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南征北戰》是新中國成立後拍攝的第一部軍事故事片,像"不是我們無能,而是共軍太狡猾"等大量的經典段落和臺詞至今讓人津津樂道。影片以其恢弘的氣勢,生動再現了解放戰爭時期發生在山東、蘇北戰場的幾個真實戰例。
電影劇本的創作得到了陳毅、粟裕等當年指揮過這些戰役的高階將領的關心和關懷,尤其是"文武雙全"的陳毅元帥,還親自修改了一些措辭和幾段對白。然而陳帥的修改意見,卻是既讓編劇犯難,又耐人尋味的……
1951年夏天,電影《南征北戰》的編劇想請陳毅為劇本把把關。當時,陳毅既是華東軍區暨第三野戰軍的司令員,又是上海市的市長,工作非常繁忙,但他還是非常愉快地答應了。
電影劇本的創作,通常都要有故事主線和靈魂人物的支撐,為吸引觀眾眼球,同時也為表現主要將領在戰役指揮中的指揮才能,編劇們往往會把人物介紹注意力聚焦在這些將領身上,習慣上會把一場戰役的勝利歸功於某個高階指揮員的英明指揮。
聽完編劇對劇本的介紹,陳毅除了指出了劇本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外,又著重強調說:"有些對話請你們務必要改,不要提我陳毅的名字,也不要提陳司令、陳軍長,統統改成部隊通用的首長稱呼。仗不是我陳毅一個人打的,是第三野戰軍全體指戰員打的。我陳毅一個人能消滅敵人60萬人嗎?顯然不能夠。勝利歸功於毛主席偉大的軍事思想,歸功於大家。"
看編劇們有所困惑,陳毅接著說:"個人在革命中的作用總是有限的,我陳毅不能貪天之功為己有,我的作用也就是那麼一點子,滄海一粟,微不足道。誇大個人作用就會脫離群眾。我們共產黨人從來只承認馬克思的存在決定意識,只承認時勢造英雄的說法,而不贊成一個英雄能造就整個時勢的說法……你們劇本中要好好寫寫那些衝鋒陷陣的共產主義戰士。"
我要鑽到桌子底下去了!不僅《南征北戰》,陳毅元帥像這樣修改"劇本"的例子比比皆是。
《東進序曲》海報
1956年,南京軍區的劇作家們創作了多幕話劇《東進序曲》。該劇在北京演出期間,南京軍區政治部主任肖望東在北海附近的三座門招待所召開了一次座談會,並專門邀請陳毅來參加座談。在這部話劇中,作者通過敵人的口,說出了"陳毅有大將風度"這樣一句臺詞,這使陳毅感到很不安。
在座談會上,他嚴肅而幽默地對肖望東說:"你這個肖主任啊,搞啥子呀,怎麼能讓劇本寫出這樣的話呢?你讓我陳毅往哪裡鑽呀?我要鑽到桌子底下去了!叫我臉紅呀!請你和作者商量一下,一定要把這句話改掉!"
會後,陳毅又特地找到肖望東說:"東進,是黨中央、毛主席的指示,這你是知道的。要多歌頌黨中央,歌頌毛主席,劇中自始至終都不要提陳毅的名字。"
劇作者聽了陳毅的話,備受感動,他們說:"東進一仗的勝利,顯示了陳老總的魄力和傑出的領導才能,他的確功不可沒。可是,他卻不願意提到自己的名字,這種謙虛的品德真是值得我們學習啊!"
我從前也就是個撿煤球的娃!在陳毅元帥的家鄉四川樂至,有一座名為"勞動橋"的石橋,關於這座橋的命名,陳毅元帥也發表過"意見"。
陳毅元帥
1959年11月,陳毅回到闊別36年的家鄉。當時,正值公社的一座石橋建成,家鄉人民為了表達對陳毅關懷家鄉的感激之情,有人建議把這座石橋取名為"將軍橋""元帥橋"。
陳毅知道這件事以後,堅決不同意,馬上找來鄉領導,對他們說:"我陳毅算老幾啊!從前也就是一個撿煤球、放牛的娃。我們共產黨不興這一套,黨紀更不允許。取名為'勞動橋'吧!真正值得歌頌的是勞動人民,是勞動的雙手創造了世界,我們還要用艱苦的勞動去建設共產主義哩!"
鄉親們聽陳毅講的道理,一致表示贊同,於是決定將石橋命名為"勞動橋"。
在陳毅的書桌上,有這樣一句座右銘:"滿招損,謙受益;終日乾乾,自強不息。"陳毅的一生,完全實踐了他的座右銘。他雖然功勳卓著,但是從不炫耀自己,更不願意別人宣傳自己。
-
1 #
毛主席說過:陳毅是個好同志!!!佩服老一輩革命家的胸懷和氣魄。