來,影片到此結束。
這樣的結局讓觀眾感到悵惘,嘆息過後又有了更深的思考。
電影的表面是荒原的蒼涼之中大開殺戒,實際卻又包裹著對人性的探求。
老警長最後的溫暖的夢也終究只能是夢,因為時代在變換,我們也必須逆流而上才能不被時代洪流淘汰。“所有細微之處都隱藏著春暖花開冰面破裂的巨響”,正如劉同的這句話,電影想告訴我們的或許也正是這些。
狄更斯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智慧的年代,這是一個愚蠢的年代;這是一個信任的時期,這是一個懷疑的時期;這是一個光明的季節,這是一個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應有盡有,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踏上天堂之路,人們正走向地獄之門。”
這段話用來概括《老無所依》描繪的虛構世界也許最合適,沒有對錯,沒有好壞,沒有正義也沒有罪惡。
時代兀自向前,老人無所依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