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競爭激烈的香港影壇,一旦有一部優秀作品出現,很可能會造成兩種現象,一是形成系列電影,二是成為被跟風的物件,好巧不巧,這兩種現象都讓王祖賢趕上了。
首先說系列電影,想必大家都了解,1987年屬於香港影壇的黃金期,許多重量級的作品都是在這一年上映,《倩女幽魂》作為其中之一,雖然香港票房未進前十,卻風靡了韓日東南亞,成為了爆紅款,對於王祖賢來說,也完成了小有名氣到萬千寵愛的轉變,而在《倩女幽魂》之後,徐克與程小東又聯手打造了《倩女幽魂2》和《倩女幽魂3》,雖然期間男主角有變化,但女主角全都是王祖賢,足見她在這個系列中的地位。
至於跟風作品,指的則是《畫中仙》,也有人把它稱為《倩女幽魂前傳》,並將其歸入倩女幽魂系列。
為什麼會有《畫中仙》是《倩女幽魂前傳》的說法呢?
原因並不難解釋,首先是演員與角色兩方面有重合,特別是午馬所扮演的燕赤霞,整體上是一致的,王祖賢在本片中的角色雖不叫聶小倩,但仍舊是女鬼,而片商為了電影好賣,藉此加上倩女幽魂前傳作為宣傳的噱頭,一來二去,也就有了這個說法。
不過,對於這一點,筆者覺得還是需要認真捋一捋的。
想必大家都知道,《倩女幽魂》的第一部到第三部,雖然在演員上有變化,但是全部由徐克的電影工作室製作,屬於一脈相承,而《畫中仙》則是嘉禾創始人之一的何冠昌見到《倩女幽魂》第一部大紅之後,意識到了王祖賢的價值,便找她來拍電影,並交由洪金寶的寶禾公司來製作,所以從“血脈”上來講,沒什麼關係。
當然,徐克的電影工作室對於倩女幽魂四個字沒有專有權,所以,這樣的說法也不是不可以,不過,以筆者的看法,還是建議加上引號,畢竟,這樣也能體現對於製作者的尊重。
捋清楚說法之後,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說說這部《畫中仙》。
如前文所說,本片由洪金寶的寶禾電影公司製作,男主演則是洪家班的元彪和午馬,他們分別飾演拾兒和燕赤霞,一對道士師徒,當然,元彪演的是徒弟,午馬演的是師傅。
熟悉洪家班的都知道,在那個時代,他們拍攝了許多靈幻功夫片,而《畫中仙》在題材上接近,所以在本片中,元彪和午馬是你方唱罷我登場,上演了多場打鬥戲,在影片九十多分鐘時長佔的比例真的不算小。
其實,打鬥戲多一些並不是什麼嚴重的問題,只要動作設計到位,同樣會讓電影精彩,但與87版《倩女幽魂》相比,《畫中仙》少了天馬行空的感覺,更側重洪家班熟悉的套路。
除了在動作戲上並不出彩之外,更為致命的問題則是對於原始素材核心的偏離,即缺乏對人鬼戀的細節刻畫。
大家都知道87版《倩女幽魂》實際上是翻拍自李翰祥導演的同名電影,而兩部作品最原始的素材則是《聊齋·聶小倩》, 而《畫中仙》的整體架構同樣來源於此,但不同於兩版《倩女幽魂》以人鬼戀為主線。
本片通過大量的戲份來描寫午馬扮演的燕赤霞與元彪扮演的拾兒之間的師徒關係和拾兒與吳啟華扮演的崔鴻漸之間的朋友關係,至於王祖賢扮演的莫愁與崔鴻漸也的確有感情線,只是刻畫的並不細緻,稍微讓觀眾有點感覺的時候,電影都快要結束了,尤其心疼王祖賢,明明是女一號,戲份實在讓人感覺配不上,全片下來,大多數的時間就是在擺造型,而且感覺是一個模子,與87版《倩女幽魂》相比,完全是兩個層次,也難怪王祖賢在同類型片中評價最高的還是三部《倩女幽魂》。
另外,本片在佈景上以及人物造型上對於87版《倩女幽魂》都有所借鑑,但精細程度顯然沒有那麼高,而在配樂方面,因為都有黃霑,所以水平沒有多少差距,坦白說,黃霑的歌還挺洗腦的。
綜合來看,《畫中仙》刻意延展故事線,想要適合洪家班擅長的節奏,反而忽略此型別片最核心的賣點,成片效果令人失望,還好當年藉助《倩女幽魂》的風向,票房也沒有很差,過了千萬,倒也值得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