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的悲哀與憐憫,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在眾人心中都想看到美好的一面,誰都不願站在世界的一方土地上,看盡世間的悲涼與醜陋!
所謂正義真的沒有勝利嗎?每一天都在奮鬥,到頭來世界不會改變成我們想要的模樣,相反很多人都適應了這個社會的殘酷,甚至一部分人早已被世界改變!
衣冠楚楚的人有時比魔鬼更可怕!《熔爐》是由黃東赫指導的電影,2011在韓國上映,影片自上映以來就引起了巨大的社會反響,甚至影響了韓國的立法。
正義真的不會遲到嗎?單看電影的名字,熔爐可以說是一個鍛鍊人意志的場所,從名字便可看出電影所設定的基調。實則,不出人所望,影片主要講述的是在霧津市的一所聾啞學校內所發生的令人瞠目結舌的事件,一位鬱郁不得志的美術老師試圖與這些弱勢群體揭開這難以啟齒的真相,讓施暴者受到法律的嚴懲。
這部劇的結尾,與許多電影不同的是,沒有所謂的勝利,一路像小丑一樣奔跑,無非就是不想被這個殘忍的世界所改變,因為想要堅守好一份職業真的很難。像消防員會丟掉生命,從而毀掉一個家,那麼我想問堅守的意義何在?
難道只是為了舍小家為了大家嗎?中國人自小就知道要尊師重道,然而若教師失德又該怎麼尊重。師德,是指教學工作者在教學工作中所應具備的道德風尚和職業操守,教書育人是其一生所要完成的工作內容。
影片中的聾啞學校的教師卻極為失德,體罰學生、包庇校長惡行,將神聖的教育場所變為了人間煉獄。若對無師德的教師仍讓其從事該職業,那麼國家的未來終將會一片黑暗,一切要從根抓起。
每一個孩子的誕生,都意味著他們是祖國的花朵,是社會的希望,保護孩子的利益,正是在保護未來的社會。都說正義不會遲到,但是生命都沒有了,還要正義有何用呢?剝奪一個家庭的背後,有著多少殘忍,而這是無數人都無法挽回的。
一把雙刃劍法律,始終被人們奉為保護正義的刀劍,可若刀劍的指向不是惡人,那麼又該去哪裡尋求正義。法律是公正的卻也是冰冷的,公正在於制定法律的初衷是為了保障人權,而冰冷則源自那些掌握司法權力的執法者。
人,始終是一個複雜的動物,複雜性的源頭是慾望、利益,若司法這最後一道防線都被利益所淹沒,邪惡便成為了公正。當身處弱勢群體中無法言語的孩子們,鼓起勇氣向著法律用手語比劃著那些不願想起的噩夢時,法律回報給他們的卻是冰冷。
上層利益者相互勾結,充滿銅臭味的官場又如何能維護受害者想要追尋的正義。地獄空蕩蕩,惡魔在人間,人們所懼怕的妖魔鬼怪遠不及世上的人心來的殘忍。可以用金錢收買的正義,自會巧舌如簧著推脫自己所犯下的罪責,孩子們不僅遭受的是身體和心靈上的打擊,也是對於整個社會司法系統的不信任。
其實錢真的能買來一切嗎?唯獨生命是無法重來的。原本是屬於一個人的生命,最後灼燒的何嘗不是良知與人性,險惡的背後,我們永遠都無法叵測別人是怎麼的。但是我想說:人在做,天在看,因果輪迴,報應不爽。
無法伸張的正義,卻只能寄託於佛學中的報應,何嘗不是一種諷刺。現實的社會與理想的社會總是千差萬別,若法律都不能保護正義,那麼人們可相信的就只有自己了,那時的社會,又該是怎樣的光景。
真實事件的改變,往往都是牽動觀眾們的心,因為很真實。每個小生命都是平等的,我們不能剝奪一個人活下去的權利,當看完這部影片之後,心中五味雜陳,甚至不該如何將自己的情緒爆發出去,因為看到了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影片開頭以交叉蒙太奇的手法,平行地向觀眾展現了兩個事件,前往霧津市的老師與臥軌的男孩,似乎是在暗示著老師此去之地的不同尋常。撲朔迷離的大霧,猶如霧津市的名字一樣,人人身處於伸手不見五指的迷霧中,難以自救,暗示著這裡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真相。
看似毫無聯絡的兩個事件,卻用蒙太奇的手法將其聯絡在了一起,構成了緊張的氛圍和節奏感,無疑能夠引起觀眾強烈的興趣,去探尋兩個事件的共同之處,增加緊張感,突出影片矛盾。鏡頭的整部影片的眼睛,不同的場景用不同的鏡頭運用方式,更能直觀地帶動觀眾的感受。
影片中老師被女孩引去廁所的路上,隨著老師一步步地走近,鏡頭也在一步步的後拉,直接全面的展示了老師走向真相的面部表情。當他站在門前,此處又運用俯視鏡頭,如上帝視角般對畫面進行展示。多種鏡頭的運用展現了老師探尋這所學校背後隱藏的秘密,帶動了影片的節奏感,更能讓觀眾感知人物的心理活動,營造了緊張的氛圍。
因為是緊張的氛圍,所以在觀眾們看完之後,總會意難平。這個世界,有時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美好,總會有個別的老鼠,壞了一鍋粥,原本以為很美好的世界,到頭來都比我們想象的要不堪很多......
一個人孤獨的狂歡?沒有希望就沒有絕望,善良的人還是佔據多數的,但是很多時候,現實還是蠻殘酷的,錢和權利真的能逃得了現實的,有時真的希望,這個世界是有聲音的,而不是悄無聲息,過著一個人的狂歡。
正如影片在結尾所提到的“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這個世界,而是為了讓世界不改變我們。”在世介面前弱者何以自衛,恪守道德的初心、保持真實的自我或許是唯一的拯救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