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農曆辛丑年、牛年本命年,而上一個辛丑年則要追溯到60年前。1961年正值三年自然災害,雖然糧食短缺,但人們的精神食糧卻十分豐富,這一點在那年春節的電影院裡得到了充分體現。
這其中,《林海雪原》毫無疑問是最令人翹首以待的,曲波的原著自1957年問世以來已經在全國銷售了一百多萬冊,擁有龐大的讀者群。雖然影片的故事老幼皆知,但人們還是迫不及待地想看到由王潤身、張勇手、師偉分別塑造的楊子榮、少劍波以及小白茹的形象。
於藍和孫道臨兩大明星主演的《革命家庭》同樣改編自暢銷書,“革命媽媽”陶承的自傳體小說《我的一家》被收錄進當時的中學課本,在青少年讀者中具有廣泛影響。
《馬蘭花》是獻給小觀眾的春節禮物,改編自新中國第一部大型兒童劇,“馬蘭花馬蘭花,風吹雨打都不怕,勤勞的人兒在說話,請你現在就開花……”的歌謠廣為流傳,耳熟能詳。
描寫礦工新舊社會變化的《換了人間》和抗美援朝題材的《烽火列車》也因為郭振清、李亞林等明星的出演備受矚目。
由北影廠和湖北廠聯合攝製的《洪湖赤衛隊》在最後一刻搭上了賀歲末班車,被安排在2月15日,也就是大年初一在全國公映。
《洪湖赤衛隊》拍得非常辛苦,當時洪湖地區糧食極度缺乏,所有演職人員每天只有七兩米的指標,常常要捱餓。很多演員都出現了因為飢餓造成的浮腫。飾演韓英的王玉珍就因為水腫,拍攝時越來越胖。為了阻止她繼續“胖”下去而影響到形象,劇組只能每天給她一碟黃豆,讓她補充營養。
扮演劉闖的夏奎斌由於工作量特別大,很快就消瘦下來,體重竟然從150多斤下降到110多斤,瘦得連臉頰都凹下去了。這可把導演謝添給急壞了,為了突出劉闖精神飽滿的高大形象,謝添只好讓夏奎斌往兩邊腮幫裡塞棉花,讓他“胖”起來,結果幾天過去,夏奎斌的嘴都磨出了血泡。
同樣在物資匱乏的情況下拍片,《林海雪原》裡的反派演員反而有了優勢。裡坡給自己飾演的傻大個設計了一個細節:他從威虎山下來直奔河神廟,定河老道見他累得渾身乏力,就拿出幾個吃剩下的骨頭棒子讓他啃。導演劉沛然認可了裡坡的設計,找上級批了四斤醬棒骨,裡坡從排練就開始吃,一直吃到這場戲拍完,四斤醬棒骨一點兒也沒剩下。直到這時,劉沛然才恍然大悟:哎,你這是想吃肉了吧。
到了全片最後的高潮百雞宴時,那就更熱鬧了。雖然這部電影裡的百雞宴名不符實,看上去連五十隻雞都沒有,滿眼全是酒罈子,但在當年這個條件也是相當不錯了。由於這場戲是在八一廠攝影棚裡的拍的,因此八一廠好多演員和工作人員聞訊都來“幫忙”演個土匪,這哪兒是楊子榮和小分隊會師百雞宴,簡直成了八一廠的大聚會。
想必當時的觀眾看到這一幕時也垂涎欲滴。實際上,很多人回憶起那年春節依然感觸良深,雖然餓著肚子,但聽到“洪湖水浪打浪”裡唱著“四處野鴨和菱藕,秋收滿畈稻穀香”,心中仍感到說不出的滿足。
1961年春節賀歲片在次年的第一屆大眾電影百花獎評選中也斬獲頗豐,《革命家庭》獲得了最佳編劇獎,《洪湖赤衛隊》獲得了最佳作曲獎,《馬蘭花》獲得了最佳美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