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地賀歲檔上有兩座高峰
馮小剛,葛優
我覺得是時候把陳思誠也加進去了
陳思誠用了五年的時間
拍了三部電影,一季12集的網劇
每一部作品都是現象級影視作品
每一部作品的主人公都因“CRIMASTER”偵探排行榜而聯絡到了一起
“這是國產電影中第一個 真正意義上可以構成‘宇宙’的電影,
其他說 ×× 宇宙的,全是在融資計劃書裡吹水學漫威,但唐探系列真的有這個潛質”
這是韓寒在去年給出的高度評價
時間在飛速流逝,《唐探3》悄然佈局,定檔大年初一
我們現在回看
陳思誠“唐探”真正構成‘宇宙’電影了嗎?
系列電影和宇宙電影的區別
這兩者電影框架間的區別就在於:系列和宇宙,兩個字眼身上
狹義上看,“系列電影”好比是星系,“宇宙電影”好比是宇宙
星系自然比獨立電影(星球)要大,宇宙自然也是由無數的星系構成
這裡我說個具體的例子。
2015年之前,《X戰警》之所以被稱之為“X戰警”系列而不是“X戰警宇宙”其原因就在於,它的故事主線是圍繞著金剛狼衍生的
這就好比類似《X戰警》中的“金剛狼”是太陽系的中心太陽,
雖然有《X戰警2》(地球),但《X戰警3:最後之戰》(水星)但他們的故事中心都是金剛狼。
直到2015年,隨著《死侍》的上映,“X戰警”系列才逐漸被認可為“X戰警宇宙”
說到這裡,就容易理解了。
系列電影,是特定的世界觀,電影的框架是一個圓形,框架內雖然延伸,但始終只是在框架之內。
宇宙電影,是共享獨特的世界觀,電影的框架是一個XY的座標軸,可以互相延伸,可以無限把範圍擴張
至於續集電影就更簡單了,就是延續前邊的故事,單線延伸,但是沒有框架延伸和XY座標軸的延伸
從漫威“電影宇宙”去理解“宇宙電影”,即不同的超級英雄可以有著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故事也可有相構建,最關鍵的是的有一個共同的世界觀。
這個共同世界觀就好比構成人類生命的碳基元素,雖然人可以有不同的模樣,但是它都屬於碳基元素的生命體。
這樣的思路之下,所謂的“宇宙電影”其實就是可以無限被延伸和拓展下去,它可以從不同的故事,不同的側面跟著“宇宙”往前走。
一部“宇宙電影”不會因為沒有看過前作而影響觀影,但是一部“宇宙電影”勢必要去追過往的故事才能真正理解。
如果不明白,那我再說得透徹一點,所謂“系列電影”就像是續集電影,是一本連載書,而“宇宙電影”則是一套文化輸出。
《唐探》的文化在哪裡?
“系列電影”就像是續集電影,是一本連載書,而“宇宙電影”則是一套文化輸出。
那麼“唐探宇宙”的文化在哪裡呢?在中國傳統文學中。
你可以仔細回想一下,在“唐探”裡邊都會有這樣的一句話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易經·繫辭上》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德經》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禮記》
這話是什麼意思呢?是陳思誠裝X嗎?
當然不是,這話是電影的主題預設,是每一個片段的中心。
在唐探2裡邊,我們都知道殺手是一個研究過道教的兇手,
但他把這份道教的教義給異化了。
所以當秦風揭開兇手的殺人動機時,也正是陳思誠的思考:
“人都是人性、獸性和神性的共同體”
兇手有人性嗎?他是有的,因為他要救人,可是他有獸性嗎?他有獸性。因為他救人的方式是用一個人的生命去換另一個人的生命。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這一層是更復雜的一個哲學領域,人秉受天道之善是透過人性來實現的。
這當然弘揚了中國傳統的道教文化,但也引導了一個更深刻的問題——人性到底是什麼
前後呼應,引發了人們本身的思考。
所以當故事結尾時,秦風疏離整個案件時,還原事情真相。
其中他提到宋義救他時用到的是左手,所以對宋義產生了懷疑,然而宋義卻對秦風說:“當我救你的時候, 你想到的卻是這些,你是神是獸?”
陳思誠再度強化了“正邪之間的灰色地帶”,給觀眾留下了眾多的思考空間,所以在觀眾猜測Q是誰的時候,自然也把秦風給談論了進去。
不過陳思誠有趣就有趣在,他不會把一部電影搞得那麼嚴肅和深沉
在秦風揭露一切真相,用一大堆的哲理說話時,唐仁化解了這種嚴肅性:
“他在我眼裡,不是神也不是獸,而是五百萬啦。”消解了嚴肅
這也是陳思誠的聰明之處。
他曾在2015年接受訪問的時候曾說:
“有人認為喜劇和推理是兩個互相排斥的基因, 因為推理最重要的是氛圍的營造,而喜劇偏偏就是恨不得把那氣給挫掉。 但我不想模仿誰,我更願意用自己的感受去創作。 現在很多喜劇除了抖段子就是抖包袱,沒意思。 國產電影中又缺少一些強烈刺激性 的東西,我希望加入推理後,能看到觀眾的爆笑又驚”
這也是為何“唐探”系列被眾多人所看好的原因,如果你能看到在電影中隱藏的道家思想產生的複雜哲學思想自然是好事,但即使沒有看到,電影的趣味性也能博取觀眾一樂。
唐探到底是宇宙電影嗎?
我先說結論:是。
《唐探2》是“唐探宇宙”的雛形,《唐探3》是宇宙的竣工的最後一筆。
雛形和竣工是有本質上的差異的。
從外在的劇情來說,實質上《唐探2》是普通的前作故事延續,
劇情發展就是線性發展,也就是說有因必有果,在時間上有明確之分。
陳思誠把“CRIMASTER”偵探榜給搬了出來
“CRIMASTER”偵探榜是整個宇宙共同價值觀的現實載體,陳思誠可以借用這樣一個榜單,可以互相影響,同時發生,互相補充。
它可以建立一個無限延伸的立體世界,而不是像《唐探1》和《唐探2》的簡單的故事延續,而是用“榜單”把整個偵探故事給延長了
陳思誠對這點認識很清楚,在極力在避免把《唐探》拍成續集,拍成一部單線敘事的電影,他希望未來是以其他為偵探為主體的電影,進而淡化唐仁和秦風的這條主線。
“CRIMASTER”偵探榜就像是漫威裡邊的“復仇者聯盟”計劃,而唐仁和秦風就好比是鋼鐵俠和美隊,英雄遲早會退幕。
今年春節檔的《唐探3》是整個“唐探宇宙”竣工的最後一筆。因為在第三部的“日本推理”中,即將揭開的是Q的真實身份,而Q身份是前兩部鋪墊懸疑的答案。
《唐探1》就是個工具,《唐探2》滲透世界觀和名偵探群體是的宇宙地基,而《唐探3》是宇宙地基上最後的框架。
陳思誠甚至比好萊塢的“宇宙”開發策略要做得更好更快。
好萊塢電影IP開發基本上有四大策略:
跨界改編系列化、擴窗發行、特許經營、聯合推廣
這是打通整個IP和建立宇宙系列的基本商業行為。
中國的IP開發目前大多是以網文為核心,
實體書,動漫,真人影視,遊戲改編,所謂的IP開發其實就是在不斷炒冷飯,榨乾IP的價值
漫威當年搞漫畫差點破產,是電影救了他,但是漫威的開發其實也不快。
對比陳思誠5年3部電影1部電視劇,漫威則是5年6部電影...是第六年才拍的第一部衍生劇《神盾特工局》第12年拍的《幻視和旺達》
陳思誠在打造“唐探宇宙”的信念和野心是可見的,從側面網劇的成功和《唐探3》的爆表表現也說明,“唐探宇宙”是成功的
你當然可以質疑我,但是就目前的華語電影市場而言,在《唐探》出來之前,中國始終沒有“電影宇宙”大多電影處於概念階段。
華語片曾經的《山海經》《封神演義》《西遊記》《水滸傳》都是塑造“電影宇宙”的強有力的後盾,但是大家都是跟著原著按部就班走,一拍就是拍一部電視劇。
在熱門的科幻領域內,“三體”和“九洲”一直都被視為是中國最有可能成功的“電影宇宙”,雖然“三體”目前還在攝製當中,但是“九州”早已出了好幾部影視作品。
《九州:海上牧雲記》《九州:天空城》《九州飄渺錄》都屬於“九州”系列,但遺憾的是,發現和出品的混亂,所謂的“九州”並沒有建立起統一的世界觀。
從內容端來看,中國有很多出色的電影,但是內容本身的DNA都不具備“裂變”的可能,因為很多專案,是好電影,但不具備產業化可能。
不是所有的電影都能做成衍生品,都能做成主題樂園,都能做成迪士尼公園,中國是有宇宙的基礎,但是結果他們都是失敗了。
對於他來說,一切都才剛剛開始拓展疆土。不吹水,陳思誠的“唐探宇宙”的野心,撕開了多少掛羊頭賣狗肉的流量注水國劇的遮羞布。
如今剛剛開始,方向場內場外,觀眾也都看到了,《唐探4》將會是宣告“唐探宇宙”在成型後成敗的關鍵一環。
我還是希望看到中國能夠有一個成熟且可複製可拓展的IP宇宙出現。
對於一個IP來說,固然可以不思進取,捆綁營銷,榨乾他最後一滴油水,但是任何舊的事物都會面臨死亡
對待IP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斷添磚加瓦,不斷創新,最終去成就他。
我相信陳思誠正走在這條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