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荒野伴我心”中的一句話:“上帝將快樂賜給世間萬物。快樂無處不在,我們能從所有事物中體驗快樂,我們要做的是改變我們看待事物的方法。”
看完電影,我長久的不能解脫,我的心和電影裡那個心底純潔,年輕,真實的男孩糾結在一起,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不能相信克里斯真的死了,我多麼希望他的死只不過是一個假象,只不過是他已經回到了家人身邊。可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不是導演的想象和杜撰,不是為了悲情的結局更能打動人而設計的,所以我久久的不能自拔,我知道,這個以死亡來結束的無情的結局,是真實,是現實。現實中,那位年僅 24歲的理想主義者,把生命軀體以及最後的靈魂理想全部交付給了那遙遠蠻荒的阿拉斯加。 "我想那麼年輕,乾淨 ,那麼寂寞地生活著。直到自己可以毫無防備地突然失蹤在馬路上的那一天。" ——他就是這樣一個卓爾不群的男孩,在這世界上大概無法再找出另一個克里斯,脫離現實社會的浮躁,他義無反顧地走向荒野。他其實不是一個旅行者,他沒有充足良好的野外生存裝備,他甚至缺乏必要的野外生存的常識,但是,他那一顆火熱堅持的心,讓他具備了旺盛的精力和堅持的信念。他不是一個流浪者,流浪者不知走向何方又該回哪裡去,克里斯的揹包裡從來沒有一份詳細的地圖,可是他知道該走向何方,他告訴自己,朝北走朝北走,我要去阿拉斯加,我要去那兒,那兒是我的夢想,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就是一個夢想家,一個理想主義者。而我覺得,克里斯大抵應該是一個苦行僧,一個為了自我信仰而行走在人群外的苦行僧。那一路的勞累困頓飢餓,在凡人看來,幾乎不可思議的,但是,在克里斯的信仰中,那是生命的禮物以及靈魂的享受。 當克里斯最後斷續的呼吸聲和阿拉斯加湛藍天空的流雲交融在一起時,當白雪皚皚的旖旎風景一遍一遍地出現在克里斯居住的廢棄公交車視窗時,當我看到他內心渴望回到家人身邊的夢想,在他死亡時那最後一刻閃現出來時。是的,我的心痛了,我甚至希望,上帝啊,讓這不是一部電影,或者讓這一切沒有發生過,只讓我能跟隨這一個超凡脫俗的男孩,一起走出阿拉斯加,寫下一本厚厚的遊記,然後幸福地生活。 克里斯在義無反顧地前往阿拉斯加的路上遇到的人們,他們幾乎都是那樣的純真與溫暖。他們是一對像吉普賽人那樣生活在旅行車裡的恩愛夫妻,他們把靈魂和對彼此的愛融入到那每天行走在路上的時光裡,他們不需要豪華別墅不需要資產去像任何一個他們認識的人證明他們的愛;那一個沿途彈奏吉他歌唱的少女,她歌喉乾淨雖然沒有富家女孩那樣精緻的面孔,卻也因一份單純而美麗;一個樂觀開朗的農夫,一天中最開心的事情,大抵就是幹好農活,然後和好朋友到酒吧開心地喝一杯;那一個孤獨的老人,克里斯鼓勵他走出自己心靈的困境到美好的世界中來暢遊,他們一起爬到荒山的頂端看到不一樣的風景,老人渴望給漂泊的克里斯一個溫暖的家,他送走克里斯的那個清晨,也是克里斯告別這個世界最後一個朋友,無怨無悔的投向荒野懷抱的清晨,老人眼裡閃爍著淚花。 《荒野生存》可以說是西恩·潘迄今為止最好的一部電影,影片改編自喬恩·克拉考爾於1998年出版的同名小說,24歲的理想主義青年克里斯·麥克坎德萊斯拋棄一切現代文明的束縛迴歸原始,義無反顧地前往荒蠻之地阿拉斯加,將挑戰極限的生活方式一直堅持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什麼是生命中必要的事情? 生活從來都不詩情畫意。 因此,無論如何 記得給自己留條回來的路 令人震懾……讓人感動……一個探索人類心靈深處某種追尋的動人故事。 you think you have to want more than you need until you have it you wom't be freed society you are a crazy breed. I hope you are not lonely without me.I think I need to find a bigger place because when you have more than you think you need more space. 用開頭的一句話結束“上帝將快樂賜給世間萬物。快樂無處不在,我們能從所有事物中體驗快樂,我們要做的是改變我們看待事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