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對於這部電影,許多人關注的是返老還童的奇幻情節。在我看來,本片的用意遠不止於此,本文將從情感維度、價值維度和實踐維度去解讀影片背後的情感與哲思。

《返老還童》的故事源於馬克吐溫的一句名言——“如果我生下來就是八十歲,而慢慢長到十八歲的話,人生會更加快樂無窮。”

這句話給作家菲茨·傑拉德以啟迪,他創作出了一部短篇小說《本傑明•巴頓奇事》。

這部小說又給導演大衛·芬奇以靈感,他創作了奇幻愛情電影——《返老還童》。

這部影片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8.9分,是豆瓣電影TOP250的榜單頭部影片,足見在觀眾心中的分量。

故事講述了本傑明•巴頓的一生的奇異故事,他一出生便是80歲耄耋老人的形象,隨著歲月的推移反而逐漸變得年輕,最終回到初生嬰兒的形態離世。

從老年時期倒流回到最初的嬰兒形態,完成了一次人生的逆旅,在這趟人生旅程中,他經歷了刻骨銘心的愛情,親人的離去以及摯友的告別,他當過海員、戰士、流浪者,最終,在最愛的人的臂彎裡離去。

這部影片涵蓋的內容太多,關於生死、關於永恆、關於孤獨,看完電影彷彿自己也經歷了一生。

或許,有人沉醉於美國南部的美景,有人感慨本傑明的奇幻身世,我更關注影片背後的情感與哲思。在本文中,我將從情感維度、價值維度和實踐維度來探討這部影片蘊含的獨特魅力。

1.情感維度:在時間長河裡感受溺水之苦,在逆行時光裡尋找永恆的愛

01、親情:“奎尼媽媽”的愛讓我免於顛沛流離

1919年,一戰勝利後的某個晚上,本傑明出生於一個富裕的鈕釦商家庭,母親因難產而死。他一出生就是耄耋老人的模樣,父親認為他是怪胎,驚懼之下將他遺棄在養老院門口。

幸運的是,本傑明遇見了他的“媽媽”——奎尼,一名善良的養老院的護工。

她一邊抱怨著:“小可憐,你知道嗎?和你一起被遺棄的,只有18美元和一塊髒兮兮的尿布。”一邊又輕柔地安撫著這個被拋棄孩子:“噢,你醜得像一箇舊罐子,但是,你仍然是上帝的孩子。”

儘管與丈夫發生了激烈的爭執,儘管羅斯醫生已經給本傑明宣判了死刑,但奎尼執意要撫養他,她堅信“你永遠也想不到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我相信,他會是個奇蹟。”

在奎尼的守護和照料下,奇蹟真的發生了,他不僅活了下來,在他7歲那年,在眾人的鼓勵下,他甚至擺脫了輪椅,奇蹟般地站了起來。

在我看來,奇蹟的發生在於奎尼媽媽無微不至的愛,更在於樂觀、豁達又充滿智慧的心靈引導。

在他難過時,奎尼告訴他“你要相信,總會有奇蹟發生的,不是嗎?”

當他被誤解時,給他最溫暖的的擁抱。

即便死神降臨之時,但奎妮也向本傑明傳遞愛與希望的信念。

她將歲月沉澱下來的智慧、善良和豁達全部教予於他。

即便最後,本傑明得知自己生母是誰,奎尼擔心本傑明會逐漸遠去,但他篤定的一句“你才是我的母親”,償還了她數十年的無私與艱辛。

在本傑明的奇幻人生中,最初被點亮的,是母愛的光芒。

02、愛情:黛西的愛讓我在逆行時光裡找到了永恆

我們命中註定要失去所愛之人,不然我們怎麼知道,他們在我們生命中有多重要?

1930年的感恩節,本傑明遇見了改變他一生的那個人——黛西。

第一次見面,他70歲,她5歲。

最後的時光,他5歲,她70歲。

黛西是他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朋友,只有她,越過蒼老的表象,看到他真實的樣子。她在桌布下點亮那盞燭光,告訴他“你和別人都不一樣”那一刻,本傑明再也忘不掉那一雙美麗的藍眼睛。

他們的長大似乎發生在一夜之間,從小在養老院長大的本傑明決定去遠行,看看街角外的世界。

他成為了一名60歲的海員,有著蒼老的面孔,卻是少年的心志,他隨麥克船長沿途見識了許多人,許多事,無論去哪裡,都不會忘記給黛西寄來一張明信片。

本傑明在大風大浪中繼續著倒著走的人生,在這條船上,他第一次喝酒,第一次嘗試了魚子醬和愛情的滋味,第一次參與了戰爭。

再次和黛西重逢,他50歲,她20歲。此時的黛西已成為芭蕾舞演員,事業正好,青春無限,她像一隻花蝴蝶,迷失在霓虹聲色中。

本想給她一個驚喜的本傑明,卻無意中打擾到她的生活,那時候的她還太年輕,她說,“你想要我怎樣呢?難道要我丟下這一切?”自此不歡而散。

生命的時鐘繼續走著,他倒退,她向前。

1962年的秋天,他們在人生的中點相遇了。彼時,本傑明49歲,黛西43歲,年齡相當,距離正好。

黛西經歷了車禍,從此無法再繼續跳舞,但生活的磨難教會她愛與珍惜。這一次,他們用力地擁抱彼此,度過了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

黛西說,“我很慶幸沒有年輕的時候和你在一起,那時候,我太年輕,而你太老,而現在,我們在人生的中點相遇,一切剛好,我想記住我們現在的樣子。” 在人生的中點相遇,每一分每一秒都彌足珍貴。

但隨著年齡漸長,黛西的焦慮漸增。他日益年輕俊美,而她愈發蒼老無光。

在逆行時光中的短暫相遇,迸發出美麗的愛情,後來,他們擁有了一個女兒,本傑明深知自己無法陪伴孩子成長,把所有的錢留給黛西后,揹著包四處工作旅行,每到之處,他都會給她和孩子寄一張明信片。

多年以後,再次重逢,他已成為一個小男孩,忘記了往事,也忘記了黛西,偶爾清醒的時候,只是喃喃自語“我覺得自己好像活了很久了。”

此後,黛西一直陪伴本傑明,直到他變成嬰兒。黛西說,“那一刻,他認出了我,記得了所有的事情”。

在我看來,生命就如同一個輪迴,本傑明倒著走,黛西正著走,在生命中的某個點相遇,遇見然後離開,卻發現最終在終點重逢。

時光的輪迴周而復始,告訴我們生命無論是以哪種形式開始,最終都是走向終點死亡,儘管只是短暫的交匯,但是如同黛西所說,有些事是亙古不變,值得銘記一生,比如愛。

他們的愛穿過生命的輪迴,穿越了逆行的時光,哪怕只是短暫的相遇,迸發的力量足以打動人心。

縱然美麗的面容會逝去,青春的記憶會腐朽,在時光的長河裡,唯有愛,銘記一生,從未改變。

2.價值維度:那些關於生死、孤獨和勇氣的思考

01、關於生死 :生和死是無法挽回的,唯有享受其間的一段時光

死亡和太陽一樣不可直視。然而,即使掉頭不去看它,我們仍然知道它存在著,感覺到它正步步逼近,把它可怕陰影投罩在我們每一寸美好的光陰上面。————周國平

那麼,如何看待生死?

在養老院長大的本傑明,死亡於他而言是稀鬆平常的事情,對於生命的意義和思考,太多人教會了他。

那個被閃電擊中7次,仍然喃喃自語的老人,他說:

他已經告訴我們答案,瀕死的七次經歷讓他明白,能活下來就是幸事,無論如何依然要笑對人生,不是嗎?

那個用紋身展現自己藝術才華的麥克船長,那位帶著遺憾和愧疚的父親,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們說:

他們已經告訴我們答案,對於命運,有憤怒、有不甘、有遺憾,我們要學會放手,不是嗎?

很多時候,我們到了終點才發現還沒有好好審視我們的一生,而這部影片帶領我們以人生逆行之旅的視角,觀察著生命中的所有站點,記錄下與每個站點中的人事物,傳遞給我們對於生與死的思考。

縱然是徒勞,但是卻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全景和人生的邊界,讓我們更清晰的了解生命中的各種價值排序。

如此,就會形成一種有豁達的胸懷,在人生浮沉中得以跳脫出來加以審視。

如此,面對命運的不公和挫折,面對人生的成功和失敗,便多了一份從容與豁達。

02、關於孤獨:可怕的不是孤獨,而是懼怕孤獨

其實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分身

而正因為找不到

所以每個人都是孤獨的

————東野圭吾《分身》

孤獨一直伴隨著本傑明,他像是一個獨行者,在匆匆的人流中逆行。

出生時被父親遺棄,從小習慣了身邊的老者逝去,與最愛的人相知相愛卻無法相伴,無法向陌生人去解釋他逆行的一生,孤獨是他的宿命。

影片以本傑明朋友的視角,揭示了孤獨的真相:

在我看來,這個世界越來越熱鬧了,也越來越孤獨了。快速向前的世界,仍然無法照顧到我們內心那個巨大而荒涼的孤地。很多人會有這樣的誤區,認為孤獨是一件不好的事情,要擺脫孤獨。

事實上,這種孤獨並沒有什麼不好,正如叔本華所言,“要麼孤獨,要麼庸俗。”當我們被孤獨感驅使著去尋找擺脫孤獨的方法,反而會讓我們陷入虛無感。如果不能避免,不如坦然接受。

“學會孤獨,學會與自己交談,聽自己說話——就這樣去學會深刻。”是為解藥。

03、關於勇氣:無論何時,你都要擁有重頭再來的勇氣

那個第一個愛上本傑明的部長夫人,她說:

好在,最終她以 68歲高齡跨越英吉利海峽,成為世界上游泳跨越英吉利海峽的最高齡女子。

本傑明在寫給女兒的信裡也提到:

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答案,生命很短,世界很寬,你永遠要有開始的勇氣,無論何時去拓寬生命的寬度都為時不晚,不是嗎?

如果你不去做選擇,生活就會替你去選擇,因此,無論何時何地,只要你擁有重頭再來的勇氣,任何時候,都不晚。

3.實踐維度:懂得了那麼多道理的我們,該如何過好這一生?

這部影片涵蓋的內容太多,關於生死、關於勇氣、關於孤獨,看完電影彷彿自己也經歷了一生,若有所思,若有所悟。那麼,明白了這麼多道理的我們,如何過好這一生?

01、認識你自己,擁有迴歸人生均值的勇氣

多數人二十或三十多歲已經死了,他們變成自己的影子,重複以前的自己。

————羅曼羅蘭

最近讀到一個有趣的概念————“人生的均值迴歸”,我們的人生最終歸宿的,不過是能力和慾望綜合的那個真實的你。

正如同電影裡,兜兜轉轉,浮塵一生,本傑明仍然是那個想去下一個街角看看的小男孩,黛西不過是追尋愛的女孩。

所謂的認識你自己,不過就是找到人生均值的過程。

西方哲學史就是從“認識你自己”開始的,正如Sidney J. Harris所說:“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過完了一生還是不了解自己。世界上90%的不幸來自於人們不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的能力、不了解自己的弱點,甚至不了解自己真正的美德。

Sidney J. Harris提到了認識自己的諸多因素,我總結為認識自己的“人生七何”。

你是誰?你的性格如何?樂觀還是悲觀?你的能力怎樣?是領導者還是追隨者?你喜歡怎樣生活方式?你想要成為的樣子?是成為你想成為的樣子,還是別人希望你成為的樣子?是選擇穩妥的一生,還是選擇自己想要的一生?

如果你不去問自己,不去做選擇,生活就會替你去選擇。認識你自己,而後找到你能力與慾望的人生均值,在任何時候,擁有從頭再來的勇氣。

如此,一生無憾。

02、不要用別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人生

每個人本來就有自己的時區。

放輕鬆。

你沒有落後。

你沒有領先。

在命運為你安排的屬於自己的時區裡,一切都準時。

——《你在自己的時區裡,從沒落後》

在生命的時區裡,有的人走得快一些,有的人走得慢一些,我們看到別人過得比自己好,便覺得腳步慢了。

殊不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有自己的節奏,不必用別人的標準去評價自己,不必每分每秒都遵守“社會時鐘”,不必用別人的標準去衡量你的人生。

本傑明倒著走的奇幻一生,不過就是遵從自己的內心,不被世俗的條條框框桎梏,他終其一生,都選擇成為自己想成為的,而不是別人希望他成為的樣子。

03、對死亡的終極思考教會我們,豁達一點,笑對人生

如果一個人,能夠時刻懷著對死亡的懇切,每一天都如履薄冰,又能坦然面對,那她的事業必將變得開闊明朗。————德烈·紀德

正如周國平先生所說,死亡這件事情,你想也好,不想也罷,它都是在劫難逃萬劫不復的結局。

但是對死亡的思考也有其意義,以終為始的究極思考,讓我們從容地接受尚未到來、不知何時到來、但終將會到來的死亡。

讓我們意識到一生很短,短到來不及和親友一一道別,短到一生只能愛一個人,短到我們那麼多的美好的人生清單來不及實現已被遺忘。

思考死亡,是為了更好的活著。如何更好地活著?

本傑明的人生旅程給了我們答案,就像作家顧隨所說“以悲觀之心,過樂觀之生活”,不必去思量俗世功名,不必去計較得失對錯,更從容,更豁達,更樂觀地面對生命,因為到最後一刻,你還是得放手而去。

4.結語

本傑明的逆旅人生,用奇幻故事展現了人事物交錯時空的碰撞,讓那些深沉的規律得以浮出水面,告訴我們:

在你孤獨的時候,要擁抱內心的小孩,

在你對困境的時候,要學會笑對人生,

在你喪失信念的時候,要有從頭再來的勇氣,

在面對生死的時候,要從容、豁達,

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這,就是這部電影於我而言的意義。

END

小小知願以溫暖筆觸,帶你讀光影江湖,品人生滋味。求贊求關注!

最新評論
  • 1 #

    最喜歡電影裡的那句話,你要相信,總會有奇蹟發生的,不是嗎?

  • 2 #

    很小的時候在電影頻道看過這部電影,小時候沒有看明白其中的深意,現在我終於看明白了。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機場上廁所帶2排保鏢,以為自己很紅,張一山黑人問號:這人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