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男人,長相跟帥扯不上太大關係,卻用他的荷爾蒙征服了好萊塢。
他是《鬥士》裡,激情四射的拳擊手:
還是《泰迪熊》的“小賤賤”:
更是在《變形金剛》裡和擎天柱稱兄道弟的人:
這個男人就是馬克·沃爾伯格。
今天米牙要推薦的電影是這個神奇男人的最「硬」之作——《22英里》。
這是一部根據真實CIA特別行動小組改編的電影,也是一部較為真實的特工題材電影,同樣也是一部反映和平年代不為人知的大國博弈電影。
還因為髒話和暴力的畫面,被影評協會評為R級。
電影講述了駐紮在印度尼西亞的美國CIA探員,詹姆斯·席爾瓦,從小就有狂躁症的他,卻是數一數二的特工。他所屬的精密作戰小隊從接到任務開始就不再歸屬任何國家的管控。
正當席爾瓦的團隊在為放射性核武器的下落苦惱時,當地警官李努爾,也是團隊的汙點證人,突然現身並揭發了核武器的所在。
剩下的核武器所在地點被他加密儲存,他要求席爾瓦等人8小時內把他送出印尼,才會說出密碼,否則所有未找到的核武器就會同時爆炸。
時間緊迫,席爾瓦等人立即向CIA遞交了辭呈准備先鋒護送行動,目的是把李努爾送到22英里之外的飛機“天使號”上,並得到李努爾手中的磁碟密碼。
短短的22英里,卻是危機四伏。當地的印尼特工為了追捕李努爾,對席爾瓦進行了沉痛的打擊。但他們雙方都不知道的是,俄方情報局正在背後祕密監視著整個行動,席爾瓦等人也並不知道這場行動從一開始就是場特洛伊行動。
這部電影是馬克·沃爾伯格和導演彼得·伯格的四度聯手,從《孤獨的倖存者》《恐襲波士頓》《深海浩劫》一路走來,兩人配合默契,相互成就。
另外一名主演伊科·烏艾斯也可謂是這部電影的金字招牌。
《22英里》有著明顯的印尼動作片血統。導演彼得·博格一點都不掩飾自己對於印尼動作片《突襲》系列的喜愛。作為主演的印尼的武打明星伊科·烏艾斯,自然成為了導演的一員猛將。
在影片中,而有著多年實拍經驗的導演不僅僅要求實景拍攝,還要求對各個場景進行數字和現場模擬實驗,把握細節。
所以我們能在電影中看到美式槍戰戲和印尼動作戲的左右互搏:
也能看到驚險刺激的追車戲、街道突圍戰:
特工片,向來就是既要有智商又要賣體力,甚至有時候還得出賣色相,所以對廣大觀眾而言具有超強吸引力。
《22英里》應該說完成得很不錯,動作戲刺激過癮,還全面展示了“特工立體作戰的指揮網路”:總部、網路監控、黑客部隊,武裝行動隊,衛星監控系統、攜帶炸彈的無人機,有嵌入人體的體徵晶片……
當今社會,真正的戰爭早就不是隻發生在所謂的“前線”,而存在於我們生活周遭,隨時都可能發生。恐怖早就滲透到生活的內部了,但也總有一些英勇的人保護著我們……
和平不易,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