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2015年,大鵬自導自演的處女座《煎餅俠》上映,這部小成本的喜劇電影收割了11.6億的票房,獲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但也給觀眾留下了這樣的印象:大鵬是一個拍爛片的導演。

2021年,《吉祥如意》上映10天,票房不到1300萬,電影的口碑卻在不停發酵,有人誇道:這是一部具有實驗性的電影。

那不如我們先聊聊大鵬,再聊大鵬的電影。

一、把想紅寫在臉上的大鵬

網際網路可以輕而易舉捧紅一個人,但前提是那個人要有野心。

從2004年開始北漂,到2007年做《大鵬嘚吧嘚》,再到2012年的《屌絲男士》,大鵬的目的都非常簡單:“用一切簡單粗暴的方式讓大家迅速的知道我。”

這樣的成名之路必然是鑽營的。

《屌絲男士》時期的大鵬,沒有多餘的經費、沒有名氣,但是他想到了用明星作為賣點,但實踐的形式是——“蹭”。

蹭明星的大鵬是執著的、真誠的,最早給大鵬很多幫助的柳巖說:“因為大鵬太周到了,他完全遷就你的時間,也不會讓你在現場多等一分鐘,他完完全全把你當做他的最佳男主角、女主角,讓你無法拒絕他。”

這樣的成功模式並不是創造性的,觀眾需要笑點、需要吸引眼球的東西,大鵬就把它們加工好送到觀眾面前。

也正是這種讓大鵬嚐到甜頭的模式,使他在電影上走了很多彎路。

《煎餅俠》沿用了《屌絲男士》主打明星的賣點,把網路段子拼湊起來,就推上了大熒幕。

這部電影讓大鵬賺得盆滿缽滿的同時,也埋下了反噬的隱患。

二、自卑的大鵬

很長一段時間,大鵬的形象都和”屌絲”這個現在看來已經過時的網際網路詞彙掛鉤。但也毫不意外,私下的大鵬並非節目上表現得一般張揚出挑,反而內斂,乃至有點自卑。

這樣的性格最容易外露在這一點上:過於重視別人的評價

“我就一條一條讀,後來他們就叫停了,說大鵬老師你不用那麼認真。我說我挺認真的,他們說得還挺對的,我沒有辦法反駁。”

《縫紉機樂隊》宣傳期間,影評人“二月鳥語”給電影打了一星,大鵬特別生氣,很害怕影評人的觀點會影響觀眾對電影的看法。

參演的電影《鋌而走險》首映時,大鵬也藏在觀眾席,時時關注觀眾的反應。

大鵬身上有很強烈的小人物風格:小地方起步,有強烈的成名慾望,抓住一切機會,哪怕成功之後也依然難以摘掉自卑的帽子。

作為一個“說話”起家的人,他在主持方面沒什麼過人之處,似乎當年的爆紅,只是趕上了網際網路主持的風口。

參加高手雲集的《奇葩說》,大鵬顯得水土不服,並不能接住話題,只能一直cue“十億導演”的梗。節目播出之後,他發了條微博,承認自己的笨拙和自卑。

其實這樣的性格並不好,一個活躍在公共面前人如果太在乎這些是不健康的,如何把握這個度、慢慢沉澱自己,是大鵬這幾年一直的功課。

但很顯然,他還沒有學會與公眾的評價和解。

三、成為導演的大鵬

大鵬對自己導演的身份有著執著的認知。

這樣的定位好聽,但似乎並沒有被節目觀眾所認同。既然拿著話筒站在舞臺上,觀眾便預設這是一個充當潤滑劑的角色,而不應該有自己的立場和觀點。

因此當大鵬介入李成儒和郭敬明的爭論中,不僅不控場,還表達自己支援郭敬明後,觀眾的不滿爆發了。

他們指責大鵬沒有盡到一個主持人的職業素養,只是想從節目獲得更高的曝光度。

這件事說來滑稽,從大鵬後來的迴應來看,一切的根源並不是他想紅的心,而是強烈渴望受到認同的心理。

大鵬在《演員請就位》這個節目組受到了很大的身份爭議,作為主持人他很失敗,但他顯然“志不在此”,畢竟從幾年前他就強烈渴望扔掉主持人的標籤。

他希望自己能“從導演的角度出發,更好地幫助演員去表演”,但問題是,他的導演身份並沒有得到大眾的認可。

儘管他的第二部作品《縫紉機樂隊》在口碑和票房上都沒有很差,但觀眾對導演大鵬這個概念,甚至不如對郭敬明的接受程度來得高。

他渴望得到導演身份的認同,但顯然觀眾並不買賬。可能節目組是明白大鵬心理的,因為他們承諾大鵬可以在淘汰的演員中選擇三位,拍一部短片。

後來大鵬選擇演員的時候選擇了倪虹潔,其中一個原因是,倪虹潔說,“感謝五位導演”,這五位導演中包含了大鵬,大鵬覺得很感動。

大鵬的身上有著一種隱秘的自卑和自負,這是一種矛盾。他不甘心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止步於此,卻還沒有足夠的實力支撐,所以讓自己很滑稽,也讓他很想拍出一些作品,來證明自己。

大鵬的迴應是:“我確實沒小看,我一直都很尊重電影,但是這是我的工作,做的好與不好,能力是有高低的,所以我會繼續努力。”

2014年,國產電影票房剛剛衝破十億,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了這塊蛋糕,跨界導演成了潮流。

蘇有朋的《左耳》、趙薇的《致青春》、郭敬明的《小時代》,讓這些明星多了導演的身份,也讓更多電影圈外人蠢蠢欲動。

大鵬也是一個想在這條道上走到黑的人。

大鵬的第二部作品《縫紉機樂隊》豆瓣評分6.6,票房4.6億,並不是很差的成績。

只是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契機,讓大鵬把目光投向了文藝片。

在拍攝《縫紉機樂隊》的間隙,大鵬想拍一個姥姥過年的故事。

同時,大鵬把劇組分成A組和B組,A組負責拍電影,B組拍他是怎麼拍電影的,兩組內容最後構成一部電影。

這樣的設想和最終的成片《吉祥如意》相差千里,因為大鵬想要拍一場“天意”,結果天意就真的和他開了玩笑——姥姥突然去世。

為了不讓劇組大過年白跑一趟,大鵬把主角從姥姥變成了三舅——得過腦炎燒壞腦子、離了婚、由姥姥照顧的三舅,並且讓女演員劉陸扮演三舅十年未見的女兒麗麗。

其實很難從《吉祥如意》來評價大鵬什麼,或者判斷他是不是一個優秀的導演,因為這部作品中的機緣巧合太多。

如果姥姥沒有突然去世,一切按照大鵬原本的規劃推進,我不認為大鵬會在這樣的題材上拍出多麼優秀的作品。

哪怕形式是創新的,也很難打動人。

因為《吉祥如意》的張力很大程度就是來自於現實和悲劇的拖拽。

母親離世而分崩離析的家庭、無人照顧的親人、多年未歸突然出現的女兒,這些都是沒有劇本的、順應天意地鋪在導演和觀眾面前。

大鵬找的女演員根本不可能融入到這個家庭,但因為她所扮演的角色——真實的麗麗出現了,所以這個角色變得微妙了起來。

《吉祥如意》由《吉祥》和《如意》兩個部分組成的。看了《吉祥》之後,我總有一種擰巴的感覺,覺得這個麗麗太不生活了,哪怕她在餐桌吃飯時突然情緒崩潰很打動人,但也給人一種很不真實的感覺。

也正是這種擰巴感,帶來了我看完《如意》後衝擊。因為那個擰巴的麗麗,從開始就是被人為架構的,而這種架構又被真實解構了。

生活裡的麗麗可以十年不見父親,見到父親之後依然親親熱熱,彷佛十年未曾給父女關係留下裂痕;也可以在聽到姑伯對父親的歸宿爭執時無動於衷地玩手機。

大鵬把這一切捕捉下來了,這些素材可能超出了他的想象,但也讓他呈現了一部還不錯的文藝作品。

我相信能拍到這些內容的人,已經開始具備一個優秀導演所應有的——敏銳的洞察力、鏡頭的表達能力,最重要的是對人文的溫情和關懷

可能很長時間,觀眾提起大鵬,依然會覺得他是一個不入流的導演,水平不行的主持人。

可能《煎餅俠》帶來的反噬和罵名還會陪伴大鵬很久,讓他很難獲得導演身份的認同。

只有一部《吉祥如意》很難扭轉口碑,但大鵬確實在不斷沉澱、不斷進步。

觀眾對他的印象,確實不該只停在《煎餅俠》了。

#大鵬電影吉祥如意#

6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一九九九年影后寧靜27歲,誰當年還不是個小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