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青回”這三個字,沒有什麼比《百變大咖秀》更合適。
曾經霸佔過多少90後童年、初中、高中的現象級綜藝,全國唯一一檔全明星發瘋的綜藝。
每一季都能保持高分的,在國綜裡可以說是鳳毛麟角。
停更了七年,它終於迴歸了。
更讓作為老粉的我激動的是,原班人馬!
可,還沒點開節目看。
網友的評價真狠。
翹首盼了七年,它真的失望透頂?
我忐忑著點開了第一期。
01
等了7年的“爺青回”
卻變了味?
豆瓣上,有一位老粉給了兩星。
“以前好看是因為真誠,現在的尷尬是因為敷衍”
2012年,橫空出世的《百變大咖秀》,重新整理了綜藝的類別。
什麼不幹,節目核心就兩個字:“模仿”。
不上價值,不講情懷,不賣慘哭唧唧,沒有一線流量,沒有大製作投資,沒有炒作營銷。
就是很單純的,請來娛樂圈裡各路“模仿奇才”搞最瘋癲的笑。
純搞笑,最胡搞但又最有娛樂精神。
但又不單只是惡搞,模仿過的角色裡,不少神似形似被驚豔到的。
模仿界的實力強者,實屬“百變五俠”。
大張偉,喝酒只喝一盅的“一盅天”。
他和白凱南cos的年畫娃娃,每到過年,都是我揮之不去的陰影。
哦不,是驚恐。
他們這兩張臉不能細看,隔壁家的孩子已經被嚇哭了。
賈玲和沈騰模仿的鳳凰傳奇。
每次一遍,煩惱不見,後槽牙再見。
瞿穎模仿的辛曉琪,不能說毫不相干,真的一模一樣吧?
王祖藍模仿的葫蘆娃,爺爺看了都直呼內行。
太多了,前五季的經典角色太多。
演員演得賣力,沒有包袱,而且幾乎全都真唱現場收音。
現在新的一季,還是那批人,也還是那個舞臺,但一些模仿實屬有點尷尬。
魏大勳版的王力宏,不能說一模一樣吧,基本是毫無相關。
楊迪和劉維模仿的蔡徐坤,幾分鐘的表演裡,就出現了不下三次的廣告植入。
今年的廣告是有點多了哈,但做節目嘛,都能理解。
在魏大勳的模仿秀後,王力宏本尊驚喜亮相。
可一上場就賣課,很難不讓人懷疑,魏大勳的模仿是不是有目的的“內定”。
對比七年前,有些部分的確變了。
廣告太多、植入生硬、強行搞笑、舞臺不夠真誠、對明星和流量的求生欲....
都是第六季《百變大咖秀》存在的問題。
可,看節目的90分鐘裡,我笑了。
不帶思考,不帶顧慮地哈哈大笑了。
前五季也有略尷尬的舞臺,不是很像的模仿秀,但觀眾依然打出了8.5的高分。
有觀眾寫下短評:“那時剛參加工作,白天忙碌晚上回到小房間鑽被窩看百變明星樂不可支,物質條件艱苦卻每天哪生氣活潑。現在依然艱苦,卻很難傻樂了”
也許,覺得節目變味的原因,不是它不好笑了。
02
好笑的綜藝
不需要完美劇本
倒是真有一個“變味”的地方——
沒有反串男扮女裝了。
當年的“反串”,可以說是大咖秀最出彩的部分。
孫堅和虎虎反串的“冰冰”,可真是惟妙惟肖地好看。
這身姿,這拿捏的狀態,誰看得出,這是兩個七尺大老爺們?
實力派的較量,不止有形似,還有演技和劇情。
對比第六季不敢模仿蔡徐坤最出圈的“唱跳rap”的“求生欲”,以前的大咖秀可真是沒怕過幾個“大咖”。
女明星的扯頭髮、甩臉的明爭暗鬥的大戲,內心戲。
《浪姐》不敢播,在這裡說打就打。
他們倆人的白蛇和青蛇,不遜色於“冰冰秀”。
搖曳身姿,風情嫵媚。
這樣的蛇精,把我吃了我也願意吧。
無獎競猜,請問下面有幾個阿雅?
沈凌的女裝也很絕,真假尚雯婕來回切換自如。
大張偉的蔡琴,也堪經典。
現在呢,沒了,起碼第一集沒看到。
開播之前也有網友爆料,節目受某些因素影響,不再有男扮女裝環節。
女扮男裝倒多了起來,還挺有那味兒的。
“姐姐”版F4,這個西門也太像了!
給你10秒鐘猜這是哪位姐姐扮演的?
沒認出來?
那美作、道明寺、花澤類總認得出了吧。
從左到右是:王智、沈夢辰、李斯丹妮、孟佳。
雖然仿的角色很老掉牙,但梗是好笑的。
這次的F4重聚,已是中年男人的聚會。
愛撩頭髮的美作患上了頸椎病,則直接把潮牌生意做到了脖子上。
花澤類的倒立出場方式,一邊喊爺青回一邊笑到頭掉。
一如既往倒立幾十年,花澤類說出了他堅持的理由:“以前倒立是為了不讓眼淚掉下來,現在倒立是為了不讓肚腩掉下來”。
然後四個男人舉杯,共飲一杯Gojito。
你問什麼是Gojito?
就是,mojito+枸杞。
如果說魏大勳扮的王力宏略拉胯。
那大張偉模仿的梁朝偉,還算扳回一城。
神情拿捏得,確實神似。
王祖藍不愧是百變星官,模仿華晨宇,是本尊看了都懷疑眼睛那種。
明明《百變大咖秀》還是那個味啊,怎麼那麼多人覺得演得不像也不好笑了?
文化圈層。
換種說法,就是觀眾已經很難有文化共識哏了。
舉個例子。
以前,流行的人物和梗是真的流行,模仿易中天大家都會笑,懂得都懂。
現在,比如大張偉改編王嘉爾的歌詞梗“誰敢招我,我就把他關進巴比籠”。
處在這個圈層的人會覺得好好笑,有的人則完全get不到點。
不是節目不好笑,也不是演員們實力減弱了。
而是現在像王菲、易中天等這樣的“全民共識梗”,已經少之又少了。
03
沒心沒肺的大笑
久違了
好在,這檔節目的娛樂精神沒有變。
以前的模仿,就連麥架和工作人員都是好笑的。
模仿阿雅,結果阿雅本尊真的出現了。
何老師和謝娜在臺下一臉懵的表情,我相信了這個節目是有在認真搞笑。
現在也好笑。
王智模仿的西門,真的好油啊哈哈哈。
救命,你快把我的秋雅還給我!
美作,司道普!你真的有夠浮誇做作的欸。
各種明星、綜藝咖丟掉包袱,扮醜扮土,目的很純粹,就是想博觀眾一笑。
又魔性又瘋癲,沒什麼立意要昇華,真的就是純搞笑。
但同時又有人質疑:就這樣純搞笑,有意義嗎?不就是“娛樂至死”?
太多力求“價值”“立意”“深度”的綜藝湧現了,甚至不少趕趟隨大流,大多時候卻忘了“快樂”本身。
馬東說過,“娛樂是人的天生本能,所以任何媒體,都有動力去娛樂化。”
我們需要《國家寶藏》給我們以文化底氣,需要《奇葩說》給我們的腦洞和困惑安家,需要《脫口秀大會》的諷刺和侵犯,需要《浪姐》為女性力量發聲,但我們也需要《百變大咖秀》這樣的“瞎搞瞎鬧”的沒負擔的好笑。
我們太久沒看到一檔沒心沒肺只想讓觀眾大笑的綜藝了。
被手機綁架的時代,我敬佩那些可以把手機關掉,坐著靜下心去看一本書的人。
娛樂至死的旋渦,也欣賞那些能從每一檔節目、每一件事件、每一個片段、每一組對話都能悟出“道理價值”的高質量社會人。
但我也希望在開啟手機後,觀看一檔綜藝,能做一個沒心沒肺大笑的“普通觀眾”。
不用時刻琢磨這個地方該笑還是被內涵,不用笑完後還要思考覆盤,不用摁後退鍵反覆聽他說的那句話究竟想表達啥。
只需要在覺得可笑時就哈哈大笑,和別人說“這個好好笑”時,也不怕會覺得自己笑點low。
放輕鬆點,一週一次的傻樂,“瘋”個90分鐘,娛樂“死”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