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今天是大年三十,鼠年的最後一天。

而明天,春節檔也要正式拉開帷幕。而今年的春節檔預售,也是相當漂亮了,截止到目前,春節檔影片的總預售已經突破了10億。

我們都期待著牛年的七部春節檔新片,能給2021年的院線片開個好頭,能真正帶來新年新氣象,也希望大家都能好。

今天呢,就先從《侍神令》聊起。

關於這部電影,大家有很多期待它的原因:這是一部獨特的東方奇幻大片,熱門遊戲改編,大IP,古裝,奇幻,主打的則是視覺效果和動作型別。

放在前幾年春節檔,像這樣的影片,可以說是春節檔頭號“剛需”。但放在今年,反而比較稀缺。

所以,如果你也熱愛在影院看“大片”的話,就可以考慮一下這部《侍神令》了。

之所以推薦這部影片,當然在於主創。

《侍神令》幕後最大的推手是兩位非常非常厲害的電影人,那就是:陳國富和張家魯,兩人為本片擔任監製。

這對黃金搭檔,在華語奇幻類影片上,可以說有著非常豐富的製作經驗。最知名的,莫過於《尋龍訣》和《狄仁傑》系列。

尤其《尋龍訣》在當年可以說是一部“現象級”的華語動作奇幻大片,僅用了8天時間,就突破了十億票房大關。

也正是從《尋龍訣》開始,大家都可以談論一個詞:“中國電影工業化”。

目前來看,《侍神令》在型別上,可以說是結合了《尋龍訣》《狄仁傑》兩者。

整體的幕後創作班底,是《尋龍訣》原班人馬基礎上的再一次升級:張家魯編劇,梅林茂配樂,美術指導赤冢佳仁,聲音指導楊江&趙楠。

從這樣的幕後陣容,也可以看出本片的目的,就是想要打造一場大銀幕專屬的視聽盛宴。

劇情方面,《侍神令》由遊戲改編,以幾個人類闖進“妖怪”的世界作為劇情主線,它具有很強的遊戲感:兼顧懸疑、動作、探險元素。

一方面,影片很好地構架出了一種東方式的、炫目的奇幻審美。

另一方面,遊戲中為玩家所熟知的鐮鼬、鬼赤、雪女、海坊主等,也都得到了很好的呈現和二次創作。

所以,在視覺方面,確實可以給我們很大的滿足。

當然,更重要的,還包括亮眼的陣容。

陳坤再一次扮演了一位“美強慘”男主。

他既是一名極為強大的陰陽師,又因為自己的半人半妖身份,而被眾人誤解。

他始終遊走於陰陽兩界之間,煢煢孑立。

晴明這個角色“脆弱而驕傲”。而陳坤很好地詮釋出這種強大而邊緣的氣質,令晴明既充滿魅力,也令人心疼。

另一方面,周迅扮演的是晴明當年的師妹百旎。如今,作為陰陽寮的掌案,這是一名非常強勢、果敢、技藝高強的女性角色。

反而只有在晴明面前,她才會展現出自己柔軟的一面。

兩人從小便締結誓約,同生共死;但因為一場陰謀,兩人之間產生了誤解,他們的關係也發生了錯綜複雜的變化。

(不過相愛相殺也是很好磕的。)

而本片的另一大看點,正是陳坤與周迅的再次合作。

或許都沒人注意到,上一次看到兩人同框,竟然還是在九年前的《畫皮2》裡。而這一次隨著《侍神令》上映,回憶殺終於回來了!

兩人第一次合作,還要追溯到二十年前的那部經典之作《像霧像雨又像風》。

二十年裡,他們合作了足有十二次,演過情人,也演過對手,生活在不同的世界和次元裡,看遍了世間的愛恨情仇。難怪周迅在花絮裡說了一句讓人頗為感慨的話:“感覺跟他(陳坤)穿了好幾個輪迴了。”

當然影片花絮也是非常好磕了。隨便舉一個例子:

片中的一部重頭戲,百旎來追殺晴明,而晴明則設下幻境,拖延時間,兩人進行了一場針鋒相對的對話。

這也是全片非常美、非常高光的一場戲,將那種華美的、虛幻的東方式美學,發揮到淋漓盡致。

然而看看戲外,這兩個人在幹嘛?

沒錯,兩人竟然上演了“鬼臉四重奏”,實在是太可愛了吧!

通常在此類奇幻片裡,故事背景都會設定在人類世界裡。劇情往往是一個或某幾個妖怪闖進人界,人們一起抵禦和擊敗它。

本片卻截然相反:講述的是幾個人類,闖進了妖怪的世界裡。

在這四個人類裡,晴明和百旎都是法力高強的陰陽師。

他們承擔了“英雄”的這一部分:作為主角,需要找出妖皇入侵的真相,守衛人界。

而另兩個更年輕的角色,袁柏雅和神樂,則更像是陰差陽錯地被捲進了這場陰謀。

他們代表了“凡人”的視角。他們探索的是“妖怪”的世界。

這使得故事從一開始,就具有比較強的第一人稱視角:藉由他們的眼睛,我們就像是玩家一樣,深入了一個神秘而奇幻的世界。

影片的重頭戲,無疑就是這個費勁心力所建造的、充滿想象力、奇詭又瑰麗的“妖”的世界。

對於這一部分,大概只有一個字可以形容:

那就是,

有多美、有多神奇呢?

或許我們可以從幾個場景概念圖,很直觀地感受到這一切:

晴明所居住的庭院,兼具“家”的溫馨,和“世外桃源”的出世感。

仙氣飄飄,絕世出塵。一棵逼真的、遮天蔽日的桃花樹,堪稱點睛之筆,給優美而閒適之感。

而高達四層的妖域海先樓,則具有極強的入世感。

陳坤笑稱,看到海先樓的第一眼,他整個人都“嗨”了。

海先樓充滿了盛唐的那種大開大合的美感。大紅燈籠,神秘而詭譎的雕樑畫柱,既豔麗,又令人頭暈目眩,震懾人心。

為了打造這些美輪美奐、引人入勝的場景,劇組耗時整整3個月,動用400名搭建工人,日夜兼程,在5000平方米的攝影棚內,實景搭建出了這個神秘的世界。

監製張家魯特別強調,影片的畫面,就是以“美”為核心。

“怎麼樣好看、怎麼樣華麗、怎麼樣讓大家看了賞心悅目,這是我們的指導原則。”

而導演李蔚然,則在美的基礎上,強調了差異感。

要做到這一點,無疑就要提到本片的本土化改編。

儘管《侍神令》是改編自遊戲陰陽師,但影片卻並沒有照搬遊戲的“二次元和風”質感,反而結合了唐代背景,重新構架世界觀,改編出一個純正的中國故事,也令觀眾得以見到一種更獨特的東方式審美。

影片一開始,就很巧妙地將“陰陽師”的奇幻設定,與中國傳統的“五行”“道術”結合起來。

整體的服化道,不僅非常精美,而且細節處都相當考據。陰陽寮寀取了六合建築形態,傾向於唐、晚唐風格,素樸典雅。

陰陽寮內眾陰陽師的服飾,也按嚴格的官職身份設定的。

東方式的審美,與瑰麗奇異的志怪幻想結合在一起,使得影片的審美,既兼具真實的、厚重的歷史質感,又仍然充滿了綺麗的想象力,並且更具有大銀幕的沉浸感。

同樣不得不提到的,還有影片對於“侍神”的呈現。

《侍神令》的後期製作長達兩年,全片一共有過超過2833個視效鏡頭,創作了702個數字角色。

影片中出場的侍神,包括但不限於桃花、雪女、八彩、鬼赤、鐮鼬、海坊主、鴉天狗、獨眼小僧、山兔、鐵鼠、河童等……

即使並非遊戲玩家,在我們看到這些栩栩如生的侍神時,依然能夠感到這背後的製作團隊,是個多麼可怕的“細節控”。

看過影片之後,你會覺得,似乎每個“侍神”都擁有自己的姓名,都非常獨特、具有記憶點。

例如,同樣是可愛,“鬼赤”的重點是在於“面板”。

小鬼赤的面板近似嬰兒面板質感,脂肪飽滿,有彈力。

大鬼赤的面板就比較粗糙、能看清毛孔。

同時,鬼赤“由小變大”,運動時肌肉的脹縮,甚至於骨骼的變化,在大銀幕上同樣需要做到纖毫畢現。

而“鐮鼬”的可愛關鍵詞,則在於皮毛。

做到皮毛栩栩如生、根根分明,已經相當不容易;更可怕的是,每隻鐮鼬的臉上,竟然擁有幾十種皮毛,粗硬、細緻程度各有不同。

更難的是,數字角色最困難的地方就在於捕捉表情。但影片中有三隻鐮鼬,當它們站在一起,每一隻的表情都需要各有不同,並且都要極其生動。

沒想到吧,許多在片中看起來非常生動的鏡頭,其實在片場都是這樣的。

這恰好再一次說明了這部電影在製作上的較真和考究:在塑造侍神的時候,他們不僅追求技術和質感上的完美,還盡力將這些角色真正做到了“逼真”,令它們能在大銀幕上“活著”。

因為本片裡的大部分侍神,都有非常生動的表情、豐富的動作,也顯得特別有人情味兒。

或許這些數字角色們,打破了我們一貫對於大銀幕“萌寵”的認知。

它們不再只是追求可愛、追求低幼和乖巧,反而變得更鮮活、更有生命力,也更能觸動我們的情感,與觀眾產生共鳴。

而這這恰好也很符合本片的核心。

在這部電影裡,侍神並非只是寵物、萌物,或者是不通人性的妖物。恰恰相反,它們的感情儘管單純,卻也非常熾熱。它們一旦與人締結契約,就永遠不會背叛。

這種情感聯結了親情、愛情和友情,這是一種忠誠與信念。

這在《侍神令》裡,被稱為“羈絆”。

這其實是非常也非常的:尤其是在影片後期,我們會看到這群侍神,是如何並肩作戰,守衛人類的樂土,實現主人的心願。

而另一方面,晴明作為一名半人半妖的陰陽師,看似神秘而強大,但其實在人妖兩界,都無法找到自己的位置。他與人、與妖都締結了羈絆,卻始終還不能打破自己的心結。

在表面的灑脫之下,他的內心深埋著自我懷疑:他渴望心有歸處。然而生而為人,諸多無奈,只能不斷在人與妖之間掙扎。

影片看到最後,我們也會發現,最重要的難關,其實並不是打boss妖皇,而是一場內心的鬥爭:晴明最終還是要學會直面心魔,做出選擇。

同樣,這部電影也在試圖用晴明的選擇來回答我們:究竟什麼,才是真正的“羈絆” 。

重要的並不是身外之物能否“相守”,而是心的歸處。

今年由於疫情原因,許多人都不得不選擇孤身在異地過年。或許在這個特殊的時刻再看這部燃並暖的《侍神令》,會顯得更加應景。

因為,影片中晴明的處境與抉擇,似乎都恰好與現實不謀而合。而它也再一次向我們的內心注入一股暖流:一旦心有歸處,無論身在何處,都絕不會是孤身一人。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擁有和守護自己的羈絆。

11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整部電影只用一個演員,便把感情表達地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