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全球共有15個國際A類電影節,其中包括中國的上海國際電影節。
而在國際A類電影節中,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是最權威、最著明、最具影響力的,合稱“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世界國際三大電影節)。
三大獎中,影帝方面:
1994年,夏雨《Sunny燦爛的日子》獲得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影帝;
1994年,葛優《活著》獲戛納國際電影節影帝;
2000年,梁朝偉《花樣年華》得戛納影帝;
2014年,廖凡《白日焰火》得柏林影帝;
2019年,王景春《地久天長》得柏林影帝。
“三大”影后:
1992年,鞏俐《秋菊打官司》得威尼斯影后;
1992年,張曼玉《阮玲玉》得柏林影后;
1995年,蕭芳芳《女人四十》得柏林影后;
2004年,張曼玉《清潔》得戛納影后;
2011年,葉德嫻《桃姐》得威尼斯影后;
2019年,詠梅《地久天長》得柏林影后。
張曼玉是“國際三大”雙料影后。
“三大”最高獎(最佳影片)獲獎情況(金獎):
1988,張藝謀《紅高粱》柏林;
1989,侯孝賢《悲情城市》威尼斯;
1992,張藝謀《秋菊打官司》威尼斯;
1993,陳凱歌《霸王別姬》戛納;
1993,謝飛《香魂女》柏林;
1993,李安《喜宴》柏林;
1994,蔡明亮《愛情萬歲》威尼斯;
1996,李安《理智與情感》柏林;
1999,張藝謀《一個都不能少》威尼斯;
2005,李安《斷背山》威尼斯;
2006,賈樟柯《三峽好人》威尼斯;
2007,王全安《圖雅的婚事》柏林;
2007,李安《色戒》威尼斯;
2014,刁亦男《白日焰火》柏林。
“三大”二等獎(評審團大獎/銀獎):
1989,吳子牛《晚鐘》柏林;
1991,張藝謀《大紅燈籠高高掛》威尼斯;
1994,張藝謀《活著》戛納;
1995,王穎《煙》柏林;
1997,蔡明亮《河流》柏林;
2000,張藝謀《我的父親母親》柏林;
2000,姜文《鬼子來了》戛納;
2001,王小帥《十七歲的單車》柏林;
2005,顧長衛《孔雀》柏林;
2013,蔡明亮《郊遊》威尼斯。
其中,張藝謀執導影片得金獎3次,銀獎3次(二等獎“三大”大滿貫);李安得金獎4次。
鞏俐參與主演的《紅高粱》(柏林金熊獎)、《秋菊打官司》(威尼斯金獅獎)、《霸王別姬》(戛納金棕櫚獎)實現主演最高獎(最佳影片獎)大滿貫。
這些電影,你最喜歡哪部呢?
喜歡哪位導演的作品,哪位演員的演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